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汽车也逐渐褪去“奢侈品”标签,走进了千家万户。如今,在面对复杂多变的道路情况,很多人都开始重视汽车安全。不得不说,“汽车安全”四个字真的是极为复杂的命题,别看配置吹得天花乱坠,但回归到本质,例如安全性以及碰撞后的修复经济性等,任何一个环节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非常不容易平衡好。
一开始,没有多少人在意汽车安全,那时候,碰撞测试还是“新鲜事”,人们潜意里对于汽车安全配置都是不屑一顾的,甚至连最基本的安全带都不会主动系上。后来,随着道路情况愈发复杂,汽车安全配置才被逐渐重视起来,再到后来,除了基础的被动安全配置,科技含量更高的主动安全系统也开始普及。
其实在碰撞测试中,大部分车辆的成绩都很出色,气囊正常弹出,车厢结构在碰撞后也能保持大致完整。你觉着这样就很安全?没错,安全是安全了,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后续处理怎么办?在面对重大事故时,财产肯定就要抛之脑后,哪怕车报废了,只要人没事儿就好。不过,在面对小事故的时候,例如低速追尾等情况,很多车型在碰撞测试中就“集体翻车”了,绝大部分原因正是“过分安全”。举个例子,15km/h的轻度追尾,气囊就爆开了,车辆前部的吸能部件就全部溃缩了,我就问你,这个成本怎么算?另外,别觉着安全气囊出来就能保证安全,其实在低速碰撞时,如果安全气囊太过灵敏,是很有可能对乘员造成伤害的,毕竟安全气囊弹开时的冲击力非常巨大,低速碰撞时乘员身体可以被安全带固定住,完全不需要气囊。之前就有文章称,沃尔沃在低速碰撞测试后,修复环节得分极低,安全是保证了,但是这个后续的维修成本,啧啧啧…
主动安全就更不用说了,反应灵敏与否到还在其次,有时候神经质的主动介入实在是令人感觉莫名其妙。车道保持辅助系统以及主动刹车是重灾区,毕竟在驾驶员失能的前提下,电子系统介入确实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证安全,但是在日常驾驶时,电子系统的感知能力肯定是不如驾驶员,因此只要两者一较劲,这本身就会影响安全。
说白了,汽车安全的尺度拿捏很有学问,不是简单的堆料和加配置就能保证安全,相对的,如果“过分”追求安全,不计后果的那种,对于车辆后续维修也实在不算友好。安全毫无疑问是前提,优先级最高,但就像是极为轻微的碰撞就会引发气囊就弹出,不仅不安全,而且也不经济,对吧!安全没有绝对,小心谨慎的驾驶,提高安全意思,比任何配置都好用。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