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首页
找产品
找企业
资讯
论坛
百科
问答
维修
服务
品牌
改装
首页
问答
全部分类
问答
精选
待解决
问
铅酸电池 每一节 为什么要隔开
匿名
每一节就是一个电池,隔开来相当于电池串联,串联是电压相加,容量不相加,用来提高电池电压,满足用电器需要
2023-10-29
2条回答
问
铅酸蓄电瓶的制作技术
安妮儿
镍氢充电电池的典型结构1.正极板 2.负极板 3.隔膜 4.电解液5.钢壳/塑胶外壳镍氢电池的生产流程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步:1) 配料用专门的溶液和粘接剂分别与粉末状的正负极活性物质混合,经高速搅拌均匀后,制成浆状的正负极物质。2) 涂漠将制成的浆料均匀地涂覆在带状基材(Mh使用钢带,发泡材料,LI 使用箔材)的表面,烘干,分别制成正负极极片。3) 装配按正极片——隔膜——负极片——隔膜自上而下的 顺序放好,经卷绕制成电池极芯,在经注入电解液、封口等工艺过程,即完成电池装配过程。制成成品电池。4) 化成用专用的电池充放电设备对成品电池进行充放电测试,对每一只电池都进行检测。筛选出合格的成品电池,待出厂。
2023-10-29
2条回答
问
新做的铅酸电池怎么激活
2023-10-29
0条回答
问
酸比重对蓄电池的影响有哪些?
鸡蛋灌饼
比重都是出厂的时候设定好的,自己最好不要随便调。比重过低电池的容量和电压会变低。过高会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
2023-10-29
2条回答
问
铅酸电池有记忆效应吗?应该注意点什么那?
2023-10-29
0条回答
问
铅酸电池的原埋是怎样的
灰色年轮
电极主要由铅及其氧化物制成,电解液是硫酸溶液的一种蓄电池。荷电状态下,正极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铅,负极主要成分为铅;放电状态下,正负极的主要成分均为硫酸铅。电极反应式为:充电:2PbSO4+2H2O=PbO2+Pb+2H2SO4放电:PbO2+Pb+2H2SO4=2PbSO4+2H2O分为四大类:1. 起动用铅酸蓄电池;2. 动力用铅酸蓄电池;3. 固定型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4. 其它类,包括小型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矿灯用铅酸蓄电池等。
2023-10-27
2条回答
问
电池蓄电好,还是用铅酸电池蓄电好
休息中
根据需要确定。起动型蓄电池:主要用于汽车、摩托车、拖拉机、柴油机等起动和照明;固定型蓄电池:主要用于通讯、发电厂、计算机系统作为保护、自动控制的备用电源;牵引型蓄电池:主要用于各种蓄电池车、叉车、铲车等动力电源;铁路用蓄电池:主要用于铁路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客车起动、照明之动力;储能用蓄电池:主要用于风力、太阳能等发电用电能储存。锂电池 铅酸蓄电池 1.可充电电池 2.循环使用寿命(500次 ——400次) 3.比能量(150W·h/kg——40W·h/kg) 4.充电时间( 2~4h—— 6~8h) 5.放电电能效率(锂电池放电效率可大于90%——铅酸蓄电池放电效率为80%以上) 6.价格(较高 24V/10Ah价格:700元左右 ——较低 24V/12Ah价格:200元左右元) 7.体积 (体积小 锂离子电池的体积是铅酸蓄电池体积的2/3 ——体积大) 8.重量 (重量轻 只有铅酸蓄电池的1/3~1/4 ——重量重 )9.续航里程(同规格的电池,由于锂电池是用多个电池组成,虽然单个放电效率高,但是,整体效率下降,所以,里程数两种电池不相上下) 10.生产及使用中的污染(生产中有污染——铅酸蓄电池中存在着大量的铅和酸,在废弃后若处理不当,将对环境产生污染)。 11.放电(易受深放电以及短路的损害——易受深放电的损害) 12.充电与维护(复杂,维护成本高——简单,维护成本低)
2023-10-27
2条回答
问
脱硝系统中氨气的温度低对反应有影响吗
匿名用户
没啥影响的。氨气的量占比很小,温度高低对脱硝系统温度影响微乎其微1. 脱硝工艺的简介有关NOX的控制方法从燃料的生命周期的三个阶段入手,限燃烧前、燃烧中和燃烧后。当前,燃烧前脱硝的研究很少,几乎所有的脱硝都集中在燃烧中和燃烧后的NOX的控制。所以在国际上把燃烧中NOX的所有控制措施统称为一次措施,把燃烧后的NOX控制措施统称为二次措施,又称为烟气脱硝技术。目前普遍采用的燃烧中NOX控制技术即为低NOX燃烧技术,主要有低NOX燃烧器、空气分级燃烧和燃料分级燃烧。应用在燃煤电站锅炉上的成熟烟气脱硝技术主要有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简称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Selective Non-Catalytic Reduction,简称SNCR)以及SNCR/SCR混合烟气脱硝技术。2 .SCR烟气脱硝技术近几年来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技术(SCR)发展较快,在欧洲和日本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催化还原烟气脱硝技术是应用***多的技术。1)SCR脱硝反应目前世界上流行的SCR工艺主要分为氨法SCR和尿素法SCR两种。此两种法都是利用氨对NOX的还原功能,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NOX(主要是NO)还原为对大气没有多少影响的N2和水。还原剂为NH3,其不同点则是在尿素法SCR中,先利用一种设备将尿素转化为氨之后输送至SCR触媒反应器,它转换的方法为将尿素注入一分解室中,此分解室提供尿素分解所需之混合时间,驻留时间及温度,由此室分解出来之氨基产物即成为SCR的还原剂通过触媒实施化学反应后生成氨及水。尿素分解室中分解成氨的方法有热解法和水解法,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NH2CONH2+H2O→2NH3+CO2在整个工艺的设计中,通常是先使氨蒸发,然后和稀释空气或烟气混合,***后通过分配格栅喷入SCR反应器上游的烟气中。典型的SCR反应原理示意图如下:在SCR反应器内,NO通过以下反应被还原: 4NO+4NH3+O2→3N2+6H2O 6NO+4NH3→5N2+6H2O当烟气中有氧气时,反应第一式优先进行,因此,氨消耗量与NO还原量有一对一的关系。在锅炉的烟气中,NO2一般约占总的NOX浓度的5%,NO2参与的反应如下: 2NO2+4NH3+O2→3N2+6H2O 6NO2+8NH3→7N2+12H2O上面两个反应表明还原NO2比还原NO需要更多的氨。在绝大多数锅炉烟气中,NO2仅占NOX总量的一小部分,因此NO2的影响并不显著。SCR系统NOX脱除效率通常很高,喷入到烟气中的氨几乎完全和NOX反应。有一小部分氨不反应而是作为氨逃逸离开了反应器。一般来说,对于新的催化剂,氨逃逸量很低。但是,随着催化剂失活或者表面被飞灰覆盖或堵塞,氨逃逸量就会增加,为了维持需要的NOX脱除率,就必须增加反应器中NH3/NOX摩尔比。当不能保证预先设定的脱硝效率和(或)氨逃逸量的性能标准时,就必须在反应器内添加或更换新的催化剂以恢复催化剂的活性和反应器性能。从新催化剂开始使用到被更换这段时间称为催化剂寿命。2)SCR系统组成及反应器布置在选择催化还原工艺中,NOx与NH3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产生还原。催化剂安放在一个固定的反应器内,烟气穿过反应器平行流经催化剂表面。催化剂单元通常垂直布置,烟气自上向下流动。如下图所示:SCR系统一般由氨的储存系统、氨与空气混合系统、氨气喷入系统、反应器系统、省煤器旁路、SCR旁路、检测控制系统等组成。下图为典型SCR烟气脱硝工艺系统基本流程简图:3 .SNCR烟气脱硝技术选择性催化还原脱除NOX的运行成本主要受催化剂寿命的影响,一种不需要催化剂的选择性还原过程或许更加诱人,这就是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该技术是用NH3、尿素等还原剂喷入炉内与NOX进行选择性反应,不用催化剂,因此必须在高温区加入还原剂。还原剂喷入炉膛温度为850~1100℃的区域,该还原剂(尿素)迅速热分解成NH3并与烟气中的NOX进行SNCR反应生成N2,该方法是以炉膛为反应器。研究发现,在炉膛850~1100℃这一狭窄的温度范围内、在无催化剂作用下,NH3或尿素等氨基还原剂可选择性地还原烟气中的NOX,基本上不与烟气中的O2作用,据此发展了SNCR法。在850~1100℃范围内,NH3或尿素还原NOX的主要反应为:NH3为还原剂 4NH3+4NO+O2→4N2+6H2O尿素为还原剂 NO+CO(NH2)2 +1/2O2→2N2+CO2+H2O当温度高于1100℃时, NH3则会被氧化为 4NH3+5O2→4NO+6H2O不同还原剂有不同的反应温度范围,此温度范围称为温度窗。NH3的反应***佳温度区为 850~110O℃。当反应温度过高时,由于氨的分解会使NOx还原率降低,另一方面,反应温度过低时,氨的逃逸增加,也会使NOx还原率降低。NH3是高挥发性和有毒物质,氨的逃逸会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引起SNCR系统氨逃逸的原因有两种,一是由于喷入点烟气温度低影响了氨与NOx的反应;另一种可能是喷入的还原剂过量或还原剂分布不均匀。还原剂喷入系统必须能将还原剂喷入到炉内***有效的部位,因为NOx在炉膛内的分布经常变化,如果喷入控制点太少或喷到炉内某个断面上的氨分布不均匀,则会出现分布较高的氨逃逸量。在较大的燃煤锅炉中,还原剂的均匀分布则更困难,因为较长的喷入距离需要覆盖相当大的炉内截面。为保证脱硝反应能充分地进行,以***少的喷入NH3量达到***好的还原效果,必须设法使喷入的NH3与烟气良好地混合。若喷入的NH3不充分反应,则逃逸的NH3不仅会使烟气中的飞灰容易沉积在锅炉尾部的受热面上,而且烟气中NH3遇到S03会产生(NH4)2S04易造成空气预热器堵塞,并有腐蚀的危险。SNCR烟气脱硝技术的脱硝效率一般为30%-40%,受锅炉结构尺寸影响很大,多用作低NOX燃烧技术的补充处理手段。采用SNCR技术,目前的趋势是用尿素代替氨作为还原剂,值得注意的是,近年的研究表明,用尿素作为还原剂时,NOX会转化为N2O,N2O会破坏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除此之外,N2O还被认为会产生温室效应,因此产生N2O问题己引起人们的重视。综上所对比,SCR脱硝工艺技术先进,工艺成熟,经济合理,工业业绩居多,脱硝效率高,拟选用目前效率***高的SCR技术。4.工艺系统说明 SCR脱硝系统由三个子系统所组成,SCR反应器及附属系统、氨储存处理系统和氨注入系统。4.1 氨的储存系统(1)系统组成液氨储存系统包括液氨卸料压缩机、液氨储罐等。(2)工艺描述还原剂(氨)用罐车运输并在储罐储存。在高压下,氨被液化以减小运输和储存的体积。市场购买的还原剂(液态氨纯度99.6%),供应商用罐装车运输(以液体形态储存在压力容器内),送往氨贮存场地,通过氨卸载压缩机抽取储罐中气氨,送入储罐后,将槽车中的液氨,挤入液氨储槽中贮存。使用时,储存罐中的氨借助自压输送到蒸发器中。· 卸载压缩机卸料压缩机为往复式压缩机,系统设置二台卸载压缩机,一台运行,一台备用。· 液氨储槽本工程设置2台液氨储罐,供两炉使用。液氨储罐的***大充装量为25m³。储氨罐组可供应两台炉设计条件下,每天运行24小时,连续运行7天的消耗量。液氨储罐上安装有超流阀、逆止阀、紧急关断阀和安全阀做为储罐安全运行保护所用。储罐还装有温度计、压力表液位计和相应的变送器将信号送到主体机组DCS控制系统,当储罐内温度或压力高时报警。储罐四周安装有工业水喷淋管线及喷嘴,当储罐内液氨温度过高时自动淋水装置启动,对储罐进行喷淋降温。4.2氨注入系统(1)系统组成氨注入系统包括氨蒸发器、氨气缓冲罐、氨气稀释槽、废水泵、废水池等。(2)工艺描述储罐里的液态氨靠自压输送到蒸发器,在蒸发器内(通过蒸汽加热)将氨蒸发,每个蒸发槽上装有压力控制阀将氨气压力控制在≤2kg/cm2。当出口压力超过2kg/cm2时,切断节流阀,停止液氨供应。从蒸发槽蒸发的氨气流进入氨气缓冲罐,通过氨气输送管道送至每一台炉的SCR反应装置旁。再用空气稀释高浓度无水氨,这样氨/空气混合物安全且不易燃。通过装在SCR入口烟道内的氨注入格栅,将氨/空气混合物注入到SCR系统内。(3)主要设备选型· 液氨蒸发槽液氨蒸发所需要的热量由低压蒸汽提供,共设有二个液氨蒸发槽(一用一备)。蒸发槽装有安全阀,可防止设备压力异常过高。液氨蒸发槽面积按照在BMCR工况下单台机组100%容量设计。· 氨气缓冲槽氨气缓冲槽的作用即在稳定氨气的供应,避免受蒸发槽操作不稳定所影响。缓冲槽上也有安全阀可保护设备。· 氨气稀释槽氨气稀释槽为立式水槽,水槽的液位由满溢流管线维持,稀释槽设计连结由槽顶淋水和糟侧进水。液氨系统各排放处所排出的氨气由管线汇集后从稀释槽低部进入。通过分散管将氨气分散入稀释槽水中,利用大量水来吸收安全阀排放的氨。· 稀释风机喷入锅炉烟道的氨气为空气稀释后的含5%左右氨气的混合气体。所选择的风机满足脱除烟气中NOx***大值的要求,并留有一定的余量。稀释风机两台按一台100%容量(一用一备)设置,共有四台离心式稀释风机。·氨/空气混合器为了实现氨和稀释空气的充分、均匀的混合,· 氨气泄漏检测器液氨储存及注入系统周边设有3只氨气检测器,以检测氨气的泄漏,并显示大气中氨的浓度。当检测器测得大气中氨浓度过高时,在机组控制室会发出警报,操作人员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氨气泄漏的异常情况发生。电厂液氨储存及供应注入系统远离机组,并采取措施与周围环境隔离。· 排污系统液氨储存和注入系统的氨排放管路为一个封闭系统,将经由氨气稀释槽吸收成氨废水后排放至废水池再经由废水泵送至主厂废水处理站。· 氮气吹扫液氨储存及注入系统保持系统的严密性防止氨气的泄漏和氨气与空气的混合造成爆炸是***关键的安全问题。基于此方面的考虑,本系统的卸料压缩机、液氨储罐、氨蒸发器、氨气缓冲罐等都备有氮气吹扫管线。在液氨卸料之前通过氮气吹扫管线对以上设备分别要进行严格的系统严密性检查和氮气吹扫,防止氨气泄漏和与系统中残余的空气混合造成危险。
2023-07-20
2条回答
问
什么是聚氨酯塑胶地板
匿名用户
顾名思义,就是用聚氨酯塑胶材料做的地板。
2023-07-12
3条回答
问
氨气是否可用来作喷泉实验
e3d9895f67a7
喷泉实验 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是: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很大,在短时间内产生足够的压强差(负压),则打开活塞后,大气压将烧杯内的液体压入烧瓶中,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想起影响气压的几个因素。根据克拉伯龙方程:PV=nRT,推出P=(nRT)/V (R为常数)。要使P变小,可改变n、T、V中的一个变量。所以减小气压的方法有三种:①减少气体的物质的量(n);②降低气体的温度(T);③增大气体的体积(V)。减少气体的物质的量有两种方法:物理方法与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可把气体抽走或物理溶解,化学方法可通过化学反应或化学溶解;降低气体的温度,我们可以采用冷水浇注或用湿毛巾放于瓶底,也可以把装置转移入较低温的环境;而增大气体的体积,可以采取,升高温度(如:用热水浇注或热毛巾放于瓶底)或改变容器的体积的方法。 对于用化学方法来减少气体的物质的量的方法又和气体的溶解度、吸收液的种类有关。①气体溶解性大小会对喷泉的形成产生影响。如,易溶于水的气体、在水中溶解度不大的气体、难溶于水的气体;由于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不一样,从而就使得压强的减少不一样,是喷泉能否产生以及喷泉大小的关键。②吸收液的种类也会对喷泉的形成产生影响,不同的吸收液,与气体之间能否反应、气体在其中溶解度的大小,都决定了喷泉实验的成败。 通过分析喷泉实验的原理和条件,我们总结出了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盛气体的烧瓶必须干燥,否则甁中有液体,会使瓶口留下空气,形成的喷泉压力不大(喷泉“无力”);②气体要充满烧瓶;③烧瓶不能漏气(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所用气体能大量溶于所用液体或气体与液体快速反应。 1.喷泉的计算 根据充入烧瓶中液体的体积可以计算烧瓶内所盛气体的纯度或平均式量。 2.喷泉的设计 关键是如何使烧瓶内的气体大量地减少。 制作方法:取一玻璃瓶,瓶口塞入一打孔胶塞。塞孔中插入一尖嘴玻璃管,外端套一胶管。 使用方法:用注射器从瓶内抽气若干次,然后用弹簧夹夹紧胶管。将玻璃瓶倒置于水槽中。去掉弹簧夹,则见有水经胶管从玻璃管尖嘴喷出,形成喷泉。 喷泉实验是一个富有探索意义的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实验的基本原理是使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大气压将烧瓶下面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烧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如图1)。这类实验的要求是:①装置气密性良好;②所用气体能大量溶于所用液体或气体与液体快速反应。能进行喷泉实验的物质通常有以下几组: 气体(a) 液体(b) 液体(c) 3.形成喷泉的组合 (1)UTP(常温常压下),NH3、HCl、SO2、NO2 与水组合能形成喷泉。 (2)酸性气体与NaOH(aq)组合能形成喷泉,例如CO2与NaOH,SO2与NaOH等。 (3)有机气体与有机溶剂组合也能形成喷泉。 (4)O2、N2、H2 等不溶于水的气体,设计一定实验条件将其反应掉,也能形成喷泉。 1.NH3 水 水 NH3溶解度为1:700 2.HCl 水 水 HCl溶解度为1:500 3.NO2 水 水 3NO2+H2O=2HNO3+NO(不能充满) 4.SO2 水 水 SO2+H2O←=→H2SO3 5.CO2 NaOH溶液 NaOH溶液 2NaOH+CO2=Na2CO3+H2O 6.SO2 NaOH溶液 NaOH溶液 2NaOH+SO2=Na2SO3+H2O 7.Cl2 NaOH溶液 NaOH溶液 2NaOH+Cl2=NaClO+NaCl+H2O 注意:虽然NO2与SO2在水中溶解度较小,但只要滴管中的水加多即可,就是让相同体积的气体溶与更多水中,从而使烧瓶 内外形成气压差,从而形成喷泉。 喷泉实验能形象地说明某些气体极易溶于水(或特定溶液)。根据其原理进行拓展还可以探讨喷泉实验的多种应用。 一、根据实验装置和条件拓展 例如,2002年全国理综试题第29题给出如图2所示的装置,要求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通过分析产生喷泉现象的原理,不难发现。只要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后迅速溶解,使烧瓶内压强减小。就能发生喷泉。 二、根据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拓展 例如,某同学用HCl气体做喷泉实验时,喷入烧瓶内的水不足烧瓶容积的1/3,其原因不可能是( )。 (A)烧瓶潮湿 (B)装置气密性不好 (C)水里没有加石蕊试液 (D)烧瓶内未集满HCl 喷泉实验失败的原因很多,要弄清本质进行大胆假设。很明显(A)(B)(D)都能使喷入烧瓶内的水不足烧瓶容积的1/3,所以答案为(C)。 三、根据实验中发生的现象拓展 如图3所示,甲学生在烧瓶中充满O2,并在反匙燃烧匙中加入一种白色固体物质,欲做O2的喷泉实验。实验开始,用凸透镜将日光聚焦于反匙燃烧匙中的固体,燃烧匙内出现一阵火光和白烟。等一会儿,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看到有美丽的喷泉发生。请问他在反匙燃烧匙中加入了什么物质? 综合分析上述实验中产生的现象,结合喷泉实验的原理,我们会很容易想到反匙燃烧匙中加入的物质是白磷。白磷与烧瓶内的O2反应生成P2O5固体,使烧瓶内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被压入烧瓶内形成喷泉。 四、根据实验中的生成物拓展 喷泉实验是不是只能喷液体,能不能喷出别的什么物质呢? 如图4装置,实验前a、b、c活塞均关闭。若要在该装置中产生喷烟现象,该怎样操作?若想在该装置中产生双喷泉现象,该怎样操作? 分析:挤压胶头滴管,滴管中的水溶解右瓶中的部分NH3使瓶内压强减小。打开活塞a、b,左瓶中的HCl进入右瓶生成NH4Cl固体而产生喷烟现象。若此时打开活塞c,则烧杯内的水会压向左右两个烧瓶,在左瓶中产生红色喷泉,在右瓶中产生蓝色喷泉。 五、根据实验中的反应物拓展 是不是只有无机物气体才能产生喷泉现象呢? 把充满乙烯的圆底烧瓶用带有尖嘴导管的橡皮塞塞紧,按图5安装好仪器。 松开弹簧夹A,通过导管C向盛溴水的锥形瓶中鼓入空气,使约10 mL溴水压入烧瓶,再把弹簧夹A夹紧。振荡烧瓶,溴水很快褪色,有油状物生成,烧瓶内形成负压。松开弹簧夹A,溴水自动喷入。喷入约10 mL溴水后,再把弹簧夹A夹紧,振荡烧瓶,溴水又很快褪色。如此重复操作几次。当喷入的溴水颜色不能完全褪尽时,说明烧瓶中的气体已经完全反应。松开弹簧夹B,让蒸馏水喷入烧瓶也可形成喷泉。只要反应完全,液体几乎可充满整个烧瓶。 六、关于生成物浓度的计算拓展 例如,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烧瓶中分别 充满①NH3 ②NO2,进行喷泉实验,经充分反应后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无法确定 分析:①设烧瓶的体积为V L,则充满NH3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为mol。发生喷泉现象后,烧瓶将充满溶有NH3的溶液,即溶液的体积为V L,所以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 ②设烧瓶的体积为V L,则充满NO2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mol。发生如下反应:3NO2+2H2O=2HNO3+NO,反应后生成HNO3的物质的量为 mol。由于剩余L气体,所以烧瓶中溶液的体积为L,因此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也为mol/L。所以答案选(C)。 七、根据实验原理反向思维拓展 通常的喷泉实验是设法减小烧瓶内压强形成负压,使液体喷入烧瓶。能不能增大外面的压强将液体压入烧瓶呢?请看以下两个例子。 ①如图6装置,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能产生喷泉现象的是( ) (A)碳酸钠和稀盐酸 (B)氢氧化钠和稀盐酸 (C)铜和稀硫酸 (D)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 分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能产生大量的CO2气体使锥形瓶内的压强增大,从而将反应混合物压入烧瓶。也能形成喷泉。所以答案选(A)。 ②如图7装置,在锥形瓶外放一个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冰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产生了喷泉,问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 ) (A)浓硫酸 (B)食盐 (C)硝酸钾 (D)硫酸铜 分析: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可使锥形瓶内的酒精部分气化而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将酒精压入烧瓶形成喷泉。答案为(A)。 因此,通过化学反应或某些物理方法使烧瓶外面的压强大于烧瓶里面的压强也能形成喷泉。 以上两例的原理实际上就是人造喷泉和火山爆发的原理。 八、喷泉原理的迁移拓展 如图8所示,锥形瓶内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若挤压滴管胶头,使液体Y滴入锥形瓶中,振荡,过一会儿,可见小气球a鼓胀起来。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是( ) X Y A NH3 H2O B SO2 NaOH溶液 C CO2 6mol/L H2SO4溶液 D HCl 6mol/L Na2SO4溶液 分析:当滴入的液体Y将锥形瓶中的气体X溶解或发生反应后,使锥形瓶中的压强减小,大气压通过导管将空气压入小气球a使它鼓胀起来。因此,不符合条件的只有(C)。这个实验虽然没有产生喷泉现象,但它的原理跟喷泉实验原理是相同的。
2023-02-02
2条回答
上一页
13/2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求购
首页
找产品
找企业
论坛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