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首页
找产品
找企业
资讯
论坛
百科
问答
维修
服务
品牌
改装
首页
问答
全部分类
问答
精选
待解决
问
请问四轮定位就是四轮动平衡吗?
7b9bfc34a315
不是的,四轮定位是调校车轮装在车上前轮的前束角度和四轮的倾角等。四轮动平衡是检查四条轮胎转动的平衡,限度的降低轮胎转动是的平稳颤抖!
2024-01-08
1条回答
问
小轮车是那个国家发明的?
2023-10-30
0条回答
问
昆明的BMX小轮车
微笑
太多了嘛,建设路中段有,园溪路都有。价格么,如果你只是代步么估计是1000一下。
2023-10-30
2条回答
问
怎么挑bmx小轮车?
中老年摄影发烧友
非公路自行车运动中,Bunny Hop 这个动作的应用非常广泛,BMX、街式、攀爬、速降或自由骑当中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也就说明是个基础动作,是必须要掌握的技巧。在国内,大家都将它称为“拉帮”,或者也称“海豚跳”。也就是向后拉车把产生的拉力与腿部的跳跃动作相结合,使人车结合为一体而去飞跃障碍物的动作技术。动作程序是先后移身体重心——拉车把后向上跳起——推车把收腿——最后落地。整体过程中以一个弧线的轨迹进行运动。这个动作说难练也不难练,开始时可以对着楼梯练,即使拉过头,也会由于前面有台阶挡着后轮而不会造成人仰马翻。如果没有自信,请戴头盔来保护头部!拉动车把前,最好向前下方压一下前轮,借着地面的反作用力向后移动身体重心,然后拉起车头。直臂的下压力大,反弹效果好。要想飞得更高,车头也要拉的高一些、离身体近一些。拉至接触身体或大腿前侧可以起到最大的拉动效果。拉把的另一个结果是身体也被车头的重量反拉向前上方,身体重心开始上浮。起跳的时机是在拉起车头即将到位时。由于前方障碍物的高低不同,那么该拉起多高你自己看着办吧。但如果拉把到位了以后再开始起跳那就晚了,因为身体上浮也停止了。没有了身体向上移动的惯性后,仅仅靠双脚起跳是跳不起多高的。还有起跳的过早也跳不高,因为车头的高度被限制了。双脚起跳和向前上方的推车把动作同时进行,可以保证后轮被轻松带起。这样后脚的“上钩脚踏”动作幅度可以非常小,不会分散你的注意力。落地时后轮先落或者前后轮同时落地,你要曲腿减少震动和对人、车的伤害。
2023-10-30
3条回答
问
bmx 小轮车为什么那么抗震?
小轮车 小轮车其实与我们熟悉的自行车大同小异,只不过材料、性能不同而已:特型材质的车身,更结实、更轻巧,抗震、耐摔。BMX一般是20英寸(一般的自行车是28、26和24),它的比例与人的比例刚好,更能满足花样玩法时对轻与巧的要求。另外它的车胎粗而耐磨,刹车性能更高(突停、缓停、耐用),其独特的车把旋转设计,可以360度旋转,当然您多转几圈,1440度怎样?它的“脖子”也折不了! BMX是一项追求人车合一的运动,一般有五种玩法:1)平地花式(FLATLAND); 2) U池(HALFPIPE); 3)街式(STREET); 4)泥地跳跃(DIRT/DIRTY JUMP); 5)泥地竞速(RACING)。 “U池”的腾空、前空翻,障碍的天马行空、坡台的燕子展翅,DIRTY JUMP的SUPERMAN等等,在竞赛中BMX变成表演杂技的工具,动作绝对令人惊叹,这就是BMX。编辑本段起源与发展 小轮车(BMX)运动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加利福尼亚,在很短的时间里它便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全美国。那些对越野摩托车可望而不可及的青少年而言,这项运动可以使他们体会到 小轮车在自建的越野跑道上驾车飞驰的美妙感觉。虽然使用的是自行车,但不妨碍 他们充分体会那瞬间的撞击所带来的刺激与兴奋。对于青少年来说,BMX的花销相对低廉而且也不用去离家太远的练习场。 小轮车70年代初,美国建立了最早的BMX组织,这也被认为是BMX成为正式运动项目的标志。在其后的十年间,小轮车运动又传入了其他一些国家。1981年4月国际BMX联盟正式成立,1982年举行了第一届世界BMX锦标赛。到这时BMX这一独特的运动项目便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由于这项运动与自行车运动有较多的相似,1993年BMX正式成为自行车运动大家庭的一员。 继美国之后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和澳洲BMX也有蓬勃的发展。但美国仍是这个项目的超级强国。 小轮车发展至今,已经脱离了单一在练车场中进行比赛,而发衍生了更多的项目。具体分为五种:第一种是最原始的泥地竞速比赛。第二种(DIRTJUMP泥地跳跃比赛),利用泥土做成的坡度进行跳跃花式比赛。第三种称为(STREET 街道)利用模仿街道障碍的道具场地进行比赛。第四种(HALFPIPE 半管道),在半管道场地 里进行跳跃花式比赛。第五种(FATLAND,平地花式),在指定的平地里利用BMX车做各种平衡滑行的动作进行比赛。编辑本段运动姿势 小轮车表演正确的骑车姿势是:上体较低,头部稍倾斜前伸;双臂自然弯屈,便于腰部弓屈,降低身体重心,同时防止由于车子颠簸而产生的冲击力传到全身;双手轻而有力地握把,臀部坐稳车座位。踏蹬 自行车运动的踏蹬方法有自由式、脚尖朝下式和脚跟朝下式三种。 自由式踏蹬方法:目前,一些优秀运动员大都采用自由式踏蹬方法。这种踏蹬方法,就是脚在旋转一周的过程中,根据部位不同,踝关节角度也随着发生变化。脚在最高点A时,脚跟稍下垂8~10度,踏蹬力量是朝前下方;用力逐渐加大到B点时,脚掌与地面成平行状成,踏蹬力量最大;再向下,用力逐渐减小,进入下临界区,肌肉开始放松,脚跟略向上抬起,到C点时,脚跟逐渐上提到15~20度; 小轮车表演当脚回转到D点时又与地面平行,往上行,脚跟又向上提起。重新进入A点。自由式踏蹬,符合力学原理,用力的方向与脚蹬旋转时所形成的贺周切线相一致,减少了膝关节和大腿动作幅度,有利于提高踏蹬频率,自然地通过临界区,减少死点。大腿肌肉也能得到相对的放松。但这种踏蹬方法较难掌握。 脚尖朝下式踏蹬方法:目前不少运动员,尤其是短距离运动员采用脚尖朝下式踏蹬方法。其踏蹬特点是,在整个踏蹬旋转过程中脚尖始终是向下。这种方法踝关节活动范围较小,有利于提高频率,容易掌握,但腿部肌肉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自然通过临界区。 脚跟朝下式踏蹬方法:脚跟朝下式踏蹬方法是脚尖稍向上,脚跟向下8~15度。这种方法在正常骑行中很少使用,只是少数人在骑行过程中做过度性调剂用力时才使用脚跟朝下式踏蹬方法。它的特点是肌肉在短时间内改变用力状态,得到暂短休息,达到恢复肌肉疲劳的目的。飞JUMP密技 飞JUMP是飞泥台,就是所谓的DIRTJUMP。不少人在电视上看到DIRTJUMP都感到十分精彩刺激,但当自己飞起来却险象环生。我也是过来人,也从不断的狂摔中总结出了那么一点儿的经验。 先飞之前的准备,到街上试一下凌空感。找一个有两三级的地方,由上面飞下来,并尝试一下双轮着地和单后轮着地,学习放轻点着地。 小轮车飞小台 以一个50CM高的锥形小台为例。不要以为速度慢会安全点,速度太慢起跳时很可能前轮已经开始下降但后轮还在台上没出来,这样连车带人很可能来一个前滚翻---土地天空的感受可不是那么好受。飞之前先感受一下速度,由起步点从JUMP态的旁边骑过,计算出合适的速度。然后就要下定决心去飞了,由起点开始加力,到JUMP台前约5米停脚,调节速度,选好起飞路线。当前轮上台时身体重心后移,双腿往下用力压。当前轮离台后双手往后拉紧,千万不可象骑越野车那样放松双手,这样很可能会车头先着地,然后人车来个前滚翻。当车完全离台后,身体放松,车两轮同时着地;也可以在车离台后双手上拉、双脚下蹬,这样可以后轮先着地。飞小台最容易出现的是失平衡,当着地前你发现车往一边侧得很厉害时----以你自己的能力以无法救回来的时候,最好是把车仍掉,以为这时离地的高度不高,逃出来可避免跟车一起摔到地上。 比赛飞梯形大台以一个120CM高台面3M长的梯形台为例。飞这样的台心理压力比飞小台的大得多,远看JUMP台的起跳面象一堵墙一样。其实他的起飞技巧与小台相同,最重要的是要对准起飞路线,不要斜着飞,这样很可能会飞离台,车直接着地,你可以想象一下你飞到3米高后直接着地的情况。另外要注意的是大台的起飞距离长了,人容易被抛起,造成起飞时人车的重心在前,前轮先着地。飞大台的下台技巧跟飞小台不一样,因为起飞的速度高、JUMP台的高度也高,能轻巧地着地变得非常重要,最好的方法是能顺着JUMP台的斜坡下来。先要找到合适的起飞速度,太慢了车只能在台面上下来,太快了车飞离了台。当你起飞后觉得车快要到斜坡的上空时,手往下压,以车头先往斜坡的方向插,速度不够时车头下压后可用脚提一下后轮,这样可避免后轮撞到坡顶上,但速度太快时就不要这样做了。飞连台 踏蹬技术所谓的连台是从前一个台起飞,后一个台下来,或者是利用下台的速度再飞下一个台。这类型JUMP台的技巧要求比较高,但最重要的其实是心理。很多人都害怕两个台之间的空位,怕飞不过的时候前轮撞到第二台上。其实能不能飞过去你只要看一看你飞梯形大台的距离就可以知道你能不能飞过去。通常飞这类台摔交都是因为速度太快,飞过了下台引起的。飞得更COOL 要出出风头那就一定要搞点儿花试,说点简单点儿的---我也不会太多。拉头,起飞后将车把往腹部拉,身体站直,这样人车成与地面垂直,要注意不要把车拉过了。放单手,起飞后将车放平,在车未达到最高点时放单手,做个操人的手势,用平式或单后轮着地,只要在前轮着地前手能抓回把上就行了。摆尾,起飞后双脚和腰用力,把后轮往一侧摆,摆角不大的时候,着地时可以不把车修正,够胆量的可以在侧摆的时候把车放平。放单脚,起飞后一只脚往后踢,这时另一只脚会连脚踏往下,关键是着地时屁股能在座鞍的上方,伸出去的脚能不能回来倒没所谓。 SUPERMAN,这是最吸引认得动作,当车刚离台时把双脚往后踢,双手抓紧车把,身体与地面成水平状,身体伸展开后马上往前收,双脚踩向脚踏。这个动作我认为最好是用有后避振的车玩,就算双脚踩空也不容易伤及那4CM。编辑本段骑行的基本技术——踏蹬技术 踏蹬动作是自行车运动中关键的技术动作,也是最复杂、最难掌握的动作。良好的踏蹬技术可使运动员以最小 攀爬式小轮车的能量消耗得到尽可能大的功率,达到高速度。为此,自行车运动员一定要在改进踏雕技术上狠下功夫。踏蹬动作的用力分析 踏蹬动作是周期性运动,即在一个固定范围内,以中轴为圆心,以曲柄为半径,重复地进行运动。我们以一周为例,来进行受为分析: 当脚踏蹬到与地面垂直的A点时,作用力F的方向通过中轴(支点),它的力臂等于零,力距也就等于零,因此不做功,也就无法使自行车前进。我们称它为上死点(上临界点)。 当脚踏到B点时与水平面成45度,作用力F的方向如图所示。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力F可分为F1(与脚蹬杆垂直)与F2(沿脚蹬杆)两个分力。分力F2的作用方向通过支点(中轴),力矩等于零,只有F1才能作功。这时,产生动力矩M=F1Xd。因此,我们应设法加大分力F1,减少分力F2。因为F1=F? COS0,所以,0减小,F1越大,当0角为零时,COS0=1,F1最大,此时F1=F。由此可知脚的用力方向应尽量与脚 小轮车蹬杆成垂直。其踏蹬方法应该是,脚跟下垂,脚尖稍稍抬起。 当作用力F与脚蹬杆处于垂直部位时,动力矩M=F?d,力矩最大,这是运动员踏蹬用力的最重要阶段。 当脚蹬转到D点时与图8所示的B点相似,只是方向有所变化,所以脚的用力也应随之改变。这时脚跟应向上抬起,脚尖下垂一些。 当脚蹬转到E点时作用力F的方向又通过支点(中轴),动力矩为零。我们称它下死点(下临界点)。 通过以上各点的受力分析可见,每踏蹬一周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上临界区(上死点)。 第二阶段:工作阶段(用力阶段)。 第三阶段:下临界区(下死点)。 第四阶段:回转阶段(放松阶段)。 沿着圆周进行踏蹬的力量都是通过切线来传递的踏蹬到每个阶段时,肌肉用力各不相同,两只脚交替进行踏蹬,当一只脚处于回转阶段时,另一只脚已进入用力阶段。踏蹬到上下临界区时,应尽量使肌肉放松,并尽量缩短在临界区停留的时间。 用力阶段是踏蹬主要阶段,运动员在这个阶段内使用的踏蹬力是自行车前进的主要动力。因此,要把力量充分、合理地运用在这个阶段。这个阶段内踏蹬力量愈大,车子前进速度就愈快。 回转阶段叫放松阶段。这段时间里一只脚踏蹬作功,而另一条腿主动向上抬起,不能给脚蹬任何压力。并利用抬腿短暂的一瞬间让肌肉放松一下,以便把力量集中起来用于作功阶段。有时需要采用"提拉式"踏蹬,即利用抬腿动作给脚蹬以拉力,以加大另一只脚做功阶段的踏蹬力量,达到取得更高速度之目的。脚掌在脚蹬上的位置 脚掌应平稳地踏在脚蹬上,脚蹬应在脚掌中部和脚趾之间,也就是脚掌正好踏在脚蹬轴上,脚掌的纵向与脚蹬轴保持垂直。鞋的前端可伸出脚蹬5一7公分左右(根据脚的大小决定)。 鞋卡子的位置应正好卡在脚蹬框上。鞋卡子要钉正、钉牢,皮条系紧。加强在用力时两脚的有机配合,帮助运动员正确地完成踏蹬动作。编辑本段踏蹬方法 自行车运动的踏蹬方法有自由式、脚尖朝下式和脚跟朝下式三种。自由式踏蹬方法 目前,一些优秀运动员大都采用自由式踏蹬方法。这种踏蹬方法,就是脚在旋转一周的过程中,根据部位不同,踝关节角度也随着发生变化。脚在最高点A时,脚跟稍下垂8~10度,踏蹬力量是朝前下方;用力逐渐加大到B点时,脚掌与地面成平行状成,踏蹬力量最大;再向下,用力逐渐减小,进入下临界区,肌肉开始放松,脚跟略向上抬起,到C点时,脚跟逐渐上提到15~20度;当脚回转到D点时又与地面平行,往上行,脚跟又向上提起。重新进入A点。自由式踏蹬,符合力学原理,用力的方向与脚蹬旋转时所形成的贺周切线相一致,减少了膝关节和大腿动作幅度,有利于提高踏蹬频率,自然地通过临界区,减少死点。大腿肌肉也能得到相对的放松。但这种踏蹬方法较难掌握。脚尖朝下式踏蹬方法 目前不少运动员,尤其是短距离运动员采用脚尖朝下式踏蹬方法。其踏蹬特点是,在整个踏蹬旋转过程中脚尖始终是向下。当脚踏蹬到A点时,脚尖向下与脚跟成8~10度的俯角;当脚踏蹬到B点时仍保持原角度;到C点时脚尖更向下与脚跟成15度~18度的角度;到D点时,恢复到原来的8~10度。这种方法踝关节活动范围较小,有利于提高频率,容易掌握,但腿部肌肉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自然通过临界区。脚跟朝下式踏蹬方法 脚跟朝下式踏蹬方法是脚尖稍向上,脚跟向下8~15度。这种方法在正常骑行中很少使用,只是少数人在骑行过程中做过度性调剂用力时才使用脚跟朝下式踏蹬方法。它的特点是肌肉在短时间内改变用力状态,得到暂短休息,达到恢复肌肉疲劳的目的。踏蹬动作的训练 踏蹬动作从现象上看很简单,但要准确掌握,达到动作协调完美,却十分困难,必须反复地进行训练。 开始训练时,最好不要用皮条捆脚,传动比要小,速度不宜过快,让运动员用较多的注意力体会踏蹬动作,培养踏蹬“感觉”。经过一段训练,基本上能轻松自如,圆滑有力地进行踏蹬时,可逐渐加快速度,系上皮条进入正常系统训练。 训练踏蹬动作,不论是新运动员还是有训练素养的运动员,都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负担过重,更不宜在疲劳情况下训戏练。同时要注意发展髋、膝、踝关节的灵活性及力量,以助提高踏蹬技术。 踏蹬技术训练,也可以在练习合上进行,其好处是能及时得到教练员和同伴们的指导,能使运动员集中注意力改进踏蹬技术。编辑本段山地车几个常见技巧动作的训练 山地车运动除了需要运动员有足够的体力外,还对运动员的基本技术有较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熟练掌握基本技术,而且还必须要练习一些技巧,以适应不同的地形,形成所谓的“人车一体”。 近几年来,美国非常重视山地车运动员和业余爱好者的技巧训练。由于美国山地车运动员在少年儿童时代大多从事过BMX小轮车训练,具备较扎实的基本功,因此他们的技艺十分高超。美国著名的山地自行车教练布鲁?帕斯菲克最近专门在电视台教授运动员学习和练习山地车的技巧。他说:“许多技巧在实际比赛中十分有效,而且体现了山地车骑行中的技术特点,有助于提高运动员对车的控制能力。”帕斯菲克还认为,每个山地车运动员或爱好者都能够学习这些技巧,但必须注意学习的先后顺序,同时还要注意各个动作的迅速联接。就象一个音乐家在表演时,既要注意准确,又要注意效果。
2023-10-30
3条回答
问
BMX小轮车基本说明
GxPing
自行车运动员无论在团体赛或个人赛中,正确运用跟车 骑行技术,是争取胜利的一个主要因素。这是因为运动员跟在别人后边骑行时,可以借助于前边运动员冲破空气阻力所产生的涡流,推动车子前进,从而减少自身体力的消耗。 跟车骑行技术的要领: 首先是缩短与前面车的距离,以不影响视线,容易观察前 面路面为好。公路骑行,跟车距离一般在15—30公分左右。同时要注意风向和风力。风从正面迎来,应由一人领骑,其他 人在后面排成一路纵队,跟在前车左侧方或右侧方15---30公分处。如风从左方来,可跟在前车右侧后方;风从右方来,可跟在前车左侧后方。如果侧风较大,跟随前车距离要近; 如果侧风小,跟随前车的距离可稍远些。在下坡时向旁边骑开些,转弯时稍向后,以免发生事故。 跟车骑行时,头稍抬起,两眼正视前方,余光看到前车 的后轮即可。倘若只低头看自己前车轮,一旦前面出现障碍,就有摔倒的危险。当然,在团体比赛中,交通停止,路面平坦,短暂的瞬间低头骑行,使颈部肌肉得到放松也是允许的。 跟车骑行中很容易两车相撞,多数是后面车的前轮碰上前车的后轮,失去平衡而摔倒。出现两车相撞时,头脑要冷静,前面的运动员要继续平稳前进,后面的运动员不要刹车,只要稍微减速即可。如左面撞上前车,应将身体和车子一齐向右歪,同时将把向右转,这样,两车即可逐渐分开。 若右面相撞,可向左方做同样的动作。 要掌握娴熟的跟车技术除进行专门训练外,还要贯穿在 每次训练课中。开始训练跟车时,跟车距离可稍远些,相距 30—50公分,随着骑行技术的提高,不断缩短跟车距离,直到 15—30公分。从两人配合练习逐渐过度到三人、四人配合练习。同时,要专门训练撞车后的摆脱技术,防患于未然。 加强运动员的操车技能训练,提高在各种复杂情况下的应变能力,是预防跌倒的积极方法。由于自行车运动的特 点,在激烈的训练和比赛中随时会出现碰撞、跌倒等现象。运动员遇到跌倒时,要沉着、冷静,不要害怕,不要过早撒把, 也不可闭上眼睛,消极等待跌倒。在身体即将着地时,两脚 要迅速从脚套中抽出,要注意保护头部,有意识用肩部和背部着地,作滚翻动作,减轻摔伤程度。
2023-10-30
1条回答
问
何为四轮定 位 ?
小君君君
四轮定位的作用: 当车辆使用很长时间后,用户发现方向转向沉重、发抖、跑偏、不正、不归位或者轮胎单边磨损,波状磨损,块状磨损,偏磨等不正常磨损,以及用户驾驶时,车感漂浮、颠簸、摇摆等现象出现时,就应该考虑检查一下车轮定位值,看看是否偏差太多,及时进行修理。 前轮定位包括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前轮外倾角和前轮前束四个内容。后轮定位包括车轮外倾角和逐个后轮前束。这样前轮定位和后轮定位总起来说叫车轮定位,也就是常 说的四轮定位。车轮定位的作用是使汽车保持稳定的直线行驶和转向轻便,并减少汽车在行驶中轮胎和转向机件的磨损。 主销后倾角: 从侧面看车轮,转向主销(车轮转向时的旋转中心)向后倾倒,称为主销后倾角。设置主销后倾角后,主销中心线的接地点与车轮中心的地面投影点之间产生距离(称作主销纵倾移距,与自行车的前轮叉梁向后倾斜的原理相同),使车轮的接地点位于转向主销延长线的后端,车轮就靠行驶中的滚动阻力被向后拉,使车轮的方向自然朝向行驶方向。设定很大的主销后倾角可提高直线行驶性能,同时主销纵倾移距也增大。主销纵倾移距过大,会使转向盘沉重,而且由于路面干扰而加剧车轮的前后颠簸。 主销内倾角: 从车前后方向看轮胎时,主销轴向车身内侧倾斜,该角度称为主销内倾角。当车轮以主销为中心回转时,车轮的最低点将陷入路面以下,但实际上车轮下边缘不可能陷入路面以下,而是将转向车轮连同整个汽车前部向上抬起一个相应的高度,这样汽车本身的重力有使转向车轮回复到原来中间位置的效应,因而方向盘复位容易。 此外,主销内倾角还使得主销轴线与路面交点到车轮中心平面与地面交线的距离减小,从而减小转向时驾驶员加在方向盘上的力,使转向操纵轻便,同时也可减少从转向轮传到方向盘上的冲击力。但主销内倾角也不宜过大,否则加速了轮胎的磨损。 前轮外倾: 从前后方向看车轮时,轮胎并非垂直安装,而是稍微倾倒呈现“八”字形张开,称为负外倾,而朝反方向张开时称正外倾。使用斜线轮胎的鼎盛时期,由于使轮胎倾斜触地便于方向盘的操作,所以外倾角设得比较大。现在汽车一般将外倾角设定得很小,接近垂直。汽车装用扁平子午线轮胎不断普及,由于子午线轮胎的特性(轮胎花纹刚性大,外胎面宽),若设定大外倾角会使轮胎磨偏,降低轮胎摩擦力。还由于助力转向机构的不断使用,也使外倾角不断缩小。尽管如此,设定少许的外倾角可对车轴上的车轮轴承施加适当的横推力。 前轮前束: 脚尖向内,所谓“内八字脚”的意思,指的是左右前轮分别向内。采用这种结构目的是修正上述前轮外倾角引起的车轮向外侧转动。如前所述,由于有外倾,方向盘操作变得容易。另一方面,由于车轮倾斜,左右前轮分别向外侧转动,为了修正这个问题,如果左右两轮带有向内的角度,则正负为零,左右两轮可保持直线行进,减少轮胎磨损。 上述的四种定位值都是前轮定位的指标。后轮定位值与前轮定位值相似,但大多数轿车的后轮定位不可调。 做四轮定位的要求是什么? 答:如果你的车辆说明书里建议的数据与四轮定位仪电脑里的数据是相同的就是通用的。一般来说,在下列情况需要做四轮定位。 1、 更换新胎或发生碰撞事故维修后; 2、 前后轮胎单侧偏磨; 3、 驾驶时方向盘过重或飘浮发抖; 4、 直行时汽车向左或向右跑偏; 5、 虽无以上状况,但出于维护目的,建议新车在驾驶3个月后,以后半年或一万公里一次。 四轮定位是汽车维修保养必需的工作内容之一。除非在做四轮定位之前存在与它相关的明显问题,例如直行稳定性差等,在四轮定位后您能马上感觉的到,否则凭感觉您很难判断做的好不好。由于目前汽修行业的良莠不齐,维修质量相差很大,所以建议您尽量到较好的维修企业维修以保证四轮定位的质量,确保行车安全。 它的好处有: 1.增强驾驶舒适感; 2.减少汽油消耗; 3.增加轮胎使用寿命 4.保证车辆的直行稳定性; 5.降低底盘悬挂配件的磨损; 6.增强行驶安全
2023-10-19
2条回答
问
四轮定位 四轮动平衡 四轮保养 有什么区别???
匿名用户
定位是要用激光仪器卡在4个轮子上做的,电脑屏幕会显示误差数据平衡是把轮胎拆下来,装上那个会转动的机子看轮胎跑的时候的情况的,哪边不平衡就往那里打那种带重量的合金小块保养是查看轮胎的磨损情况,清理小石块,上上轮胎釉,调下位置
2023-09-02
1条回答
问
四轮保养、四轮定位、动平衡的区别
★安★
差别大了!说通俗点:高速时放向盘发抖就是动平衡的问题!四轮定位是关于你轮胎非正常磨损,在匀速直线时放开方向盘在一定距离车会不会向一边跑!
2023-09-02
2条回答
问
四轮转向的四轮转向优点
22a6fa0ce188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主动安全性日益受到重视。四轮转向是提高主动安全性的方法之一。四轮转向车辆首次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近年来,本田、日产、马自达等汽车厂商纷纷推出了带有四轮转向控制系统的概念车,并把一些成熟的四轮转向技术应用到了它的普及型汽车中,提高了其汽车的主动安全性。四轮转向系统具有以下显著的优点:首先,在转向时能够基本保持车辆质心侧偏角为零,且能够改善汽车对转向盘输入的动态响应特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横摆角速度和侧向加速度的瞬态响应性能指标,明显改善车辆高速行驶的稳定性。当在高速行驶中转向时,四轮转向系统通过后轮与前轮的同相转向,能有效降低/消除车辆侧滑事故的发生几率,明显改善车辆高速行驶的稳定性及安全性,进而缓解驾驶者在各种路况下(尤其是在风雨天)高速驾车的疲劳程度。其次,缩小车辆低速转向时的转弯半径。在低速转向时,车辆因前后轮的反向转向能够缩小转弯半径达20%。四轮转向技术使大型车辆具有如同小型车辆的操纵及泊车敏捷性。再次,提高了车辆的挂车能力。通过转向后轴对挂车的转向牵引,四轮转向系统极大地提高了转向操作随动性和正确性,改善了车辆挂车行驶的操纵性、稳定性及安全性。
2023-03-20
1条回答
上一页
6/3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下一页
求购
首页
找产品
找企业
论坛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