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不是每个开车族都认同车辆改装,但四轮定位却是每辆车都不可或缺的部分!所谓四轮定位就是调校底盘各机件之间的角度,而这些角度是位于悬挂系统,和各活动机件间的相对角度,角度设定更为精准,可确保轮胎与地面紧密接合,减少轮胎不当之磨耗及吃胎现象,在转向时更为稳定。四轮定位除可改善车辆的转向性,也可确保转向系统左右回正时的回复性,这也就是方向盘回馈力道,避免轴承因不当受力,而受损丧失去原本的精度。
至于为什么需要四轮定位?主要就是因为底盘结构的角度,是由许多金属、橡胶零件组合而成的杠杆、几何组合,当这些零件与连接头,长时间承受因行车而衍生的额外压力时,很容易发生机械性的惯性疲乏!久而久之,就容易导致转向与悬挂系统的位置、角度不正确,车辆就会失去原有的稳定性及平衡性,而四轮定位就是要测量出误差的角度,以作为技师维修调校的依据。任何零件都有其生命周期,定位的准确度也会随着车龄渐增而受影响,一部已在路上行驶的车,当然不可能像新车一般还拥有准确的定位角度,除非你花大笔钱把所有的底盘零件换掉,那又另当别论!底盘走位若只是零件松动的话,那还算简单,可用四轮定位来校正,但是因零件故障、损坏的话,那就必须先维修、更换损坏零件后才可做定位。
束角(Toe Angle)的定义为自车身上方俯瞰时,左右轮朝外侧展开的角度。当轮胎前缘小于后缘时,则为「内束角」(Toe-In),反之若前缘大于后缘时,则为「外束角」(Toe-Out),此角度会大幅影响直行稳定性,设定角度过大时会使轮胎边缘出现羽毛状磨耗痕迹。 |
四轮定位一般所需调整的常见角度有:外倾角(Camber)、前束值(Toe-in/Out)、与后倾角(Caster)等。最重要的是外倾角部分,其定义为由轮胎中心线与地面所成的夹角,一般车友所称的「外八」就是此角,若轮胎上端突出于轮胎的中垂线则外倾角为「正」值,若轮胎的上端没入中心线时则数值为「负」值,一般而言,在独立悬挂系统上外倾角扮演着调整轮胎与地面接触面,当负载大时,则外倾角会倾向于负值,因此四轮定位时,通常会将空车状态的外倾角,朝向正值的方向设定,如此在承载乘客或物品时,才能获得正确的外倾角度。
后倾角的定义是从车旁向车轮看时,前悬挂的倾斜角度。此角度愈倾斜车辆直行的稳定性愈强,反之则有利于转向的灵敏性,两者无法兼顾。如果左右两轮的角度不一致的话,车辆直行或踩刹车时会偏向角度较大的一边,对行车安全有极大的不利影响。 |
不论车主是在直线道路上行驶或者是在弯道攻略上,外倾角皆负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在一般进行Low-down的时候,外倾角自然而然就会朝向负值方面增加,也就是整部车看起来会像是趴在地上一样。通常若以降低车高,此时前轴的外倾角角度会变大,不论在外观视觉效果或实际车辆侧倾的抑制上,都会获得相当程度的改善,只是此时所须付出的则是轮胎的磨损速度会快,但是亦可经由其他角度的调校,将此一状况抑制在较轻微的范围,而在实务的定位作业中,其调整的方式亦视车辆本身的设计不同而有所差异。最后,车辆需要多久做一次四轮定位?其实依车辆实际使用的情况,车辆最少应每半年定位一次,若角度已超出基准容许时,就应藉由调整或更换受损零件,使其回复正常。而最常见的定位需求,就是车辆没有任何碰撞的话,无非是因长时间震动而造成的Camber及Toe角度偏差,以及行经凸起路面及窟窿所造成Caster变化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