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土木
上一轮AEB之争还没完全平息,理想汽车CEO李想又开始“挑事”了。近日,李想在微博发文称,还在坚持多档PHEV的自主品牌车企,会在未来一两年内都转换成增程式的技术路线,并表示“可以2025年来验证”。
其实从目前的行业发展情况来看,李想的观点是有道理的,毕竟增程品牌越来越多、增程车型越卖越好。
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增程器才是决定增程式方案技术水平的尺子,低水平的增程器很难做出好的增程式汽车。
如果在几年内,增程器技术有重大进步,成本低,效率高,每升汽油(或者其他燃料比如甲醇)能发4~5度电甚至更高,NVH噪音也很好控制,那增程式方案必将对PHEV方案造成很大的冲击。此外,电机功率和电池选择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对于纯电和增程式汽车而言,单电机在持续高功率输出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功率输出需求较高的中高端车基本上只能考虑双电机方案。
电池方面,PHEV一般采用中低容量的功率电池,纯电一般采用大容量能量电池。增程式汽车处在中间,能量电池价格便宜但是放电功率会有一定限制,功率电池成本又肯定比能量电池高,需要一个权衡。
未来厂家技术路线的选择肯定要根据基础部件的技术发展和成本来确定。如果2025全面转增程变成现实,个人认为并不是增程式这个技术路线本身的输赢,而是增程器,电池,电机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所带来的一种结果。
另外,李想有提到:增程虽然可以覆盖大部分工况。但剩下的小部分却也不能被忽视。
各个厂商为什么要研发多档DHT?因为增程式有它系统性的问题,是无法解决的,而多档DHT可以。
既然增程可以覆盖大部分工况,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买油车?因为他们觉得他们的使用场景下,增程省不了多少钱,甚至可能还会出现EV受限等可能的问题,所以还是选择传统的油车。那如果插电混动能解决好这部分问题呢?是不是就解决了这部分人的困扰?
所谓的技术,就是为了解决更多人的问题,能探索更大的边界。比如丰田研发混动的时候,他们想过买车多出来的成本对很多人来说油钱都省不回来嘛?但是丰田的这套技术让他们吃尽了红利。
特斯拉不知道中国的高速限速是120么?为什么所有的车极速都要设定到200+?因为他们知道德国有不限速的高速公路,中国用不到但是有人可以用得到。
因为世界上不止有中国市场,还有更广阔的市场。中国品牌也不止可以在中国卖车,也可以站在全球市场的角度去考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