避震对车子的通过性、舒适性以及操控性均有影响,而对于奔腾B50这样的轿车来说,想要改装避震,市面上并没有专门为其开发的配件该怎么办呢?最近网友@天魂 就通过研究,成功的为自己的奔腾B50改装了避震。
因为奔腾B50出自睿翼平台,因此车主在决定改装避震之后,就通过研究对比B50和睿翼的数据差异,来确定两者的配件是否通用,上图为 B50 1.4T版本的整备质量和前后轴荷。
马自达睿翼2.0的数据,虽然整备质量睿翼比B50轻,但可以见到睿翼前后轴荷都比B50重,不过和B50都十分接近。当然,睿翼前悬和后悬都比B50长。
根据对比结果,加上平台一样,B50的弹簧磅数和睿翼应该都是一样的,车主一汽没有必要专门为B50弄一套不同磅数的弹簧。那么,能用于睿翼的改装避震,应该也能用于B50,只是由于B50的前后轴荷和前后悬均少于睿翼,因此同样的产品,车身降下的高度可能不如睿翼。
那么如何选择属于自己心中的改装避震?一切避震的改造都是以弹簧唱主角,避震桶是为了拉住弹簧而存在的,车身行驶可以没有避震桶,但不能没有了弹簧。
每个人对车子的需求和改进方向都不一样,同样的一套避震,可能两个人同时使用,得出的感受都完全不一样。所以选择一套真正适合自己的改装避震就显得尤其重要。
个人分析一下以下几款搭配,都是亲身体会过折腾过的:
1、KYB黑桶+原厂弹簧:原厂高度
KYB黑桶,号称为原车避震的升级版本,阻尼力度提升15%,并且黑桶的量程是为原厂弹簧设计。这个搭配的优点显而易见,不但不影响通过性,而且由于避震桶和弹簧搭配得更好,从而提高行车的舒适性和操控性,但只属于小幅度的提升。连安装投入大概1400左右。
2、原厂避震+Eibach短弹簧:高度前2指后3指(Eibach官方数据是pro-kit弹簧前后降低约30mm左右)
Eibach官方称pro-kit弹簧根据原厂避震和车重进行设计调教,不影响原厂避震寿命。而且仅仅降低了一点点车身,对通过性影响不大,较好地提高了操控性,适合对舒适性有所保留又对操控性有所追求的车主。连安装费用大概1700左右。
3、Eibach B12和KYB黄桶等避震套装:高度前2指后2指(并未实测,只是根据官方宣传)
这种避震套装,支撑性会更好,不用自己调试,非常省心,而且搭配了官方匹配的短弹簧,毫不担心其寿命问题,大幅提高了车的操控性,但对舒适性影响稍大,适合对操控性要求高,可以牺牲部分舒适性的车主。订货和安装投入约5000-6500元。
4、台湾绞牙避震套装(BC、D2、K-sport等):软硬高度随便调
推荐理由:第一、低廉的售价,高低软硬可调,竞技版的塔顶倾角可调。第二、弹簧恒定K值,支撑力非常好!过弯感觉确实非常爽。第三、对车子高度有要求但又不用花大价钱上气动避震。总体费用大概6000多点,调试安装+避震费用。
以前开过一年多D2绞牙避震的嘉年华,在此我也谈谈绞牙避震的缺点吧:
1.颠!烂路颠到吐!绞牙搭配的弹簧K值是恒定的,K值越高越硬。意味着它不同于我们一般原厂车广泛使用的渐进式弹簧,不能过滤小颠簸的同时又保持一定的弯道支撑力,只能一硬到底。当然如果日常使用的路况很好,在大城市只要注意减速带和路坑就OK了。
2.调节麻烦,虽然厂家有推荐数据,但推荐数据往往不一定适合你,自己把阻尼调软了,又有可能拉不住弹簧。而且真正能把绞牙调节好的店家真的很少,一般都要调—试—再调—再试这样来回折腾。
3.车身底盘需要加强,只有强化了底盘,才可以和绞牙避震一起大幅度提升操控效果。
至于大牌绞牙避震,例如进口的TEIN 绞牙,cusco绞牙,B16绞牙等,小弟尚未有接触,确实给不了大家实际的长期使用感受。
说了那么多,其实我自己打算选择的是Eibach pro-kit短弹簧+KYB黑桶避震。我的嘉年华就是选择马特威短弹簧+KYB黑桶,高度降低到1指松跑了3万多公里,黑桶也没有漏油,而且舒适性不错,只是马特威的支撑性不够,感觉舒适有余支撑性不足。
这次买B50的目的是为了家用,不得不考虑舒适性和通过性的问题(有机会满载),因此选择Eibach pro-kit短弹簧,但为什么不马上换上整套黑桶呢?因为考虑到Eibach官方宣称能用回原厂避震,那干脆先用着原厂避震,等漏油了再换KYB黑桶,如果东机工的避震一年内漏油了,还能去4S索赔呢~
B50前轮原厂高度,目测约5cm,自己测过(当时忘记拍照)约4指松,成年人食指宽度约1cm。
B50前轮原厂高度,目测约6cm,自己测过(当时忘记拍照)约一拳松,成年人食指宽度约1cm。
说干就干,于是车主决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小白鼠)。订了一套睿翼的Eibach pro-kit短弹簧,新款Eibach pro-kit,都是在国内生产的了,一定要看清楚型号,这是睿翼专用的,不同车型的弹簧磅数不一样。
把B50升起,准备开干~
两边细密的是前弹簧,中间的是后弹簧,当然,搞错了也是装不上去的。
Eibach 黑簧(pro-kit)和原厂弹簧的高度对比,换个角度对比可以看出,黑簧更密集,但也像原厂弹簧一样是渐进式设计,舒适性应该有保证。
B50的后下控制臂,跟睿翼和B70的比,简配了螺丝孔,导致不能加装后防倾杆。但如果换上睿翼的后下控制臂呢?淘宝可以购买到。
装好后跑了一段时间,高度暂时稳定下来了。据说一万公里左右才会降到最终高度,目前高度前2指后3指。
前轮高度,约2指。
后轮高度,约3指。
使用感觉:
1.目前跑了600公里左右,就舒适性而言,比原厂避震舒服多了,过滤了路上的小颠簸,感觉很韧很舒适(目前还没改装轮毂轮胎,因为还没上牌),没有弹跳感,除非快速过比较高的减震带。
2.侧倾比原厂小很多,倾到了一定的角度就撑住了,但还是改变不了车身转向不足的特性,估计还是要加装后防倾杆才能改变转向不足的特性了。
3.由于降低了高度,看着视觉效果比原厂好多了,但通过性也降低了。目前住的地方每次经过某条减速带都会刮底部的井字架拉杆。。。在市区完全没有刮过,连发动机护板都没有。
本期的奔腾B50改装案例鸣谢网友:天魂_929。
了解更多奔腾B50改装,关注玩车之家官方微信公众号(wanchezh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