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地轮胎,是在干燥气候状态下使用的一级方程式赛车专用轮胎,直径660毫米,宽度为350毫米。轮胎的表面有四个纵向的凹槽,这符合比赛规则的要求。这些凹槽在轮胎表面中心线两侧以50毫米的间隔对称排列,深度至少为2.5毫米。这种旱天用的轮胎并不是对一般路面上使用的轮胎的改造,它传递的是一种截然不同的理念。在一级方程式赛车中引进这种轮胎,为的是减少赛车轮胎与地面接触点的面积,即轮胎与地面直接接触产生抓地力的面积。这样就能降低赛车的拐弯速度……为了实现这一看似简单的目的,总会让那么一些轮胎制造商的设计部门焦愁得彻夜难眠。
雨用轮胎除了满足上述的成分和结构方面的要求,还必须注意另一事项:这种轮胎还必须能够驱散轮胎接触点和赛道之间的水层。如果水太多,轮胎就会因为完全失去抓地力,而变的打滑。国际汽车大奖赛规则允许每次使用三种不同的雨天用轮胎。通常,其中一个是中性轮胎(详见下文),而另外两个则是当赛道完全被浸湿时使用的雨天用轮胎。只有当比赛主管正式宣布赛道是"湿"的状态时,才能使用这两种轮胎。在每次比赛之前,制造商必须向运动主管单位FIA提供欲使用的每款轮胎的详尽制图。利用计算机模拟,确保雨天凹槽达到最佳尺寸。由于有了这一技术,赛车能够在一秒钟之内散去数十升的水。由于潮湿的赛道表面温度较低,所以这种轮胎必须能够在比旱天用轮胎的工作温度低得多的情况下工作。为了增加清除地面雨水的功能,雨天用轮胎的直径应比旱天用轮胎略宽。分配方案:每次周末赛,每位选手限28个轮胎充气压力:1.1巴左右使用寿命:若条件允许,可满足整个比赛。工作温度:30摄氏度至50摄氏度
中性轮胎是指:在细雨绵绵的天气里,当赛道略微光滑,但尚达不到使用全湿轮胎的要求时,赛车所使用的轮胎。尽管这种轮胎应该拥有很强的适应性,但它的使命非常明确。在正在变干的赛道上,它必须能够驱散雨水。而当潮湿散去之后,它还应能够保持急速和持久耐用。为此,这种轮胎的凹槽应非常浅。分配方案:参见雨天轮胎。充气压力:1.1巴左右使用寿命:根据具体天气情况,变化悬殊。工作温度:40摄氏度(潮湿赛道)至100摄氏度的干燥气候胎。
凹槽轮胎的性能取决于轮胎的大小、材料、结构、赛道情况和赛车底盘等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人们可以在赛季的17场比赛中深切的感觉到这一点。米其林的工程师的工作就是使这些因素之间达成平衡。其实赛场上没有太多的策略选择余地,选手们在自由练习时,其实是在进行选择,在权衡了众多因素后,在正式比赛之前,他们必须从中选择一种方案,以后就不得改变主意。根据赛事规则,旱天用轮胎的尺寸有一上限,虽然轮胎越宽,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就会越大,但是,在时速高达300公里(185英里/小时)的环境下,增加几毫米的接触面积就会增大阻力,会滞缓几十分之一秒的速度。因此,米其林的工程师们不会机械地选择最大的轮胎宽度。这也许也能算是米其林成功的要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