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用雪铁龙什么底盘 雪铁龙c5为什么按开锁一直叫

行业指南
2024-02-29 11:16

 作为运动轿车品类的开创者,历代宝马3系在同级中有着首屈一指的运动性,尤其是E46/E90这两代经典作品,在国内收获了一堆忠实粉丝。

  但自从这代长轴版3系,收到“运动性明显倒退”的风评后,粉丝们纷纷寄望于标轴版的3系上。

  那么,标轴3系会让我们失望吗?

“操盘手”是什么?

  《见证》是太平洋汽车打造的技术栏目,旨在对车辆的底盘进行深度的解析。通过设计、用料、实际驾乘体验等方面,让网友了解一辆车的本质所在,避免闹出“以配置单定输赢”的笑话。

底盘概览

  本次实拍的新一代标轴3系,底盘代号为G20,采用了宝马著名的CLAR后驱平台打造,共享了更高级别车型的大部分机械及电子架构,引入了更多信息化、智能化的特性。

双球节前悬挂解析

  在小编的记忆中,宝马3系前悬挂采用麦弗逊悬挂升级来的双球节式设计,已经有很长一段历史,结构上相比时下竞品车型已没有明显优势。

双球节式悬架(仅示例,非3系)

  双球节悬挂相比麦弗逊悬挂,在抵御侧向G力的表现上没有本质的变化,无非是为了实现更大的转向角,减少车辆的转弯半径而设。

  一眼望去,这代3系的前悬挂使用了“海量”的铝合金部件,在用料上无可挑剔:各条控制臂、轴承座(也称转向节)、刹车卡钳均采用了铝合金的材质,能大幅降低簧下质量,对悬挂响应速度 / 车头贴地性的提升立竿见影。

  在副车架的设计上,这代3系采用了中规中矩的钢材质副车架,通过焊接构成全框式的架构,没有使用5系上的铝合金副车架有些遗憾;同时,较粗的防倾杆配合阻尼非常轻快的减震器,令车头的响应更为迅速,能给予驾驶员更多的“玩味”。

  在塔顶的设计上,标轴3系采用了多见于运动车型的加强式塔顶,“青筋暴起”的加强筋条令人眼前一亮。同时,前避震器的内倾角 / 后倾角均相当明显,具有提升直线行驶稳定性 增大机械回正力矩的效果,很好地传承了3系家族式的调教基因。

  但在刹车上,这代3系似乎有些令人失望:其前轴仅采用了天合(TRW)的单活塞浮动卡钳 尺寸一般的钢制通风盘,且刹车脚感不太线性,易在软糯的前悬挂的“怂恿”下出现点头,相比同价位对手们又是电子刹车,又是四活塞卡钳之类的“骚操作”,诚意一般。

  不仅如此,宝马压缩成本之厉害,还体现了了前轮拱的护板材质上:一块玻璃纤维材质,被镶嵌在塑料材质的护板上,正对着前轮的砂石击打位置,实现精准的防护。

  但令小编震惊的是,哪怕这代3系明显“偷工减料”,噪音测试成绩竟出乎意料地好,堪称同级别的杠把子,这也令小编对宝马的系统设计刮目相看。

  细节设计上,这代3系在前悬挂的关键部位,均采用了液压衬套,以提升悬挂系统的隔振能力。同时,宝马的工程师们也使用了不少橡胶衬套与之搭配,力求避免出现F底盘3系那般“紧绷”的底盘质感,晃晃悠悠的行驶质感竟有些美式巡航车型的韵味,说好的德味紧绷感呢?

五连杆后悬架解析

  在后悬挂的设计上,这代3系采用了“教科书”般的五连杆悬挂:侧向的受力主要由“上前控制臂 上后控制臂 下前控制臂 下后控制臂”这四根钢质杆件构成的“虚拟双叉臂”分担,而束角则由布置在最后的束角控制臂负责。

  但与前悬挂“琳琅满目”的铝合金控制臂相比,这代3系的后悬挂的控制臂全部采用了钢材,这也算是CLAR平台“众生平等”的特色,毕竟更高级的G底盘5系/7系也同样是同样的材质。

  同时,我们也能发现,3系这套悬挂在遭受冲击时,能跟随最粗壮的下后控制臂的“指引”,有序地往后上方运动,让双阀式减震器直接而高效地吸振,达成舒适性的最大化。

  在副车架的设计上,这代3系同样采用了普普通通的钢制副车架,并通过4个橡胶衬套与车架相连,与5系的铝合金后副车架相比诠释出“一分钱一分货”的硬道理。

  在后避震器的布局上,3系采用了同级别车型常用的簧桶分体式设计,并具有后倾 大行程的特性,有利于吸收路面的颠簸,驾乘舒适感直逼5系。

  既然这代3系能取得如此优秀的NVH表现,其后轮拱内部的玻璃纤维护板,可谓是贡献良多,但可惜其包裹的细致程度还是比期望中略差。

  在后刹车方面,这代G底盘3系采用了韩国万都(MANDO)提供的单活塞浮动卡钳 通风盘,并集成了电子手刹模块。但值得指出的是,这辆3系试驾车经过前一天的赛道高负荷驾驶后,刹车片出现了过热烧毁现象,并在刹车盘和卡钳上留下了显而易见的印记,这实在有点不应该。

  这代3系的舒适性还体现在传动轴以及差速器的部分:宝马工程师在传动轴接近差速器的尾段上,增设了一块厚厚的橡胶,以避免传动系统负载剧烈变化时的冲击被乘员感知。

  而在差速器一个小小的吊耳上,宝马工程师更是“无所不用其极”地用上了橡胶 液压双衬套的设计,令后排乘客根本不会意识到它们的屁股下,藏着一颗躁动的差速器,舒适度跟前驱大轿车们有得一拼。

  而这代标轴版宝马3系,亦装备了被官方大力宣传的双阀式避震器。这种设计理论上遇到较大压缩或者拉伸时,阻尼更大的阀就会起到更大作用,以实现更好的车身动态控制效果,达成舒适与运动的兼得。

  但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代3系国产化后竟然完全取消了后轴防倾杆!无论实际驾控体验如何,小编觉得这种设定出现在一辆一直标榜“运动”的豪华轿车上,除了极致压缩成本,似乎也没有其它合理的解释了。

  说了一堆这代3系底盘的不是,其实这副底盘的设计还是展现出了宝马品牌的老到,无论是做工亦或是细节设计上的造诣,还是很有德国式的一丝不苟,这块其貌不扬的塑料空气动力学护板就是很好的例子。

底盘中部细节

  除开前后轴的悬挂部分,我们能发现这代G底盘的3系在平整度上无可挑剔,在配备了1根加强部件的前提下,并没有任何尖锐部分突出,这是值得肯定的。

  不仅如此,其发动机和变速箱壳体,均有着厚厚的金属护板保护,没有任何裸露在外的地方;同时,这代3系在出厂时便标配了细腻的底盘装甲涂层,并确保各种管路100%隐藏于护板下,没有损坏之虞。

  在拆下第二块发动机护板后,我们能发现B48引擎的油底壳被厚实的玻璃纤维材质包裹,对噪声的抑制相当到位;而引擎的各个周边配件亦全是大厂出品,且布局十分科学,没有任何粗枝大叶的手法,相比美系车“顺眼”得多。

铝合金变速箱支承

  但看久了总觉得奇怪,宝马多年来一直保留的两根梯形后轴加强件,竟被完全简配了,整车只剩下这根布置在树脂油箱前部的铝合金横梁(设计意图应该是在猛烈的侧面碰撞中保护好油箱,而不是增加后轴响应),令人感觉不是滋味。

  与大多数FR车型相同,这代3系的排气系统布置在了传动轴的下方,并经过2级消声后排出车外。排气管路的周边都有完善的铝合金隔热护板保护,避免热量传进车内。

  规整的塑料饰板、严格的供应商筛选、不错的打胶水平、齐全的底盘装甲,这代3系的底盘欣赏起来确实称得上“赏心悦目”。

这副底盘的行驶质感如何

  小编在此首先指明一点:无论宝马官方宣传这代3系的运动性如何,其运动性相比上代F底盘的3系明显下降。同时,无论是长轴亦或是短轴版本的操控响应特性并无太多差异,均是抛弃运动性,拥抱舒适性的调校。

  新一代3系的底盘因采用了舒适取向的设定,在历代被人诟病最多的舒适性上,竟表现出奇地好。在刚性较上代增强50%的车架加持下,整副底盘就像百煮不烂的牛筋般柔韧。

  它的避震器不再像历代车型那么梆硬,压过障碍物时不会再出现“硬碰撞”的质感。但我们依旧能感受得出,整副底盘的几何设定十分高明,无论在直线还是在转弯时压上障碍物,均能很好地维持当前方向,不会“自乱阵脚”而左右摇晃。

  这种四平八稳、以柔克刚的舒适驾乘感,令3系活脱脱变成了“小5系”,有着同级别最舒适的驾乘体验。

  究其原因,新一代3系无论在轴距还是车宽上的增幅均十分明显,整副底盘的抓地包线更为宽裕;同时,更软糯的弹簧、阻尼力更轻柔的避震筒、不再存在的后防倾杆,对大冲击的处理亦更显“太极宗师”的本色,基本能做到上下跳动一次吸收,对后排乘客来说简直就是福音。

  而在转向手感的营造上,新一代3系的“电子味”属历代最重,而指向性也与凌厉二字不太相关,打方向需要先“蒙”一下。同时,其方向盘无论在任何时速下的阻尼均过于轻柔,同时在迅速追加输入时有着明显的“粘滞”感,激烈驾驶时有些跟不上节奏。而当你在转弯时遇上颠簸路面,你能明显地觉到这副底盘的衬套较软,似乎工程师们在刻意营造方向盘与车轮的“韧性”连接感,此前“用手掰轮子”的沟通感不再。

  当然了,这种削弱路感的设定,对于绝大部分的驾驶员来说不是件坏事,毕竟很多人压根就不知道何为路感,只会喜欢一根手指就能打动的方向盘。因此,E90 3系“健身器材”般的驾驶感在新一代3系上消失殆尽:挪车挪出肱二头肌 一身臭汗、开上一两百公里高速便手腕酸痛的“硬核运动感”已是过去时。

  但舒适设定的底盘,在高速劈弯时疲态尽显:标轴3系的车身在弯中有着轻微的推头倾向,但4个车轮依旧能稳当地接地,共同分担抓地力矩,前/后轴的整体感尚算不错,并在四条普利司通T005轮胎的加持下,底盘极限没有想象中弱。此时,宝马一贯坚持50:50的前后配重展现出了应有的价值。

  值得指出的是,尽管新一代3系的体重较上代减轻55kg,但因缺少了后桥防倾杆,导致车尾动态有些过于活跃,受控程度不如上代车型。这代3系给人的感觉是尽管前后轮胎尚未超过极限,但侧向支撑力不足所引发的较大侧倾(双阀式避震器没有想象中强大),给人感觉是在驾驶着更大、笨重的6系GT车型,令驾驶者不由得放慢速度,缺乏了历代3系“快刀切豆腐”的凌厉感。

  在刹车脚感的营造上,新一代3系属于实力不错,但需要驾驶者适应的类型:其刹车踏板有着几毫米的空行程,且在空行程与做动行程的过渡上做得一般,容易出现轻踩不减速,稍微重踩便刹车力道陡增,拉扯感较为明显,需要驾驶员加以适应。

  总而言之,在日常驾驶时,新一代3系已“泯然众人”,在宝马品牌主打的运动性上令人失望,已经找不回当年E90世代时的雷厉风行。哪怕是标轴般,开起来也颇像G38 5系长轴版般“油腻”。

极限绕桩体验

  在关闭ESC系统绕桩时,新一代3系标轴这种偏舒适的悬挂设定,显著削弱了对车身的约束感,令车身的动态显得累赘,跟不上激烈的节奏,与E90世代随心所欲的感觉不可同日而语。

  因新一代3系取消了后桥防倾杆,导致车尾在左右较差运动时幅度过大,在急打方向后容易出现剧烈的侧向重心转移,以及两侧悬挂“吃尽行程”般的剧烈拉伸,有种“很努力在拐弯”的感觉,但好在每条轮胎均能稳稳地抓住地面。

  得益于圈数适当的方向盘,标轴3系的车头指向依旧属于“快”的那拨,能迅速地改变车头指向,完成穿插的动作。但其路感的保留一般,以及车身的“小动作”之多,还是令人难以满意,传递给驾驶员的信心不算太强。同时,前排座椅的侧向支撑性中规中矩,在激烈驾驶时还是缺乏包裹感。

  前面已经提到过,这代3系在日常行驶时有轻微推头的倾向,要求驾驶员在绕桩时更细腻地对待油门、控制走线,从而做出更快的绕桩成绩。但如果驾驶员对油门的控制不甚精湛,它也会以调皮的尾部横移来回应,需要驾驶员迅速回正方向盘 松开油门以救车。在绕桩环节上,3系“驾驶者验金石”的属性还是相当明显的。

  当然了,取消防倾杆也不一定是坏处:新一代标轴3系在大幅转向时突然松开油门,竟没有后驱车尾易打滑失控的弊病,只因这软糯的后悬挂拥有极大的悬挂行程,搭配50:50配重比,基本不会出现因重心前移而导致后轮突然失去抓地力的情况。

  最终,标轴3系无法在65km/h以上时速连续通过桩桶阵,成绩与长轴3系几乎一样。作为参考的是:X2 25i四驱版为60km/h,AMG GT53四门版为68km/h,奥迪中期改款的顶配A4L为72km/h,AMG A35L为72km/h,Evora GT410 Sport为72km/h)

全文总结

  这代3系发布之前,宝马还拍胸脯地说“这代3系的运动性会更甚以往”。但面对着面前这辆标轴版3系,小编却想不出它还有多少与“运动”二字相关的特性了。

  历代只为驾驶者服务的3系,在G底盘这代车型上,已经磨平了几乎所有的棱角,以拥抱市场需求的态度,将后排乘客安顿得服服帖帖,唯独将车系的运动精髓抛之脑后。

  舒适为先,运动靠边。这就是对这代3系的最佳总结,无论它是标轴还是长轴。

(图/文/摄: 秦子钧)

雪铁龙c5为什么按开锁一直叫 雪铁龙c5天逸尾灯一直亮

繁忙的城市生活中,或许你早已厌倦各大品牌车型其家族式“套娃”设计,想在车水马龙中拥有一辆造型独树一帜的车。东风雪铁龙天逸C5 AIRCROSS(下文简称天逸)或许正是你久等的心头爱,如果不看车标LOGO,很难找出雪铁龙以往的设计身影。今天,行车视线来到风味人间的苏州驾乘天逸,畅想一路天马星空感受独到的法式风情。

设计上的天马星空 这你受的了吗?

最近抖音神曲反反复复的cue到“我怎么这么好看...”,说到底在这个看脸的社会,不是内涵不重要而是外在也同样重要。天逸的外观设计灵感源于雪铁龙AIRCROSS Concept概念车型,车身从头到尾充满法式天马行空的设计,独到的创意也让车辆外观激起消费者心中新一轮脑洞大开。

不得不说这种前卫的做法有利也有弊,个性的外观设计吸引年轻消费者为之买单,而年纪稍长一些的消费者可能更忠爱中庸的设计。让小编出乎意料的是,驾乘天逸穿梭在苏州街巷中也收获到不少长者们的“回头注视”。看来天逸的设计满意度还是很高的。

作为一款个性的车型,新车带来冰山蓝、火山橙、松木棕、珠光白、碳晶黑五款个性化车漆。首先从视觉层面表明自身时尚态度。车身前脸,天逸采用分体式设计,上方LED日间行车灯与雪铁龙LOGO连以镀铬饰条,下方进气格栅采用熏黑点阵式镀铬设计同时连接灯组,整体具有不错的辨识度并且扩充了车辆横向视觉效果。

为进一步凸显车辆层次感,天逸在下方包围加入大量圆角矩形设计,并采用撞色设计进一步凸显其年轻化的市场定位,设计与配色间引起不少消费者的共鸣。

天逸侧面不出意料的使用了当下流行的悬浮式车顶设计,车辆A/B/C/D柱采用熏黑处理与车顶融为一体,车顶行李架采用冲浪板式设计,烤漆式鲜艳的色彩搭配营造出侧面不错的视觉效果,但美往往要付出代价,漆面的耐久度有待长时间的考验。

侧面整体设计十分圆润,下方熏黑侧裙包围也加入了亮色的圆角矩形包裹,与车顶行李架相呼应,带来不错的视觉体验,车辆配备的米其林浩悦系列轮胎带来不错的公路行驶性能,其五幅“刀锋式”铝合金轮毂设计同样十分亮眼。

国内紧凑级SUV市场上竞争十分激烈,车身尺寸往往起着关键因素,天逸车身尺寸长宽高分别为4510/1860/1705mm,轴距达到2730mm,其轴距超过2700mm,在大多数合资紧凑型SUV中处于领先地位,变相的也说明车内空间将更加充裕。

天逸尾部造型同样十分圆润,四个圆角矩形组成车辆尾灯灯组,造型上与全车圆角矩形设计相呼应,带来不错的视觉效果,下方双边单出排气嵌入撞色下包围中并进行镀铬装饰,高配车型后备箱不仅支持电动开启还配备感应开启,科技感上也十分出众。

论法式设计上的小资情调——一点不多,一点不少

如果说天逸外观方面还有可能引起争议的话,内饰设计基本上可以满足大多数消费群体的审美。基于全新EMP2平台,天逸在雪铁龙原有简约的设计理念之上更具质感,随处可见的圆角矩形装饰也营造出“法式”浪漫风情,中控台面覆盖双拼色软硬材料,虽然没有采用全软质材料,但其双拼色巧妙的设计也独具匠心,副驾上方还配有女士包袋设计,可谓“一点不多,一点不少”。

全液晶仪表这项功能在很多车辆上都有配备,但逻辑清晰、功能展示齐全的全液晶仪表却为数不多,在天逸上配备的12.3英寸全液晶仪表,支持多种界面风格。在普通模式下,时速在其中间,但转速表独特的样式还需适应;辅助驾驶模式下,可以显示车辆导航,在下方还提示有道路限速功能,十分人性化,为驾驶者出行安全保驾护航。

天逸搭载8英寸智能触控中控大屏,集成空调、娱乐、智能手机映射(CarPlay Mirrorlink)、蓝牙等多项功能,整体操控比较灵敏,但小编认为大屏虽然使得中控台面简洁了许多,但如果能加入空调旋钮在行驶途中将更加便捷。

天逸似乎将圆角矩形设计贯彻到底,空调出风口、双拼色多功能按键方向盘、门板等处均加入圆角矩形样式设计,从而也表明法兰西独特的随性、张扬。车辆档杆采用“游艇式”设计,并在外部覆盖皮质材料,加强了使用时的手感。一键启动按钮放置在档杆前侧,如果头一回驾驶天逸时可能会比较难找到。

天逸全系很遗憾的没有四驱系统,但配备的GRIP CONTROL增强式多路况系统包含公路、雪地、沙地等5种模式,通过限制车轮上的动力输出来实现功能,也算是展现越野能力的小小野心吧。除此之外,上方还配有陡坡缓降、运动模式独立按键,操控起来十分便捷。

当小编驾驶天逸行驶100多公里以后,车辆储物空间及一些细小的设计给了我不小惊喜。门板储物空间十分规整,放置大量水杯等物品不成问题,车门内车窗的按键控制区域与扶手高度设计十分合理,行驶中手臂可以舒适的搭载在上方。车窗玻璃采用同级别少有的双层设计,为车辆静音性上带来不小的突破。

天逸座椅也采用了双拼色设计,并加入圆角矩形装饰,顶配车型上前排座椅不仅支持加热、记忆还支持按摩功能,但启动按摩功能需先按动座椅下方的按键,如果能直接用中控大屏启动,相信会更加便捷。后排座椅中间地板比较规整,并配备12V电源与USB接口,这点值得好评。

由于天逸采用非独立后悬挂,所以后备箱横向空间表现十分不错,两旁设计也比较规整,同时后排座椅还支持一键放倒,放倒后空间扩展至1310L,后备箱配备可调的行李箱隔板、脚部感应功能、防夹功能、高度记忆功能,进一步方便物品的存放。

懒汉养成法——铁打的舒适,动力上的“解决温饱”

天逸根据型号分别搭载1.6T/1.8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分别为123/150kW,峰值扭矩分别为245/280N·m,传动部分匹配6AT变速箱。本次试驾的车型为顶配车型,搭载1.8T涡轮增压发动机,由于“天公作美”本次试驾赶上暴雨,所以动态图车辆颜色与静态图车辆颜色略有不同。

在小编谈论车辆试驾感受前,不得不先跟大家聊聊厂家引以为傲的,在天逸上配备的PHC自适应液压稳定技术,驾驶天逸在经过一些坑洼的路段时,避震初段支撑力同比同级别其他车型相对偏软,一般的震动几乎会被过滤掉,给人一种驾驶途中的高级质感,这种“魔毯效应”与奔驰S级上的倒是有几分神似,让人很难想象这是台法系车。

凡事有舍才有得,过滤掉的路感让车辆在越野路况行驶时,给驾驶者的路感大大下降,但天逸毕竟不是一台主打越野的车,大部分车主一般是在公路上驾驶,舒适贴心才是天逸最看中的,何况天逸还配备GRIP CONTROL增强式多路况系统,轻微越野路段大部分情况下还是可以应对的。

本次试驾赶上暴雨,这也让小编对天逸有了进一步了解。天逸在城市驾驶时动力基本够用,油门初段可能是因为车辆设计偏向于舒适,起步较为平缓,6AT变速箱换挡逻辑无需多虑,十分清晰,D挡下行驶一般情况发动机转速控制在1500-2200rpm左右。

过了起步初期以后,中段行驶发动机动力随驾驶者脚踩油门踏板的深度,有了较为灵敏的反馈,变速箱降档也十分积极。天逸配备的车窗为双层玻璃,因此静音性方面也是基本OK的。当时速过了110km/h后,发动机的加速能力同比中段后偏弱了些许,如果想要更加激进一些,挂入S挡后便可,整体驾驶感受变得运动了许多,但大多数情况下,普通消费者还是在D挡上,毕竟出色的油耗表现才是天逸真正的硬实力。

在多弯的路段行驶时,天逸操控性便展现出来,转向间的灵活在同级别中处在前列,当行驶速度逐渐加快时,方向盘握感也逐渐由轻变重,给人进一步在崎岖的山间驾驶加强了自信。

此外新车还配备了ADAS驾驶辅助系统,包含ACC-STOP、自适应巡航、自动跟停等功能进一步加强车辆黑科技,为消费者驾驶出行更添保障,除此之外360度全景影像在一些有视觉盲区的路段也能清晰的展现在中控大屏上。

总结:东风雪铁龙天逸 C5 AIRCROSS外观、内饰独具法式风情,丰富的配置也进一步加强了其核心竞争力。当然在最重要的驾驶方面,天逸也处在同级别前列,相信这辆法式风情的SUV日后定会在市场中展现不容小觑的实力。

以上是宝马用雪铁龙什么底盘 雪铁龙c5为什么按开锁一直叫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维修处理相关内容,请关注智配网。
#雪铁龙天逸叶子板内衬# #其他底盘附件# #底盘测功机# #履带底盘# #底盘悬挂系统#
收藏 收藏
相关指南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