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问题回得来

全部回答4
默认 最新
  • 很简单,原电池是化生电(没电源)!电解池必须有电源才能进行!(这块不难)好好学就ok啦
    0 点赞
  • 原电池与电解池一个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区别方法就是看有无电源,原电池没有,电解池有.他们两极的叫法也不一样,原电池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是负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是正极,电解池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原电池靠的是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电解池一般都是不可发生的
    0 点赞
  • (1)能量转化形式: (2)电极材料名称:(3) 电极反应:(4) 反应的异同点:氧化还原反应(自发与非自发) 板书 酸碱盐溶液的电解规律 酸碱盐 电极反应式 电解反应式 PH变化 (A)硫酸溶液 阳:阴: 减小 (B)盐酸 阳:阴: 增大 (C)氢氧化钠 阳:阴: 增大 (D)硫酸钠 阳:阴: 不变 (E)氯化钠 阳:阴: 增大 (F)硫酸铜 阳:阴: 减小 (G)氯化铜 阳:阴: ----- 从以上表可以看出,用惰性电极电解酸、碱、盐的水溶液时,其基本规律是:1. 电解无氧酸或无氧酸的中等或不活泼金属盐溶液时,相当与溶质本身被分解。如(B)、(F)、(G)。2. 电解强碱、含氧酸或含氧酸的强碱盐溶液,相当与电解水。如(A)、(C)、(D)。3. 电解不活泼金属或中等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溶液,生成金属、含氧酸和氧气。如:(F)。4. 电解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溶液,生成氢气、碱和金属单质。如(E)。 PH值的变化:(1) 析氢吸氧(2) 电解:(一)阴极出氢气,阳极不出氧气(二)阴极不出氢气,阳极出氧气(三)阴极出氢气,阳极出氧气,电解水。 板书 二.电解原理的应用(一) 电解饱和食盐水 (-) (+) 阴极(Fe) 阳极(C)NaCl === Na+ + Cl-H2O=== H+ + OH-阳极:Cl- 、OH-阴极:Na+、H+放电能力:Cl->OH-;H+>Na+阳极:2Cl- -2e === Cl2(氧化反应)阴极:2H+ + 2e == H2(还原反应)现象:两极均产生气体,阳极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两极滴加酚酞,发现阴极区酚酞变红。 解释 阴极:由于氢气的产生而破坏了阴极区水的电离平衡,使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生成氢氧化钠,所以滴加酚酞显红色。 板书 总反应方程式:2NaCl + 2H2O === 2NaOH + H2 + Cl2 (阴极区)(阴极)(阳极) 简介 设备:立式隔膜电解槽 阳极:金属钛或石墨 阴极:铁丝网(附在一层石棉绒)阳极室 阴极室隔膜作用:氢氯混合易爆炸、氯气与碱发生反应。氢氧化钠、氯化钠的分离:加热蒸发,析出氯化钠晶体(重结晶)流程:溶盐、精制、电解、提纯。 板书 (二)铝的冶炼 介绍 铝是地壳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又是用途很广的金属,但是由于他是较活泼的金属,自然界没有单质铝存在,很难制取他。用钠还原氧化铝,成本很高,不能大量生产,1886年,青年科学家霍尔发明了用电解法制铝以后,才大量生产铝。 板书 基本原料:铝土矿(Al2O3)纯氧化铝 熔点: 2045 难熔化助熔剂:Na3AlF6电解槽:长方形,外面是钢壳。内村耐火砖 碳作槽池(阴极)、两个碳快作阳极。阴极:4Al3+ + 12e === 4Al阳极:6O2- - 12e ==== 3O2总反应方程式:2Al2O3=== 4Al + 3O2C + O2 === CO2液态铝的密度大于熔融冰晶石-氧化铝的密度,沉于槽底,定期取出。 板书 (三)电镀:应用电解的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过程。 目的:使金属增强抗腐蚀的能力,增加美观和表面硬度。 实验 (-) (+) 阳极:Zn -2e === Zn2+ Fe Zn阴极: Zn2+ + 2e === Zn ZnCl2 ZnCl2 电镀的结果:阳极的锌不断溶解,阴极的锌不断析出,且减少和增加锌的质量相等。电解质溶液氯化锌的浓度不变。阴极:待镀物件阳极:镀层金属电解质:镀层金属盐特点:阳极本身也参加了电极反应(失电子溶解)
    0 点赞
  • 一.关于原电池和电解池两极的名称 1.(1)原电池原电池的两极习惯上称为正负极,这实际上是物理名称,本质上是根据电子或电流的流向定义的。学生如果容易混淆,可联系日常生活中的电池记忆,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但须注意的是,在金属防护中有一个“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不要记错。理解原电池的正负极如下几点: ①可以是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电极 ②可以是金属与非金属(如石墨),如化学电源中 ③也可以都是惰性电极(如燃料电池) ④还可以是金属和金属氧化物(如铅蓄电池),而电解质则既可以是某电解质的水溶液,也可能是熔融盐。 (2)对于正、负极的判断 : 负极:①电子流出的一极(本质)②电流流入的一极③金属性相对较活泼的一极(注意Al电极)④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⑤阴离子移向的一极⑥被腐蚀的一极⑦质量减小的一极⑧燃料气体在其上面失电子的一极⑨根据电极反应现象等。 正极:①电子流入的一极(本质)②电流流出的一极③金属性相对较不活泼的一极④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⑤阳离子移向的一极⑥被保护的一极⑦产生气体获析出金属的一极⑧助燃气体在其上面得电子的一极⑨根据电极反应现象等。 2.判断电解池的电极名称与电极反应的关系 电解池的两极习惯上称作阴、阳极,这实际上是化学名称,本质上根据外接电源或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确定的名称,即所谓的“阴阳结合”---阴离子向阳极移动,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可以用四个字概括:阳----氧,阴----还;实际上只须记“阳氧”两个字就可以了,其它的可以推理。 二.关于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在电化学的学习中要紧紧抓住原电池和电解池的不同本质(自发和非自发)。 1.对于原电池,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的书写方法一般是: 第一步:判断正负极;第二步:根据负极及溶液中离子参加反应情况确定电极反应;第三步:将电极反应相加得总反应式。原电池的“加和法”必须掌握,有了这一法宝,对于任何一个原电池反应,只要先写出易写的一极反应式,用总反应式减去其中一极的反应式,就可得另一极的反应式(注意电荷守恒)。 2.对于电解池,电极反应和总反应式的书写方法一般是: 第一步:确定电极的材料及阴阳极;第二步��根据电极材料和溶液介质情况分析判断电极反应;第三步:将电极反应相加得总反应式(注意有水被电解时的情况)。 三.电解规律 1.(1)惰性电极电解酸、碱、盐溶液,就可以分为电解水型(例NaOH)、分解电解质型(例CuCl2)、放H2生碱型(例NaCl)、放O2生酸型(例CuSO4)等。如果上述方法不容易记忆容易混淆,不妨干脆就重点记住常见阴阳离子的放电按顺序(借助氧化还原知识更容易记),用到时现推导即可。 (2)阴阳离子的放电按顺序: 阳极:金属阳极(Au、Pt除外)>S2->I-> Br->Cl->OH->含氧酸根离子和F-。 阴极:Ag+>Hg+>Fe3+>Cu2+>Pb2+>H+>Sn2+>Fe2+>Zn2+>(H+)>Mg2+>Na+>Ca2+>K+。 上述放电顺序分成四组,即“阴前离子和阴后离子,氢前离子和氢后离子”,然后两两组合成可溶于水的电解质,分析电解时的阴阳极放电情况,就不难总结出电解规律。 (3)规律: ①位于前边的还原性强的微粒优先失去电子。只要有水,含氧酸根离子和F-就不能失去电子。若阳极是活泼或较活泼金属时,一般是电极的金属失去电子,而不是电解液中阴离子放电。 ②阳离子放电,其顺序大体可参照金属活动顺序来推断。位于金属活动顺序表后面的金属,其对应的阳离子越易得到电子: 即位于前边的氧化性强的微粒优先得到电子。只要有水,一般H+后面的离子不能得到电子。 ③一般电解规律(惰性电极)可以概括为: 阳极:无卤(I2、Br2、Cl2)有氧 阴极:前氢后金(氢前析氢,氢后析金)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电解一定要看好阳极材料,若是活泼金属则是该金属放电。 2.电解后电解质溶液的复原 到底加入何物质能够复原?例如电解CuSO4溶液,为什么要加CuO而不是Cu(OH)2?要从一个个的个例中总结出规律———加入适量阴阳两极产物的化合物。总的来讲,就是既要考虑“质”又要考虑“量”。这样,就不难理解电解CuSO4溶液,为什么要加CuO而不是Cu(OH)2了。那就是“消耗什么加什么,消耗多少加多少”,加显然多加了氢。 3.电解的计算是一个重点应用问题 其常用的解题方法可以归结为两种:一是根据电解方程式或电极反应式列比例求解;二是利用各电极、线路中转移的电子数目守恒列等式求解(此法较为简便)。 关键是电子守恒,特别要注意:①电极和电极名称要区分清楚②电极产物要判断准确③找准各产物间量的关系。 四.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也多与电化学有关,要注意结合电化学的相关原理及图像加以分析应用,尽量多发掘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加以巩固理解。
    0 点赞

没有更多内容了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