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刚接触改装的车友,一般笔者都会先建议从换装高性能轮胎作為第一步,先不论换装轮胎对於车辆性能有多大的帮助,提高轮胎抓地力就同等於提升行驶安全,对於读者来说只有正面的意义,但如何选购一组好的轮胎?接下来就看看以下的介绍。万丈高楼平地起,不管动力有多大都必须透过轮胎来输出,这是全车最唯一贴近地面的地方,也是改装最先著手之处!以现今的交通工具来说,只要在地面上跑的都是以轮胎作為驱动的媒介,因此不管什麼车型、不论动力多大,都必须藉由轮胎来行驶,轮胎的好坏不仅关係著输出表现,更為重要的是「轮胎是行车安全的基础」!
通常厂商都会在胎壁上註明轮胎的相关资料,这是做為分辨尺寸、形式、磨耗指数等资讯的依据。
如果读者想要体会改装乐趣而进行升级时,建议从轮胎和铝圈开始,一般来说,轮胎铝圈的升级建议在二个等级以内,所谓的二个等级就是轮胎与铝圈的「尺寸」,比如原厂铝圈规格為14寸,一般建议的升级幅度為15寸,最大為16寸,这个建议是考量轮胎外径较為接近,以及不影响避震器运作行程為前提,因為过大的尺寸容易造成行经不平路面时,轮胎因避震器运作而与轮拱接触,轻则导致轮胎不正常损坏,重则会因接触力道过大而影响行车安全!
性能胎等级以上的轮胎胎块会比较大,以争取更好的抓地力,但相对的噪音、排水性能都会大打折扣。
一般轮胎升级有一个简单的原则:「加10减5」!这是一个简单的公式,因為一般轮胎的规格标示為「胎面宽度/扁平比/轮毂直径」,比如205/45R17,205為胎面宽度,通常以mm為单位,45则是轮胎的扁平比,代表著胎壁的高度為胎面宽度的45%,而R17则為轮毂直径,也就是说这条轮胎必须装在17寸轮毂上。而所谓的「加10减5」指的就是胎面宽度加10,扁平比就必须减5,若依照前述的规格来说,如果换装胎面宽度215的轮胎时,扁平比则必须降低為40!这个原则是以「相同的轮毂直径」為前提,如果将不同的轮毂直径列入考虑,就必须换算轮胎外径,比如说,原厂轮胎规格為185/70R14、铝圈為14寸时,升级15寸铝圈必须搭配195/50R15的轮胎,才能最為接近原厂外径。
胎圈的平衡校正相当重要,因為轮胎随时都在高速转动,只要平衡没做好就会发生抖动的现象。
通常在选择轮胎时,「抓地力」是最大的考量因素,而跟抓地力有关的元素有二,第一个是轮胎的磨耗指数,第二為胎面纹路,一般来说,胎面纹路愈细腻,代表这条轮胎愈安静,这是厂商设计时的考量,趋向性能表现的轮胎胎纹会愈少,相对的接触地面的面积也愈大,所以行驶时会產生较大的噪音。至於磨耗指数通常以数字来标示,一般来说,每个轮胎製造商都有一个自己设定的标準,并且将其订為100,这是以材质来区分,数字愈大代表轮胎愈硬、愈耐磨,当然抓地力也会较差,数字愈小则表示轮胎材质愈软,较不耐磨,不过抓地力相对比较好。
胎压会影响抓地力、磨耗与舒适性,不同尺寸、品牌的轮胎最适当的胎压都不相同,必须依靠技师的经验来进行设定。
一般来说,磨耗指数在180以上者称之為街道用胎,介於140~180之间者,通常称之為性能胎,100~140之间的一般除称為半热熔胎,80以下者则称之為全热熔胎,不过这只是一般简单的分辨方式,现在因為科技进步的关係,磨耗指数已经逐渐成為一个参考值,愈来愈多厂商已经不将这个数值註明在產品上了!所以在选择时基本上还是以胎面纹路為原则,如果要求操控表现,就儘量选择胎纹较少者,如果要求安静舒适,就选择胎纹较多较细者,这是最简单的分辨方式。
换装新轮胎之后还必须进行重新四轮定位,除了减低轮胎的磨损之外,正确的定位才能将轮胎性能完整的发挥出来。
热熔胎虽然拥有绝佳的抓地力,但胎面通常排水效果相当低,甚至有的热熔胎没有侧向排水纹,完全是以竞技為取向因此仅能在赛道上使用,一般道路还是以高性能街胎為佳。
道路用胎并不完全以性能取向為主,排水性、耐久性、肃静性等,通通都是选购轮胎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