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方面没有严格的、硬性指标或确切依据。主要原因关系到许多方面,如:品牌、层级、使用环境、个人操纵驾驶习惯等诸多原因。建议最好结合实际情况,参照实物(轮胎)的“表征”形成原因(轮胎磨损、损伤情况)。再酌情进行换位,方法综合起来主要有:前后对调、左右对调、交叉对调等换位方法。选用好的(花纹较深、轮胎较新等)做前轮胎。已经确定无法使用时(如磨损过度、事故等原因),不建议通过换位解决,直接更换新胎。如若备胎为全尺寸轮胎,可适当替换在用轮胎(如作为前胎),避免因长期“收存”或是“不用”时间过长时的“资源浪费”: 如长期不用也会有不同程度的老化(逐步),有的甚至三四年都未动过,看似“较新”,实则这样的轮胎还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及时替换一些旧胎来当备胎是最好的“资源利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