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蓄电池极板的硫化蓄电池极板硫化现象。所谓极板硫化(或称极板的硫酸化及不可逆硫酸盐化),就是指当蓄电池长期处于放电状态时,在其极板表面再结晶上一层具有较大颗粒的白色硫酸铅,其颗粒坚硬,难以溶解,充电时很难参加氧化反应。硫化后,将使蓄电池充放电的电化学反应不能正常进行,导致容量降低,内阻增大,大电流放电时端电压下降较多,致使启动叉车电能不足等。所谓半放电的蓄电池,就是指极板表面上有一层硫酸铅,称作一次结晶体。这种半放电的蓄电池在存放过程中,随着环境温度的上升,极板上的硫酸铅就会逐渐溶解到电解液中来,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当温度下降时,硫酸铅的溶解度会逐渐达到过饱合状态,并再次结晶为较大的白色颗粒,从电解液中析出再次附着到极板上去。这就是极板硫化的过程。它是蓄电池早期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使用中的常见故障,将直接影响到蓄电池的正常使用;严重时将导致蓄电池的早期报废。硫化就是蓄电池在放完电或充电不足的情况下长期放置,极板表面逐渐生成了一层很硬的白色物质-粗结晶的硫酸铅,这种粗结晶的硫酸铅不同于放电中生成的细结晶的硫酸铅。细结晶的硫酸铅体积小,与电解液接触面大,导电性好、易于溶解,充电时容易转化还原;而粗结晶的硫酸铅,由于它颗粒粗大,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相对减小,导电性差,还会堵塞极板孔隙,增大电解液的渗透阻力,因而使蓄电池内阻显著增加,容量大幅度下降;同时由于这种粗结晶的硫酸铅不易溶解于电解液,以致充电时,这些物质仍不消失。硫化了的蓄电池,因内阻增大、容量减小,所以,当使用这种蓄电池时,电就会很快放完,并且电压很低。如果用它启动发动机,就会发生启动机转动无力或根本不能转动的现象。如果硫化严重,就连供给点火等用电也感困难,甚至根本不能工作。放电后的蓄电池如果不及时充电,极板上在放电中生成的细结晶的硫酸铅,就会有一部分溶解到电解液中,值到饱和为止,并且温度越高,电解液比重越大,溶解度就越大。当温度降低时,硫酸铅又从电解液中析出,沉附于极板上,变成粗结晶的硫酸铅。由于这种粗结晶硫酸铅很难溶于电解液,所以当温度再次变化时,则极板上的细结晶硫酸铅也会继续生成这种粗结晶硫酸铅,所以放置时间越长、温度反复变化越多、粗结晶体硫酸铅层也就越厚,硫化也就越严重,从上述硫化形成的过程可以看出,硫化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蓄电池放电后极板本身具有硫酸铅,这是造成硫化的内因根据,而温度的变化,则是促成硫化的外因条件。此外,电解液的液面如果过低,露出液面的部分极板与空气接触会发生氧化。当叉车运行中,电解液上下波动,与极板的氧化部分接触时,也会形成大颗粒的硫酸铅,使极板上部硫化。极板硫化的特征。极板硫化主要有以下特征:蓄电池容量明显不足,启动性能下降,启动使用一两次便运转无力;电解液的密度低于规定的正常数值;充电性能下降,充电时电解液温度上升过快,过早地产生气泡;电解液密度增加缓慢;充电过程中,初期和终期电压过高;放电时电压下降速度太快,即过早地降至终止电压。极板硫化的原因。极板硫化主要有以下原因:蓄电池经常过量放电或小电流深度放电,使硫酸铅生成在有效物质的细孔内层,平时充电不易恢复;初充电不彻底或经常充电不足,以及未进行定期补充充电,使极板早期形成的粗晶粒PbSO4得不到消除;使用中电解液液面过低,使极板上部经常露出液面,不能与电解液发生电化学反应,有效物质得不到充分恢复;电解液不纯,密度过大或温度过高。极板硫化的预防方法要点。上面说明了产生极板硫化的客观规律,根据这些客观规律去采取积极措施,把预防工作做在前头,避免硫化的产生。极板硫化的预防方法要点如下:经常保持叉车充电系统的正常工作,若发现发电机和调节器出现故障时应予及时排除。尽可能地使蓄电池经常处于充足电的状态,大量放电之后应迅速充电,不给硫酸铅以溶解和再结晶的机会,从根本上消除产生硫化的漏洞;根据季节和地区的差别,正确选用电解液比重,并经常保持液面高出极板上缘10~15mm,保证电液的液面高度不能过低,在日常养护中应及时添加补足。如果发现液面降低,但又不是因渗漏而引起的,只能补充蒸馏水而不可以补加电解液,否则电解液比重越来越大,不但容易硫化,而且极板和隔板都会加速腐蚀而损坏;常用叉车的蓄电池最好三个月左右进行一次预防性过充;经常停驶的叉车,每月应对蓄电池进行一次补充充电,发现蓄电池有轻度硫化时,应及早地对蓄电池进行充放电锻炼;不能将半放电的蓄电池长期搁置,尤其注意给蓄电池定期补充充电,使之保持完全充电状态。不能让蓄电池过度放电,每次接通启动机时间不应超过5s;避免低温大电流放电。添加NeL95修复活性剂可以充分解决硫化现象,将电极板上的硫酸铅结晶体剥离、分解使硫酸浓度还原(浓度基本可以恢复到1.25以上),并且活性剂会在极板上形成保护皮膜,防止硫酸铅结晶体再次附着电极板,从而使蓄电池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达到长期使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