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主减速器从动齿轮通过一根整轴同时带动两侧驱动轮,则两侧车轮只能同样的转速转动。为了保证两侧驱动轮处于纯滚动状态,就必须改用两根半轴分别连接两侧车轮,而由主减速器从动齿轮通过差速器分别驱动两侧半轴和车轮,使它们可用不同角速度旋转。
这种装在同一驱动桥两侧驱动轮之间的差速器称为轮间差速器。
在多轴驱动汽车的各驱动桥之间,也存在类似问题。为了适应各驱动桥所处的不同路面情况,使各驱动桥有可能具有不同的输入角速度,可以在各驱动桥之间装设轴间差速器。
目前国产汽车及其它类汽车基本都采用了对称式锥齿轮普通差速器。
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由行星齿轮、半轴齿轮、行星齿轮轴(十字轴或一根直销轴)和差速器壳等组成12-13(见图D-C5-6)。(从前向后看)左半差速器壳2和右半差速器壳8用螺栓固紧在一起。主减速器的从动齿轮7用螺栓(或铆钉)固定在差速器壳右半部8的凸缘上。十字形行星齿轮轴9安装在差速器壳接合面处所对出的园孔内,每个轴颈上套有一个带有滑动轴承(衬套)的直齿圆锥行星齿轮6,四个行星齿轮的左右两侧各与一个直齿圆锥半轴齿轮4相啮合。半轴齿轮的轴颈支承在差速器壳左右相应的孔中,其内花键与半轴相连。与差速器壳一起转动(公转)的行星齿轮拨动两侧的半轴齿轮转动,当两侧车轮所受阻力不同时,行星齿轮还要绕自身轴线转动--自转,实现对两侧车轮的差速驱动。
行星齿轮的背面和差速器壳相应位置的内表面,均做成球面,这样作能增加行星齿轮轴孔长度,有利于和两个半轴齿轮正确地啮合。
差速器的工作原理
在传力过程中,行星齿轮和半轴齿轮这两个锥齿轮间作用着很大的轴向力,为减少齿轮和差速器壳之间的磨损,在半轴齿轮和行星齿轮背面分别装有平垫片3和球面垫片5。垫片通常用软钢、铜或者聚甲醛塑料制成。在中级以下的汽车上,由于驱动车轮的转矩不大,差速器内多用两个行星齿轮。相应的行星齿轮轴相为一根直销轴,差速器壳可以制成开有大窗孔的整体式壳,通过大窗孔,可以进行拆装行星齿轮和半轴齿轮的操作。
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图解
一般的差速器主要是由两个侧齿轮(通过半轴与车轮相连)、两个行星齿轮(行星架与环形齿轮连接)、一个环形齿轮(动力输入轴相连)。
传动轴传过来的动力通过主动齿轮传递到环齿轮上,环齿轮带动行星齿轮轴一起旋转,同时带动侧齿轮转动,从而推动驱动轮前进。
当车辆直线行驶时,左右两个轮受到的阻力一样,行星齿轮不自转,把动力传递到两个半轴上,这时左右车轮转速一样(相当于刚性连接)。
当车辆转弯时,左右车轮受到的阻力不一样,行星齿轮绕着半轴转动并同时自转,从而吸收阻力差,使车轮能够与不同的速度旋转,保证汽车顺利过弯。
左、右车轮上的转矩之差等于折合到半轴齿轮上总的内摩擦力矩Mf。
图D-C5-7 差速器运动原理示意图
锁紧系数K可以用来衡量差速器内摩擦力矩的大小及转矩分配特性,目前广泛使用的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其内摩擦力矩很小,锁紧系数K为0.05~0.15, 输出到两半轴的最大转矩之比Kb =1.11~1.35。因此可以认为无论左右驱动轮转速是否相等,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总是将转矩近似平均分配给左右驱动轮的。这样的转矩分配特性对于汽车在良好路面上行驶是完全可以的,但当汽车在坏路面行驶时,却会严重影响其通过能力。
例如当汽车的一侧驱动车轮驶入泥泞路面,由于附着力很小而打滑时,即使另一车轮是在好路面上,汽车往往不能前进。这是因为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平均分配转矩的特点,使在好路面上车轮分配到的转矩只能与传到另一侧打滑驱动轮上很小的转矩相等,以致使汽车总的牵引力不足以克服行驶阻力而不能前进。
为了提高汽车在坏路上的通过能力,可采用各种型式的抗滑差速器。抗滑差速器的共同特点是在一侧驱动轮打滑时,能使大部分甚至全部转矩传给不打滑的驱动轮,充分利用另一侧不打滑驱动轮的附着力而产生足够的牵引力,使汽车继续行驶。
抗滑差速器
为了防止车轮打滑而无法脱困的弱点,差速器锁应用而生。
但是差速器的锁死装置在分离和接合时会影响汽车行驶的稳定性。而限滑差速器(LSD)启动柔和,有较好的驾驶稳定性和舒适性,不少城市SUV和四驱汽车都采用限滑(抗滑)差速器。
限滑差速器主要通过摩擦片来实现动力的分配。其壳体内有多片离合器,一旦某组车轮打滑,利用车轮差的作用,会自动把部分动力传递到没有打滑的车轮,从而摆脱困境。不过在长时间重负荷、高强度越野时,会影响它的可靠性。
强制锁止式差速器:
在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上设置差速锁(见图D-C5-9)。可以用电磁阀控制的气缸操纵一个离合机构,使一侧半轴与差速器壳相接合。由该种差速器中的运动特性关系式:
ω1+ω2=2 ω0强制锁止式差速器结构简单,但一般要在停车时进行操纵。而且接上差速锁时,左右车轮刚性连接,将产生前转向困难,轮胎磨损严重等问题。
托森差速器的结构如图D-C5-10所示,该差速器由差速器壳,左、右半轴蜗杆、蜗轮轴和蜗轮等组成。差速器壳与主减速器的被动齿轮相连。
三对蜗轮通过蜗轮轴固定在差速器壳上,分别与左、右半轴蜗杆相啮合,每个蜗轮两端固定有直齿圆柱直齿轮。成对的蜗轮通过两端相互啮合的直齿圆柱齿轮发生联系。差速器外壳通过蜗轮轴带动蜗轮绕差速器半轴轴线转动,蜗轮再带动半轴蜗杆转动。
托森差速器工作原理
当汽车转向时,左、右半轴蜗杆出现转速差,通过成对蜗轮两端相互啮合的直齿圆柱齿轮相对转动,使一侧半轴蜗杆转速加快,另一侧半轴蜗杆转速下降,实现差速作用。转速比差速器壳快的半轴蜗杆受到三个蜗轮给予的与转动方向相反的附加转矩,转速比差速器壳慢的半轴蜗杆受到另外三个蜗轮给予的与转动方向相同的附加转矩,从而使转速低的半轴蜗杆比转速高的半轴蜗杆得到的驱动转矩大,即当一侧驱动轮打滑时,附着力大的驱动轮比附着力小的驱动轮得到的驱动转矩大。
托森差速器又称蜗轮-蜗杆式差速器 ,其锁紧系数K为0.56, 输出到两半轴的最大转矩之比Kb =3.5。
托森差速器内部为蜗轮蜗杆行星齿轮结构。托森差速器一般在四驱汽车上作为中央差速用。
它的工作是纯机械的而无需任何电子系统介入,基本原理是利用蜗轮蜗杆的单向传动(运动只能从蜗杆传递到蜗轮,反之发生自锁)特性,因此比电子液压控制的中央差速系统能更及时可靠地调节前后扭矩分配。
如图奥迪A4 Quattro四驱系统中,托森中央差速器(Torsen)在不同路况时对前后轮的动力分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