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爱车之人,时不时聊聊改装啊,文化啊什么的,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而在我们又爱又恨的祖国大地上,汽车改装和汽车文化却让我们尴尬得不忍发笑,作为世界乘用车销售量顶梁柱的中国,却没有日本欧美一样丰富的汽车文化和改装文化!
说道文化,我不想解释太多,就是一种懂得自然懂,不懂的学不会的东西。一种说的出口但描述不清,引以为傲但没有实质的东西,文化,这就是文化,学习模仿抄来的不是文化。我在上个月的微面文章里提到过各国的国民车文化(详情请点击《聊聊汽车文化 谁能打败五菱之光?》),今天跟大家聊聊改装文化,还有,中国为什么不配拥有改装文化?
我个人虽然小有抵制日系车的情节,但不妨碍我喜欢日本的改装文化。那就先从日本说起,关于历史,我就不啰嗦了,大家自行度娘,直奔主题。《头文字D》看过吧?《东京漂移》看过吧?日本人玩车最大的特点不用我说大家都清楚,就是买自家的车和自家的改装套件!你在一场日本的改装聚会中很难看到德系美系车,基本上是清一色的日系车,RX-7、supra、GTR、S2000、NSX、MR-2、civic等等。还用我多说吗?说也说不完哈!再说改装件:Kreissieg的排气,BBS的锻造轮毂,ACRE的刹车还有HKS等等,太多了好吗?
这会儿你肯定说了,国产车起步晚,技术不成熟你跟日本玩什么啊?那好咱们扒一扒历史:丰田靠1937年侵华卖卡车发家;本田靠1948年生产的机器脚踏车(助力自行车的一种)发家,并在1963年开始进军汽车市场;日产1933年建厂,也是靠侵华发家之后于1947年正式步入正轨;再看中国,一汽、东风等等,虽然历史不如人家深厚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国产的厂商经营路线跟人家差太多,注定他们难以成为左右市场格局的弄潮人!
下面仔细解读一波何来的经营线路不同,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应该是从1956年开始的,并在1997年前后步入正轨并形成可观的规模,总体的早期发展模式与日本极为相似,都是老太太吃柿子先挑软的捏,走模仿学习路线,待到时机成熟,发家致富,开始实现品牌理想,这里我要引出一个跟国内早期汽车工业发展基本平行的公司:“起亚”。
起亚创立于1944年,起初为自行车厂零件厂,在1971年开始计划进军汽车市场,并在1973年和1978年生产出韩国的第一部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最初的起亚经营惨淡,但在1979年开始仿制法国的标致604并为意大利菲亚特组装车辆,因此寻得一线生机。为了长远发展,公司在1984年开始做出改变,开始在研发上下功夫,并在美国成立研发中心。这才有了今天起亚的成就,在国人眼里起亚可能并不起眼,但起亚确实在世界汽车市场占有很重要的部分,它并不是国人眼中只会生产家用紧凑型车的小厂商,起亚的产品线很全面,下到十万元的家用小车上到百八十万打宝马7奔驰S的豪华商用车,都有涉及,并且各阶级的产品都极具竞争力。近期还有业内消息称起亚已经开始了新一代性能车的研发工作,大概是起亚GT、起亚RS这一类的东西。
看起亚发展的时间节点,只有在80年代跟中国汽车发展有些许出入,仔细思考一下,八十年代我们在干嘛?这里没别的意思,哪个国家在探索的路上没走过弯路吗?没关系,改革开放以后呢?日韩系车真正能雄起的年代正是在石油危机之后的二十年,也就是改革开放初期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小排量发动机、VETC、LSD等等这些技术啊概念啊如雨后春笋一般的爆发,并广泛普及。
而中国汽车厂商开始了永无止境的仿制道路,从松花江微面,到方向盘对不准驾驶位的力帆,再到各种三万出头的吉利小家轿。中国车企的钱是没少赚,而企业呢?已然陷入模仿赚钱,再模仿再赚钱的死循环。大多数车企赚了钱发了家,没有象日韩车企那种改善品牌形象,提高国际影响力的动作,而是想方设法的赚更多的钱!看看早年间的吉利,用三五万的低价家轿疯狂销售,赚钱赚的已经把世界上跟汽车有关的大厂收购不少了吧?哈哈哈哈。虽然吉利、比亚迪等一些钱赚的没地方存的厂商开始了新领域的探索,并生产出一些性价比奇高的中型车(博瑞、博越、秦、宋、唐等等)。但中国厂商始终没有向性能车领域挺进的勇气!要知道让世界向日本汽车工业致敬的可不是因为K-Car、飞度、卡罗拉和普锐斯。而是GTR、EVO和NSX。我承认这些车销量奇低,利润可怜。但正是这些不赚钱甚至于亏本的买卖才把日本汽车推向国际汽车市场的风口浪尖。看看人家三菱的性格,亏本是事儿吗?我们造的不仅仅是帕杰罗和EVO,更是汽车历史上的里程碑;是赛车历史上的奇迹!虽然它们停产了,虽然三菱被无情收购股份,但三菱的名字会被历史记住,会留在人们心中。
那些薄利多销的,紧凑型车,下线后很快就会淡出历史舞台,这也就是中国车企很难左右国际汽车历史的真正原因,中国车企没有一个让国际社会敬畏的伟大产品。不是没有能力而是因为做这个产品不一定赚钱。
在这里不是真的让所有中国车企都效仿三菱走上被无情收购的老路,而是要兼顾经营利润的同时向更高深的层次去探索,就像起亚,它的K9是卖不出去,但你不可否认坐在K9的后排并没有输7系的感觉,它只是败给中国的消费理念罢了。
看看比亚迪的思路就很值得学习,比亚迪也很有可能成为中国汽车在世界汽车文化史的书写者。当年比亚迪也是靠着仿制三厢飞度打造出销量奇高的F3赚了不少银两,后来开始了混动车型的研发工作。虽然秦宋唐在技术上比不过918、NSX这类顶级的混动跑车,但是他们敢于尝试和开拓,这就是其他车企没有的东西。这时候你会说国内车企早就开始了创新和研发啊,比如观致和柯尼塞格合作打造无凸轮轴发动机,北汽复活宝沃等等,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就像秦宋唐的影响力远远比不上新NSX一样,我们不能因为我们起步晚就给自己余地,原谅自己,而是应该更加努力的迎头赶超。更不能因为我们薄利多销的策略和国家扶持而沾沾自喜。仔细想想我们应不应该有危机感?
谈到美国汽车文化,就不难联想到肌肉车、V8……
谈到日本就是转子、2JE、GTR、EVO、飘移、跑山
谈到意大利?brembo,大牛小牛,法拉利!
谈到德国当然是保时捷加奔宝奥
谈到英国,阿斯顿马丁、AP Racing,还有一位雅痞绅士劳斯莱斯
提到中国:五菱、长安、吉利?
没感觉很羞耻吗?还好意思谈文化吗?还好意思要求改装合法化吗?就算合法,改装也仅仅是刺激国际市场,没什么文化可言,开头就提到了,学别人的,用别人的,不是文化!
想要真正的文化不是等法规、等技术,而是等国内自主品牌的觉醒。等哪天北京车展上展出了我们自主品牌的性能车,跑车类似于吉利GT、比亚迪Spyder或者众泰Z900RS这种的,才是我们真正拥有汽车文化基础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