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奥拓或者大奔,无论怎样品质的车,有一件本质上的事情是无法回避的:他们其实就是一堆有效组合并且有效运行的零配件。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搞汽车工业的,生产汽车的才是主角,汽配行业似乎只是配角。但振兴民族汽车工业,的一块就是零配件技术的进步。这就如同中国足球的发展不是鞋的发展,也不是草皮的发展,而是球员素质的进步。中国汽配行业最终目标是能形成汽配技术的自主开发,从而带动整车的技术进步。否则国家也不会在汽车零部件国产化的问题上煞费苦心,寸土必争了。可以说,零部件虽然处于整个汽车行业链的下游,却是整个民族汽车工业的前沿阵地。失去这个阵地,也就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 然而行业的技术进步是以一个良好而健康的市场为基础的。只有启动市场消费之后才能带动行业技术研发。消费→研发→消费,这是一个循环,只有当这个循环进入一个良性的状态,才能在不断的相互作用下,由量变到质变实现中国零部件行业整体水平的飞跃。 问题是加入WTO以后,让我们建立这种理想状态的时间不多了。外国汽配商早已饥肠辘辘,只等食堂叫开饭了。他们惟一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占有中国汽配市场份额。 如果说“狼”在门口叫是必须面对,已成定局的事,那暂且可以不论,况且鲶鱼效应的产生也未必是件坏事。但从内部来说更严重的却是许多人的自毁长城,不得不面对的触目惊心的事实是: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纯正配件的年销售额约14亿元,这个数字仅仅是该公司汽车配件市场份额的1/3左右,充斥市场的其余2/3均为仿制配件和假冒配件。也许和外商的进入相比,这才是中国汽配行业,乃至整个中国民族工业的“断肠草”。 据悉,国家为了整治汽车配件行业的混乱局面,打击制假伪冒现象花费了很大的人力物力,以上海大众为例,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自1997年起一直将上海大众的汽车配件打假列为全国技术监督部门打假工作的重点。1998年6月、7月,全国各地的打假行动,短短两个月,查处假冒的桑塔纳零件价值约2500万元;查处有假冒配件销售的汽配商店500余家,涉及23个省市的80多个市县;查处全国各地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汽配市场30余家。1999年1至9月,在上海大众配合下有关部门查处价值3177万元的桑车配件。上海大众打假协作网成立以后,屡施强手重挫制假售假不法分子。2001至2002年参与打假行动134次,平均每周2?3次。一年中共查处售假窝点214个、制假窝点27个,查获假冒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