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档汽车发展历史_自动档汽车未来发展趋势

行业指南
2024-02-22 20:36
自动变速器(英语:Automatic Transmission,缩写:AT),亦称自动变速箱,台湾又称自排变速箱,粤语俗称自动波,普通话又称自动挡,马来西亚称为auto或自动牙。通常来说是一种可以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自动改变齿轮传动比的汽车变速器,另外,还有DSG、CVT、AMT等均属于自动变速箱,用于大型设备铁路机车。它与手排变速器相对。 自1950年代以来,绝大部分在美国销售的汽车都是采用自排变速器的,但在欧洲和其他地区却并非如此。早期产品大幅降低燃油效率和功率,近年来自排变速器显著地提高燃油效率但是仍然低于手动变速器。 多数自动变速器有一组可选的变速范围,而无级自动变速器则能连续改变传动比。此种自动变速器在摩托车上已有数十年的应用,但因为能承受的发动机扭力较小在汽车上应用还比较有限。 液力式自动变速器(Hydraulic Automatic Transmissions)是目前汽车自动变速器的主流,应用最为广泛,平时称AT(本应是各种自动变速器的总称)一般即指此种类型。液力机械式自动变速器通常使用液力耦合器或液力变矩器,再加上一套行星齿轮机构来传递动力。 自动变速器发展历史 世界上第一台用于大规模生产的的全自动变速器是通用汽车公司在1940年代生产的Hydra-Matic,这台变速器使用液力耦合器(而不是液力变矩器)和三排行星齿轮提供四个前进挡和一个倒挡。Hydra-Matic最初被装于奥兹莫比尔汽车,而后凯迪拉克和庞蒂克也采用这种变速器。 自动变速器最重要的改进是在二战期间,别克汽车为坦克开发出液力变矩器,有助于避免坦克在战场上因换挡不慎而造成发动机熄火,到1948年,这种液力变矩器与其它部件结合成为液力变速器而定型成为现在通用的自动变速器。 1968年法国雷诺汽车公司率先在自动变速器上使用电子元件。 1970年代,美国每年生产的600万~800万辆轿车中,自动变速器的装备率已超过90%。2015年本田汽车率先发表十前速自排,2016年福特和雪佛兰车厂也先后推出十前速自排,挡位愈多每个挡位之间的齿轮比落差愈小,可减少换挡震动和减缓升挡时扭力衰退的时间,或在最后几个挡位使用更省油的齿轮比。以上是自动档汽车发展历史_自动档汽车未来发展趋势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汽车知识相关内容,请关注智配网。
#自动档汽车# #自动档车# #飞轮盘(自动档)# #油门踏板(自动档)# #自动挡汽车#
收藏 收藏
相关指南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