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铁龙品牌下车型一直以底盘的驾乘舒适性而著称,而第三代C5和C6,均是基于CAC“雪铁龙领先舒适”设计理念下的新款产品,作为东风雪铁龙品牌旗舰双子星车型,两车都传承了雪铁龙近百年舒适驾乘的进化基因。
这两款已经不是新朋友了,而是已经上市许久的老朋友。在上市之初,对东风雪铁龙而言,新车的定位和特点依旧是雪铁龙品牌基因的“舒适”,加之第三代C5和C6又都采用了年轻化的外观设计以及更加科技化的配置,让“舒适”的定义表现的更加彻底。
东风雪铁龙推出了有价格和尺寸差异的两款车型共同来角逐B级车市场,先上市的C6车型也采用雪铁龙最新家族式前脸设计,前大灯、进气格栅以及雪铁龙LOGO三者融为一体。大灯采用LED光源,并且配备了自动远光灯,具有很强的科技感。而在之后1年后上市的第三代C5车型,俨然就是C6的胞弟,同样是采用全新家族设计语言,贯穿式格栅设计显得第三代C5更加个性、动感、年轻。前大灯同样也采用LED日间行车灯灯带+矩阵式灯组的型式,后尾灯则为双8字造型,辨识度极高。
两款车外观采用同一设计理念,在尺寸方面有些许差异性,尤其是侧面看过去两款车的车身腰线和C柱位置有明显不同,其他部位相似度比较高。
尾部的辨识度从尾灯上可以清晰的区别出两款车,第三代C5车型的尾灯是“8888”,而C6的尾灯也是比较个性的“UUUU”,同样采用LED的灯源。
外观的相似处最明显的还要属轮毂造型。不仔细看其实很难区分两款车的造型有多大不同,其实从整体的花纹和样式上较为相似,而在细节工艺上都是双色设计,而C6的尺寸更大。
第三代C5在内饰方面的升级变化比外观方面更为明显,LA MAISON唯享座舱设计从视觉效果上给人带来十足的科技感。全新三幅式多功能方向盘简洁实用,全液晶仪表盘和中控台的8英寸悬浮触控屏科技感十足。
C5的中央娱乐系统尺寸为8英寸,采用悬浮设计。娱乐系统集成了苹果CarPlay,安卓Mrirrorlink以及雪铁龙互联功能。 在使用过程中,苹果手机需要使用数据线进行连接才能进入CarPlay,安卓手机也是一样需要线连,而且只能是部分安卓手机品牌才能支持。
高配车型还搭载了12.3英寸的全液晶仪表、这个和C6车型的液晶仪表尺寸相同。而且有多个模式切换,并可以根据用户的个人使用习惯进行自定义的显示。
车辆除了360度全景影像、车道偏离预警、盲区监测等配置外,我们还在C5上看到了座椅的按摩功能。不过这个功能开启的按键有些隐蔽,按摩的方式有些单一。
第三代C5的中央娱乐系统中内置了每个月200M的流量可供用户在线使用各种应用,除了天气和广播之外,我们点开了新闻,惊喜的看到竟然是网易汽车的内容订制,并可以查看到最新的滚动新闻列表。
东风雪铁龙C6和第三代C5差异化比较明显,除了采用同样造型的方向盘之外,其余部分还是有该车型自己的特点。内饰中大量的运用了平直线条,而中央显示屏也改为了内嵌式,内饰材质也提升了为有纹理的皮革材质,内饰中还在很多细节处使用了粗壮的镀铬条装饰,进而提升了内饰的科技感。
8英寸的中控娱乐显示屏最大限度的减少了物理按键,在下方区域内有功能切换的按键,可以快速的切换到使用的功能。
12.3英寸的全液晶彩色数字仪表,功能比第三代C5的更加丰富,除了具备主动紧急刹车系统、FCW前方碰撞预警、FD行人识别功能、DBS动态刹车辅助、LDW车道偏离预警系统、SLI限速智能识别功能等多项主动安全配置,还带有ACC自适应巡航系统。
空气质量堪忧也不怕,C6带有负离子发生器以及AQS空气质量监控系统,随时让车内空气保持清新状态。
拥有360度全景影像的泊车辅助系统,在车辆前后左右的四个摄像头拼接出车辆周边的画面,在泊车入位的时候给驾驶员更好的盲区监控。
C6带有的SLI限速智能识别功能,可以在定速巡航时,主动识别道路的限速标识,跟主动降低车速来避免超速。
以“舒适”著称的C6拥有强大的第二排功能,不光有座椅加热和通风,第二排足以还有按摩功能。
第三代C5和C6在第二排的表现上稍有差异,C5的第二排仅涉及了储物格和一个点烟器的插口,而C6不光是设置了分区温控的空调,还在第二排涉及了220V的电源插口及USSB的插口。
从座椅的舒适度上,C6要优于第三代C5很多,采用了材质更好的Nappa真皮座椅,其座椅质感和档次感有很大提升。C6的座椅在前排也涉及了8方向电动调节和座椅记忆,并在座椅上直接安置了座椅按摩的功能按钮。而第三代C5同样也为电动座椅,带座椅记忆功能。除材质不同之外,功能也略显单一。
在第三代C5和C6上都有一个第二排尊享的功能,那就是“老板按钮”。可以让乘坐在第二排的人进行副驾驶座椅的前后移动,来获取更大的腿部空间。
动力部分,我们这次试驾的两款车都采用1.8T的动力,目前也是东风雪铁龙在这个级别上的最强动力。两款车的尾标均为380THP,该发动机最大功率为204马力,峰值扭矩为280N·m,同样匹配了6挡手自一体变速箱。
通过观察两款车的底盘结构设计完全一模一样,全新的AMCS平顺底盘,能自动调节悬架的软硬强度;在控制臂等部分,还采用了铝制材料,减轻重量的同时,也能够提高操控性能。
方向盘的大小适中,握感也十分有亲和力,少有不足的就是转向的力度稍微有些沉,在驾驶的时候转向的回馈还是比较准确的,方向虚位很少,也可以更好的提升驾驶的信心及安全性。
虽然搭载的都是1.8THP发动机,而且这款发动机的技术也比较成熟,第三代C5和C6上都有装备,但调校和驾驶的感觉却完全不同,更着重的是驾驶舒适性有细微的差异性。
C6车型的底盘韧性更足,驾驶时的加速表现更直接,尤其是在急加速的时候动力输出很明显。除了拥有足够的稳重和舒适性之外,尝试切换成S档后,油门响应略很敏感,地板油6AT会迅速降档,转速也会提升到4000转区间。平稳驾驶时的转速则不会超过2000转,给我们更安静和舒适的感觉。
同样是1.8T的动力,同样是6AT的变速器,在第三代C5上的表现则稍微有点不同。除了多连杆独立后悬挂能确保整车的驾乘舒适性之外,在油门的响应上则没有C6那么迅猛,调教的更趋向于平顺。
虽然动力相同,底盘相同,但C5的沉稳表现也在我们的意料之中。因为车的整体质量比C6要轻一些,所以第三代C5驾驶起来的感觉更轻盈,不会觉得很笨重。悬挂调教的也很软,在过滤路面反面相比之下也有同样的优异表现,驾驶感觉平稳,在和C6的那种高档质感对比下也显得不落下风。
总结:
虽然都不是新面孔,但在此接触这些“老朋友”的时候,仍然带有一种亲切感,毕竟在这几年中B级车的竞争已经变得愈发激烈,而在东风雪铁龙在征战市场中坚定不移的走“舒适”化的个性路线也是找对了自己的方向。这两款车不光价格更低,配置也更全面,就连舒适度也是目前东风雪铁龙车型中最优秀的代表。希望在经过了严苛的市场考验下,第三代C5和C6能变得更加优秀,未来再推出更多优质的产品给那些支持东风雪铁龙的消费者们。
有自己的风格 东风雪铁龙云逸怎么样 试驾评测
云逸的海外版本是雪铁龙C3 AIRCROSS,在引进国产后还进行了加长,并更名为C4 AIRCROSS,从而更加符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从这一点看,曾经有些偏执的法国人也学会变通了。
长期以来,法国汽车,尤其是雪铁龙品牌大多会以不拘一格,甚至是天马行空的设计手法示人,云逸自然也不例外,法国式的罗曼蒂克演绎出了别样的风情。
而从车身尺寸上看,在加长了60mm轴距之后,云逸的长宽高三维参数已经达到了4275/1756/1637mm,而轴距则为2655mm,而主要竞争对手相比都大致处于统一水平,轴距还有一些优势。
云逸的前脸带有着鲜明的雪铁龙家族化设计风格,三段式的布局很有特色,双人字LOGO向两侧延伸并和日间行车灯融为一体,下面的中网内则是颇具设计感的格栅。
分体式的前大灯对于雪铁龙车型来说已经是惯用的样式,上面是狭长的LED日间行车灯以及转向灯,而下面则是卤素远近光灯,在外围还有着银色的装饰圈以强调个性。
在前保险杠下面造型稍显夸张的暗灰色镂空护板则是彰显出云逸作为一辆SUV车型活力和野性的点睛之笔,其样式和车头的整体风格也保持一致,相得益彰。
侧面轮廓相当饱满,并没有刻意采用凌厉的线条,而双色车身以及雪铁龙Airbump防剐蹭系统也让云逸平添了几分年轻不羁的印象,车顶提供了冲浪板形的行李架。
17英寸的轮毂虽然尺寸中规中矩,设计感突出,四叶草形的样式再配上双色设计绝对个性十足,并且不失运动感,而标配的轮胎来自于佳通品牌,规格为215/50 R17。
云逸车尾部的设计和全车保持一致风格,饱满圆润而注重整体感,同样运用了大量撞色手法,厚重的后保险杠和防擦护板实用性很强,排气管则是单侧双出的布局。
暗红色尾灯显得很深邃,虽然在形状上并没有太出位的感觉,但是“回”字型的灯带设计感十足,还挺有立体感,在点亮后也有着很强的辨识度。
和外观一样,云逸的内饰设计也运用了大量的圆角矩形元素,而黑色与橙黄色的撞色设计则带来了更强的混搭气质,内饰的材质选择不乏亮点,工艺质量也算是不错。
中控台上的中央显示屏占据了主体位置,在搭配下面一排实体按键,构成了云逸的主要操作区域,中央显示屏的色彩显示比较细腻,触控反应也挺灵敏。
拼色方向盘在样式设计上也很有特色,为双幅带镂空的形式,握感很扎实,左手位置为多媒体系统控制,而右手一侧则是蓝牙电话等功能,定速巡航则在后面的一个拨杆上。
而仪表的样式则相对传统,双环式为主体,中间则是一块彩色的液晶屏来显示一些行车信息,尺寸有些小了,不过指针的设计倒是挺有特色的。
圆角矩形的空调出风口内部还有着两个小号的同形状银色装饰圈,这让云逸的内饰看起来又平添了几分活跃的氛围,可谓将这个设计元素运用到了极致。
虽然并没有配备电子手刹,不过云逸的机械手刹拉杆的造型确实也是别出心裁,灵感应该是源自于飞机上的控制拉杆,当然类似的设计也曾出现在PSA的其他车型上。
云逸提供了双区域自动空调,这在同级别SUV车型其实并不多见,操作基本可以在中央显示屏上完成,当然,我们并不奢求像座椅加热甚至通风功能的出现了。
云逸的全景天窗尺寸不小,达到了1.01平方米,前半部分还可以开启,要知道这可是中国消费者最喜闻乐见的东西之一,也让车内的通透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HUD平时显示系统对于云逸这个级别的车型来说绝对算得上是个越级配置了,它的出现确实带来了惊喜,可以显示车速,导航,限速标识以及一些车辆状态信息。
云逸的两个前车门都提供了无钥匙进入功能,有着很强的实际意义,而且并非是按钮时,而是更加有高级感的触摸式操作,档次感也显得更强。
虽然没有全景泊车辅助,不过倒车影像功能还是很实用,后视摄像头的分辨率也还挺不错,并带有辅助线,但辅助线并不能随着方向盘转动而移动。
云逸的另外一个堪称加分项的配置就是无线充电功能,可谓是越来越离不开手机的年轻人的福音,而且使用也非常方便,算是紧跟了时代的潮流。
在主动安全方面,云逸的考虑的颇为周全,像带有紧急制动功能的前碰撞预警,外后视镜盲区监测,限速识别,疲劳驾驶提醒等功能都为驾驶者平添了几分安全保障。
云逸搭载了斑马智行2.0互联系统,在车辆智能互联方面下了不小功夫,它包括远程车辆控制,智能语音控制,阿里服务生态,智能设备入口四大模块。
自然语音交互识别让车主和云逸有了更加人性化的交流沟通的环境,很多功能都可以通过语音控制来实现,甚至还可以设置个性化的欢迎语。
如果你实在是无聊了,云逸还可以跟你玩一会成语接龙或者是猜歌名的小游戏来消遣一下,当然,这些都是要以安全驾驶为前提,这才是最重要的。
呼朋引伴去自驾游是人们很喜欢的活动,云逸可以通过车联网来组建车队,直接通过车内语音沟通,并可以推荐旅途中的景点,美食,甚至是语音指令拍照。
云逸除了可以提示保养信息,还可以在线进行预约,甚至是在车辆出现故障时,还可以诊断出相应的问题,让你随时掌握它的健康状况,相当人性化。
同样是撞色设计的前排座椅看起来挺别致,舒适度也相当不错,但侧向支撑表现比较一般,主驾驶座椅还支持六向电动调节,副驾驶则为手动调节。
在对原型车进行轴距加长之后,云逸的后排空间表现得到了不小的改善,身高1.76米的乘客头部和腿部空间一点也不局促,而且座椅的靠背角度也符合人体工程学。
在常规状态下,云逸的行李厢容积就有422升,满足日常使用需求不成问题,而且行李厢的内部形状比较规整,尾门的开口也挺大,方便搬运大件物品。
后排座椅可以按4/6的比例进行放倒,以进一步提升云逸的装载能力,放倒后的后排座椅基本上能和行李厢的地板形成一个平面,这一点还是值得表扬的。
动力方面,云逸将会提供1.2T三缸和1.6T四缸两种涡轮增压发动机可供选择,我们得到的试驾车还是1.6T车型,这台发动机是当年PSA和宝马合作研发的产物,也算得上是我们的老朋友了,虽然已经不再年轻,但依然有着不错的表现,其最大功率123kW(167Ps)/6000rpm,峰值扭矩245N.m/1400-4000rpm。
而与之匹配的变速箱也没什么悬念,依然是那台6速手自一体变速箱,带有运动模式,这也是PSA多年来的传动选择了,虽然在挡位数量上乏善可陈,但可靠性是它的优势。
1.6T涡轮增压发动机可谓是老当益壮,起步阶段油门表现就很轻盈,响应也很积极,虽然动力还算不上暴力,但是对于云逸这种小型SUV而言,也算是大马拉小车了。
6AT变速箱确实已经谈不上太多的优势了,但是与发动机的匹配调校的倒是不错,换挡反应比较快,而且平顺性也保持的不错,实际证明依然值得信赖。
前麦弗逊后扭力梁形式的悬挂是这个级别车所惯用的,而法国人一贯擅长把相对简单的悬挂调校出均衡的表现,云逸也是如此,舒适性和对车辆的支撑都比较到位。
作为一款欧洲车型,云逸有着扎实稳健的驾驶风格,高速行驶车身稳定性不错,刹车踏板初段的调校并不算特别敏感,这也是为了保障舒适性的考虑。
虽然没有提供四驱系统,不过作为补偿,Grip Control多路况适应系统可以通过对前轮的驱动力和抓地力的调整,来匹配公路,沙地,雪地和泥地这四种路况。
在合资小型SUV这个细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无需多言,各家的产品都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而东风雪铁龙云逸作为后来者,则通过个性有讨巧的设计,良好的空间和配置表现,以及丰富的车联网功能来吸引年轻的消费者为其买单,在它的身上,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我们印象中的法兰西式的罗曼蒂克,在其他方面也不乏亮点,当然,最终的定价也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它的市场表现,而对此我们也会拭目以待。
以上是评测东风雪铁龙C5/C6表现怎么样 东风雪铁龙云逸怎么样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汽车知识相关内容,请关注智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