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 原来车身不变形更危险

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我们买东西讲求的质量佳不易坏。所以在汽车方面,我们不仅要求它们质量可靠,还要在意外发生时不仅保障我们的安全,而且汽车“耐抗”不会给我们造成太大的经济损失。在网上就流传着很多例如日系车皮薄不耐撞之类的言论,经常是两辆车相撞,然后某辆车车头溃缩,人们就会说它不经撞,希望车身都固若金汤,在撞击中毫发无损。但是这能实现吗?关键是车内乘员能毫发无伤地走出车外吗?有的人就说了,车身如果真的做的像坦克那么坚固很可能在撞击会把人“震”死,那么你明白什么是“震死”吗?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防撞梁的作用,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防撞梁的作用并不如我们理想当然的认为抵抗撞击的部分。它更大作用是把增大冲击的面积把冲击传递到吸能盒以及主要的缓冲部分——车身纵梁上,在小碰撞中它是通过吸能盒吸收冲击避免纵梁受损,是一种能减轻经济损失的装置。而作为主要承受冲击的车身纵梁,是在中大事故挽救生命的“保命符”,它通过自身的变形吸收碰撞中的动能,从而保证了人员的安全。

在碰撞无论车头车尾损毁多么严重,只要车内所处的乘员舱基本机构不变形、车门还可以顺利打开我们都可以认为这辆车是安全的。

接下来我们不妨来想象一下,一辆车如果在事故中汽车基本保持完好、纵梁不变形。在碰撞的一瞬间,因为没有纵梁的缓冲,那么动能就无法释放,忽略风阻和轮胎摩擦。这个时候近似了其没有其他外力的作用,可以用上我们的动量守恒定率了,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不变。也就是如果在没有车身变形吸收动能的情况下,撞击后可能会往后倒退。这样的情况就像是我们小时候的玻璃球,在受到撞击以后,它会往着跟原来相反的方向运动,扔到地上会不断跳来跳去。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汽车碰撞中,驾驶员往往因为还没能回过神,没能继续刹车而造成二次碰撞。

(这种情形让笔者更多想起是雷神和美队强硬的对碰,双方都被震飞)

即使车辆是没有损坏,但坐在乘客舱的乘员就有性命危险了。在碰撞瞬间,吸收动能的纵梁以及牢牢固定乘员的安全带共同降低了乘员自身的动能,配合起安全气囊降低伤害。若是没能吸收动能,乘员就会以着很快的速度向前挤压,安全气囊也有可能不能完全缓冲造成头部撞击,其次也会有乘客因为惯性和安全带的固定作用,导致颈椎受损甚至死亡。而且在这种激烈的运动,成员脑部小则出现脑震荡,重则出现脑挫裂伤和颅骨血肿。而后排的乘客则很有可能因为前冲撞击前排座椅导致内脏破裂,虽说系上安全带能有效避免这种状况,但很可惜我国绝大多数包括笔者在乘坐后排都是没能系上安全带的。

这次笔者向大家从物理以及医学的方向说明了在碰撞中车身不变形是更为危险的事实,希望大家不要走进盲目追求车身硬的这一误区,虽说车身硬是在某一部分是安全的保障,但也是要视乎所处位置而定,车身硬应表现为吸收动能的更大容量更高,保证乘员空间的乘客舱不会发生变形。而不是丝毫的不变形,不能吸收动能,这样的话就人员就可能因为二次碰撞或者因为冲击而受到更大的伤害。大家应该还会想到一个是装甲车,它是通过自身超高的质量和坚固的车身在撞击中“撞”开障碍物,而且绝大多数速度都不高。车内乘员就不容易在撞击中受到伤害,但是被撞击一方就损伤严重。这种损人利己式而且油耗极高的我们就不作讨论了,这篇文章仅仅是围绕车身纵梁太硬会不会造成伤害而展开。


汽车杂谈 汽车杂谈

1人在论坛活跃

进论坛逛逛

最新帖子

全部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发表评论发表评论
  • 回复
  • 点赞
  • 收藏
  • 分享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