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自动控制装置,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自动地按照预订的规律运行。而暖通中央空调系统在楼宇系统中属于设计和运行最为繁杂的系统,其中涉及到不同厂商的设备要集中在一个连环的循环系统内运行,在负荷需求发生变化时,要及时调整设备运行以保证空调末端舒适度。仅通过手动操作只会带来系统运行的不平衡和设备的不合理运行,所以就需要空调系统控制自动化来弥补这一方面。 国内在上世纪90 年代引入楼宇自控的概念和系统,而暖通冷机群控作为是楼宇自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才刚刚在国内兴起,目前的大多数的国内项目,冷机群控子系统基本只是简单的逻辑连锁控制或数据采集、监测。但是随着大型新建公共建筑、系统节能改造项目地不断递增,政府和客户也愈发对暖通系统的优化运行加以重视,功能也不将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数据采集,更加注重设备间的控制逻辑和功能。 因为空调自控系统有其特殊性,在调试过程中它是需要自控技术、空调技术、弱电技术、网络技术之间的结合,所以对客户来讲,在系统前期设计、设备选型和后期操作人员水平都要求比较高,从而导致客户在之前对空调群控的投入并不够,不过目前相对于暖通设备耗能占整个楼宇高比例而言,从长远考虑,客户也开始更愿意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 以下是空调自控在系统运行中所实现的功能举例: —对于常见的一次泵定流量、一次泵变流量和一二次泵变流量的水系统,对水泵、阀门、冷却塔等设备进行集中监控,基于采集的参数进行机组加减控制、启停顺序控制,使机组的运行冷量与实际的负荷需求相匹配,提供各种控制策略,例如重置系统设置点、负荷侧旁通阀控制和冷却塔侧控制等,提供给操作者方便地监控系统和故障诊断方法。 —对于热回收系统、蓄能(冰蓄冷)系统、冷却塔免费供冷等系统,通过自控实现阀门切换、控制进出水温度等功能。空调设备的特点是功率大,运行时间长,使用范围广。空调的能量消耗在发达国家的总能耗中占有相当大比重,节能是设计空调控制系统时的一项主要指标。空调控制属于过程控制(见过程控制系统)。大多数空调控制系统为反馈控制系统。随着人类对空气环境要求的日益提高,一门综合研究和处理空调、采暖和通风的技术──人工气候环境工程正在迅速发展。 较完善的空调控制系统由4个部分组成。 ①空气状态参数的检测 检测系统由传感器、变送器和显示器组成。传感器是检测空气状态参数的主要环节。在空调控制系统中常用的传感器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传感器的惯性和精度对空调控制系统的精度影响较大。空调系统属于分布参数系统。空调区内各处的空气状态参数表现为一个分布场,它取决于气流组织和负荷分布等因素。空调控制系统只能保证传感器所处空间位置的空气参数的控制精度。要使整个空调区内取得良好的空调效果,还必须合理地选定传感器的设置位置。 ②空气状态参数的自动调节 自动调节是空调控制的核心部分。多数空调系统的被调参数为温度和湿度。空调控制中温度和湿度自动调节系统(图1)的各个组成部件的功能与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同类部件相同。调节器多采用位式调节器或PID调节器,有些情况下也采用分程、反馈加前馈、串接等调节方式。在这种常规调节系统中,两个被调参数被分别控制,它们之间的耦合关系则被视为干扰,须在设计中加以考虑。图2为典型的空调及其控制系统的组成。这种系统利用加热器、冷却器、加湿器等装置并采用改变送风量、改变新风与回风比例等方法,按预定控制规律对被调参数(温度、湿度和压力)实现自动调节。其中调节装置可采用模拟量或数字式仪表,也可用数字计算机来代替(图2中虚线框内的部分)。直接采用计算机来实现空调控制时,可使被调参数间实现解耦控制(见解耦控制问题),进而可实现适应控制(见适应控制系统)。 ③空调工况的判断及其自动切换 空调的最优工况(工作状况)会随建筑物外部的气候条件和内部的负荷状况而漂移。通常可按季节负荷事先绘制出建筑物空调的全年工况分区图。在判断工况时,由于量测精度的限制,工况分区内会出现边界重叠现象。当工况自动切换时,要保证系统稳定,在边界重叠区不出现“竞争”和振荡,转换的时间间隔不能小于制冷机等设备所允许的最短启、停时间。 ④设备和建筑物的安全防护 为保证空调系统安全运行,所有设备均设有专门的安全防护控制线路。例如只能在有风时才接通电加热器。当建筑物出现火情时,防护装置会自动迅速切断有关风路或整个空调系统,并启动相应排烟风机。 70年代以来,由于微型计算机的普及,电子计算机开始用作空调控制的核心部件。直接数字控制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空调设备和控制系统一体化成为空调控制技术更新的重要方向。由多台计算机组成的分级分布式空调控制系统开始用于大型多功能建筑物或建筑群。80年代,随着节能问题的日益突出,在满足使用要求前提下,以冷量、热量和电量消耗最少为目标的空调控制优化软件的开发受到广泛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