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式测震传感器为什么使用m-k系统

全部回答2
默认 最新
  • 同问。。。
    0 点赞
  • 根据测量参数的不同,测量振动的传感器可分为:振动位移传感器、振动速度传感器和振动加速度传感器。根据测试参考坐标不同,测振传感器又可分为:相对式测振传感器和绝对式测振传感器两类。前者用于测量振动体相对其振动参照点的运动(例如机床转轴相对于机床底座的振动),后者用于测量振动体相对于大地或惯性空间的运动(例如机床底座的振动、地面的振动、天空中飞机的振动等)。绝对式测振传感器因为内部包含惯性质量块,故又称为惯性式测振传感器。 惯性式测振传感器种类很多,用途很广。本文旨在从研究各种惯性式测振传感器的共性入手,总结出设计各种惯性式测振传感器的思路和方法。 二、惯性式测振传感器的共性 各类惯性式测振传感器尽管原理结构不尽相同,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传感器底座都固定在被测振动体上,传感器内部都有一个质量块(质量为 m),质量块都通过弹簧或其他弹性体(弹性系数为 k)与传感器底座相连,振动体的绝对运动通过弹簧带动质量块与底座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其相对运动受到传感器内阻尼器(阻尼系数为 c)的阻尼作用。这样一个由质量块-弹簧-阻尼器构成的运动系统简称为“m-k-c”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 1 所示。 图中右侧标尺表示与大地(或惯性空间)保持相对静止的运动参照点,称为静基准, x 表示被测振动体 2 及传感器底座 1相对于该参照点的位移,称为绝对位移; y 表示质量块 m 相对于传感器底座 1 的位移,称为相对位移,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描
    0 点赞

没有更多内容了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