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驾照时,同学们记不记得,教练会告诉你在变道时需要回头看一眼,因为侧视镜具有盲点,并不能完全覆盖后方道路情况。所谓盲点,就是被车辆B柱挡住的后方视野。
很多人都提及并线前在注意后视镜的同时,要略加回头扫视车身后侧。然而就是因为这个回头,往往都会造成不可预知的安全隐患。而当你这匆忙一瞥来不及看清的物体,就是盲点检测系统BSD( Blind Spot Detection)的“工作职责”,今天《高工车评》就给大家盘一下这个BSD盲区检测到底能帮我做些什么。
盲区检测是什么?
目前盲区监视系统BSD(Blind Spot Detection)是目前市场上配置率较高的一项ADAS功能之一。其主要是通过装备在车辆后部的两颗毫米波雷达探测后视镜盲区范围,当探测到盲区内存在其它道路使用者时向驾驶员发出警告,辅助驾驶行车或变道。
盲区检测的工作原理:
和其它预警类系统一样,BSD盲区检测的工作的也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传感器感知—控制器决策——执行器执行。
感知:其中感知层面使用的传感器即为安装在车辆后部两个角上的毫米波雷达,这两颗雷达可以用24Ghz,也可用77Ghz或后续的79Ghz。
例如,长城VV7就用的是77Ghz的毫米波雷达,而博瑞GE用的是24Ghz毫米波雷达。
控制器:控制器是将传感器感知到的信号,通过算法计算之后,输出执行命令。
一般,控制器BSD的两颗毫米波雷达一般采用主从式设计,其中一颗主雷达集成控制器与整车通讯,另一颗从雷达仅与主雷达通过私有CAN进行通讯。
执行器:BSD的执行器比较简单,主要是通过集成在左右外后视镜上的LED报警指示灯、或者汽车A柱上的指示灯、声音,等等来提醒驾驶员。
上面是基本的解释,很多同学可能很难理解,下面《高工车评》用领克02给大家举个例子。
在感知方面,领克02采用了24Ghz毫米波雷达。
控制决策方面,领克02可以根据盲区范围车辆的位置和车辆接近的时间差两个维度进行预警。
首先是区域类型:
例如基本的盲区报警就是车身B柱后0-3米范围内并行的车辆,指示灯会亮起。
对于超过3米之外,且处于70米之内,快速接近的车辆也会进行报警。
变道报警,对于盲区70米范围内相临车道的车辆,本车变道的时候也会报警。
最后是后方穿行报警,例如在停车场倒车的时候,左右方行驶过来的车辆,一般是30m范围内可以报警。
把报警的范围总结成表格:
报警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首先是在上面的范围内,其次是时间差。
在检测范围的车辆与本车速度差小于安全值,便会激发报警。
下面我们看一下一般车型上的预警速度差和报警时间TTC(Time To Collision)。
按照要求,位于盲区3米以内的车辆,只要是出现车辆本车就会报警,原因是跟车距离太近了。
接近车辆报警:后方或侧方车辆进入检测范围内,且与本车的时速差大于20m/s时,预警灯响起,需要为300ms内响应,预警3.5S。
变道报警:变道报警和接近车辆报警一样,对后方或侧方车辆进入检测范围内,且与本车的时速差大于20m/s时,预警灯响起,需要为300ms内响应,预警3.5S。
最后一项是后方穿行报警:在30M范围内,接近时速差大于30m/s会激发报警。
盲区检测的工作原理搞清楚了,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基于这样一套监测机构,在不同的场景下,可以细化成不同的功能。
下面是大致分类:
一、BSD基本功能及拓展盲区监视系统BSD的所有功能均是建立在后部两颗毫米波雷达对盲区探测的基础上的,其基本功能包括BSD(盲区监视)和LCA(变道辅助)。
具体功能描述为:
u BSD:通过两颗毫米波雷达实时监视驾驶员视野盲区,并在规定盲区内出现其它道路使用者时发出警告;
u LCA:通过两颗毫米波雷达实时监视驾驶员视野盲区,在车辆变道过程中,如果判断车辆侧方或后方出现可能与本车发生碰撞危险的其它道路使用者时,发出警告。
基于BSD的两颗毫米波雷达,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出其它ADAS功能,如后方交通穿行提示RCTA(Rear Crossing Traffic Alert)、后方交通穿行制动RCTB(Rear Cross Traffic Assist with Braking)、开门预警DOW(Door Open Warning),具体功能描述为:
u RCTA:在车辆倒车时,通过两颗毫米波雷达实时监测车辆后部横向接近的其它道路使用者,并在判断可能发生碰撞危险时发出警告;
u RCTB:在车辆倒车时,通过两颗毫米波雷达实时监测车辆后部横向接近的其它道路使用者,并在判断可能发生碰撞危险时主动控制车辆制动;
u DOW:在停车状态即将开启车门时,通过两颗毫米波雷达实时检测车辆侧后方的其它道路使用者,并在可能因车门开启而发生碰撞危险时发出警告。
在以上三项BSD的拓展功能中,RCTB需要控制车辆主动制动,开发难度最大,目前自主品牌中仅2020款WEY VV6进行了量产。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