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日产GT-R因其在各项赛事中取得的辉煌战绩,被人们冠以“战神”的称号,如今的GT-R R35已从此前Skyline车系中的性能版晋升为独立车系,其定位也被划分到超级跑车的行列。而今天玩车之家就为大家带来日产GT-R R35改装案例。
挖掘这种本性需要去赛道。赛道与街道截然不同,要能两全其美是不可能的,只能寻求平衡并做出取舍。当然,对于底子好的GTR来说,找到街车王与赛道狂这个平衡来说并不难。
外观上的改动让本身回头率就不低的战神更具个性。作为一部街车,GTR已经很成功了。所以,这个平衡还是要向赛道这个方向转移。车重与散热是这部车在赛道的常见问题。想要轻量化并不容易,况且还要兼顾街道用途。能够真正起到轻量化作用的碳纤维件并不便宜,如果平日能接受,赛车座椅是不错的轻量化选择。散热对于原厂GTR都是捉襟见肘,更别说提升了动力之后,高温会让车子的动力在赛道上快速衰减,厉者还会损伤引擎。升级变速箱油冷和中冷能为散热提供很大帮助,其次足够撞风与导风设计的包围也能有大效果。
赛道上操控是重点,更换避震,增加支撑与抓地能力的同时降低车身高度。受限的就是各种地库以及比原厂更硬的驾乘感,对于很多连原厂都觉得像板凳的朋友来说这个就难以接受了。至于车身高度,实在为难的情况下只能赛前赛后调整,还得四轮定位。
原厂轮圈搭配R888半热熔轮胎,比较经济的赛道选择。目前这台车子已经更换了TE37 Ultra锻造轮圈,战力再提一筹。原厂刹车对应赛道略显不足,更换刹车皮是最直接有效的。在不更换卡钳的情况下加大刹车盘以及刹车导风系统对制动力的提升及持续也很有效。照片上这台车只更换了Dixcel Z系列刹车皮,这个皮的有效工作温度范围0—850℃,对于赛道日来说足够用了。
采用垫片将原厂轮毂垫出,原厂的轮毂数据比较保守,这样做一方面外观好看,另一方面增加了操控的稳定性。
尾翼的效果不好形容,虽说增加下压力,但是并非装了的车子都能明显感觉出来。而且改装的GT赛车尾翼基本都可以调节角度或者是高度,这在赛车里面也是一项重要的设定。所以对设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做一些记录来对比尾翼带来的效果。
ene出品的铝合金尾翼支架,按照需要的高度及角度订制而成。
Varis前杠,中冷的撞风量不够,导致进气冷却效率不够高,长期赛道使用就有点牵强了。
Varis前唇。
动力上除了升级进排气之外,还更换了油泵、喷油嘴等一系列供油配件,配合COBB调校,轮上输出600hp/800Nm。这个动力对于落场来说也足够使用,过大的动力输出会增加整车的负担,包括轮胎、刹车、冷却和变速箱都会受到影响。
汽油调压阀装在引擎后方,非常隐蔽,加之按照原装位设计的汽油回路,完整度非常高。
延伸到车头的进气冬菇,远离温度较高的机舱,有助于保证进气效率。
负责驾驭底盘的是OHLINS DFV避震,街走略微比原厂硬一些,韧性及抓地力都让人很舒服。长期赛道使用的话,GTR沉重的车身会让弹簧显得略显单薄,玩家可以针对自己的使用情况更改避震的设定或者更换竞技性更强的避震。赛道爱好者还可以跟换可调摆臂组,这样四轮定位的设定自由度会更大,长期玩赛道值得对设定做一些长期的比较和尝试,有助于设定以及驾驶水平的提升。
很多拥有GTR的朋友因为担心车子受损而远离自己充满好奇的赛道,因而无法享受到战神的精髓。其实车子底子很好,平时行街之余可以参加一些赛道活动,在实践和交流中加深对车子了解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这样不仅能少走弯路,也能带来长期且稳定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