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翼现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安装也不困难,我觉得已经成了贴纸之外最普及的车身装饰物了。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现在一般车型的尾翼,三五百元有交易,价格便宜安装方便,而大部分朋友安装尾翼,都是为了美观,当然,尾翼的作用并不仅仅于此。
● 到底怎么称呼?
在正式入题前,先关注下,到底这片放在车尾的小东西应该怎么称呼呢?民间有很多种叫法,最普遍的应该就是“尾翼”,但有的朋友稍微专业一点,会将“尾翼”称为“扰流板”。而在一些资料里面,“尾翼”和“扰流板”又是有所区别的。“尾翼”较大型、安装在车尾,而“扰流板”较小,安装在车顶尾部,一般两厢车较多。
『有的资料里,左边称“尾翼”,右边称“扰流板”』
还有的朋友称其“定风翼”,也没有错,不过个人认为这是个充满神话色彩的叫法,类似的比如“定海神针”之类。开个玩笑。其实,我觉得完全可以简单通俗化,体量不同,比较巨型的可以叫大尾翼、贴身的叫小尾翼,安装在车顶的嘛,自然是车顶翼。大家有更好、更专业的叫法吗?
● 大尾翼是高性能的代表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要看大尾翼装在什么车身上了。对性能感兴趣的朋友,应该经常能够留意到这样的身影,经过大幅度动力改装的车子,都会适当安装一支大尾翼,这个似乎成为大马力改装车的指定动作了。每个高性能的形象背后,一定有一支大尾翼在默默的支持它。
『许多参与赛道竞速的改装车,大尾翼必不可少』
有见及此,一些热衷性能的朋友也开始纷纷效仿,为自己的车安装上大型尾翼。当然,他们的车很少在赛道上开,大多数的时间都是用于上下班或者偶尔的高速公路。历史再次惊人的相似:现实与理想往往是存在差距的。由于车子其它部分并没有经过改造,因此换来的视觉效果不是太协调。
如果单纯从视觉的角度去衡量,心里十分佩服车主的勇气。其实上面两辆车,尽管定位不同,但是这类车型,以斯文商务为主,偶尔玩一玩,何必夸张和张扬,两辆车其实都有更合适的尾翼选择。
『AC对应宝马7系E65的尾翼饰件,分为车顶翼和小尾翼两部分』
『G SPORT出品的丰田锐志包围套件,车尾用小尾翼装饰』
无论车型来自欧洲,还是日本、美国、韩国,一般的三厢轿车,都比较流行运用小尾翼轻轻点缀一下,这种轻描淡写的手法,一方面不会过于凸显张狂的性格(张狂的会去买跑车),另一方面也比较贴合三厢轿车稳重的形象。当然,车子上面装什么归根结底决定权在车主,爱装什么装什么,这里只是分享建议一下。
● 安装尾翼能省油?
这个方面,不要抱太大希望。试想,如果真的能省油,厂家一定为每一辆车标配尾翼一支,但事实上并没有。至于为什么有这个说法,是因为有的朋友觉得尾翼能够对空气阻力产生影响,而空气阻力变化了,自然车子的油耗就应该降低。
大尾翼的主要目的,是产生下压力,增加行驶时车尾的稳定性。下压力增加也就意味着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增加,既然如此,省油这个说法很难成立。在中低速时,原本流经车尾的气流在遇到尾翼之后改变方向,这就是产生下压力的原因,实际上是会增加车的空气阻力。
而对于体量较小的车顶翼,下压力的作用明显小于那些大型尾翼。但是,开两厢车的朋友一定知道,如果安装上车顶翼,下雨天在行驶的时候,后车窗的雨滴会被气流带走,车后视野会更加清晰。从这个角度,两厢车安装车顶翼,并不只是为了外观的提升。
● 注意尾翼的安装方式
下图中的这种小尾翼,造型动感,价格实惠,选用的朋友非常多。一般这类尾翼的安装方式,无非:打孔、胶水和夹紧三种。最稳固的方法,肯定是打孔,这也必须是大尾翼唯一的安装方法。因为大尾翼自重比较大,如果用胶水或者夹紧的方法,高速脱落的可能性是100%。但是打孔的隐患,是如果施工工艺不佳,日后孔位必须生锈。因此目前主流是胶水法。网上有许多关于使用什么品牌和类型胶水的建议,比如硅酮结构胶之类,这里有个小方法给大家:关于用什么胶水安装尾翼,我们未必记得这个硅那个酮,但是我们能够记住3M这两个字,所以就用3M的胶,价格高一点,但是放心、牢固。
曾经目睹高速公路一辆车尾翼脱落,幸亏当时后车保持距离,才没有导致意外,因此使用胶水安装尾翼,必须保证牢固程度。而考虑到打孔的心疼和生锈、劣质胶水的不牢固,现在出现一种“夹紧”式安装的尾翼,比如上图东风日产阳光,夹具夹紧尾箱盖,无需打孔,一身轻松。但建议各位如果使用夹式安装尾翼,在夹具上还是涂抹一点胶水,毕竟螺丝夹紧也会疲劳,双保险,自然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