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能源车型的结构,仍然是在探索和尝试阶段。除了可以确定纯电车型是未来三十年的发展方向之外,混动车型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当大家一致认为,目前的混动车型是现在最具实用性的过渡车型的时候。但混沌车型何种动力结构更合理,仍然是目前所有车企共同探索的方向。目的是找出一个更适合纯电车型无法大规模普及的过渡时期,最具优势的混动车型。我们这里所说的混动车型的动力结构是指不同类别的混动车型。比如插电混动和目前的48V微混系统等等。
为什么有这种说法呢?因为最早推出的是油电混动。油电混动系统是由日系品牌大规模推广。它的特性是动力系统和电力系统搭配在一起驱动车辆。燃油动力和电驱动是无法分别单独驱动车辆行驶的。自从插电混动出现以后,这种类型的驱动方式被逐渐淘汰,只有一些日系车型还在推广。众多厂商转而大力推广插电混动车型。
为什么这些车企会转变态度呢?因为插电混动可以单独给驱动电池充电,并且可以独立使用电力驱动车辆。正常情况下,纯电驱动的续航里程可以达到几十公里左右。目前一些主流车型都能达到80公里左右。这对于一些每日需要短途出行的消费者,仅仅使用纯电行驶就可以满足个人每日的出行需求。因此,对于这些用户来说,在市内短途出行时,比如每天上下班、买买菜。可以使用更节能、更环保的纯电力驱动。长途出行时,可以使用燃油动力系统对电池充电,并且主要依靠燃料系统作为动力能源。而在车辆起步阶段和加速阶段,也可以和电力驱动搭配,得到更顺滑的加速体验和更好的加速性能。
但又由于插电混动的一些固有缺陷,一些国际一线品牌开始转而推广微混系统,中国品牌一线厂商也迅速跟进。微混系统的优势是在整个系统中并没有单独的驱动电机,主要是依靠启动发电驱动一体机在车辆起步阶段和再加速阶段,提供电力助力驱动作用。但这个电力动力系统和插电动力系统相比,驱动的功率和扭矩是极为微弱的。但是搭配小排量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时,弥补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起步阶段扭矩不足、发动机声音噪音变大,震动变大等缺陷。
并且,微混系统相对于插电混动系统,对于电池容量的依赖更低。由于微混系统的电力驱动的功率较小,因此电池的容量也不需要太大。这样一来,就可以降低类似插电混动过高的对电池容量依赖过高的程度。驱动电池容量过高,不仅仅体积更大、重量更重、成本更是高。而采用微混系统有效的降低,电池所占整车的成本,可以把有限的成本投入到除了动力系统之外的地方;比如汽车的配置,内饰的豪华度。毕竟,对于一些豪华品牌汽车产品,使用成本过高的电力驱动系统,但却降低车辆内饰的豪华度、车辆的舒适性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包括奔驰S级之类的车型,率先采用了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和微混系统。
因此从,目前的混动汽车车型的发展趋势来看,各个车企都在对混动车型进行研发和探索,以追求更合理的动力系统所占整车成本的比例。这样才能不会顾此失彼,仅仅得到了动力,却失去了作为一个汽车产品有关舒适度、豪华度和运动感的重要因素。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