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字面上人们很容易把Virtual Storage译为"虚拟存储器",问题是:"存储器"是什么?磁盘?内存?即主词译法不到位;而修饰主词的Virtual计算机界已广泛被译为"虚拟",那么这个"虚拟"又究竟是什么意思?是虚无漂渺的模拟?绝对不是!而是用于说明或修饰想象中的极为美好的东西。所以这儿说的Virtual Storage就是"虚存",它不是"虚拟存储器"的简称,而是"想象中的、美好的"内存!为便于理解,可以认为是一种模拟(或说仿真)内存,然而与"模拟[仿真]"的概念又有区别,所以称为"虚拟内存",简称为"虚存"。通常人们说A模拟[仿真]B时,A和B是两个互不相关的实体,只是在功能、作用、能力等方面是相同或相似的。比如,用PC来仿真一个(哑)终端,PC和终端是两个互不相关的设备,只是在访问、使用主机资源的功能上是相同的。又如金融界常用的、《计算机世界》的广告中常见的"4700仿真系统"(A),是说某家公司利用微机模仿"IBM的4700金融业务处理(终端)系统"(B)而开发、研制出来的一种系统。显然A和B是两个互不相关的系统,只是在处理金融业务的功能上是一样的,皆为供柜员使用的终端系统。其中有一点须强调一下:通常A的性能价格比高于B,至少不会低于B,否则就不必用A去模拟[仿真]B了!至于用PC去仿真大系统中的一个终端,只是某一需要这样做的时刻,把PC作为一个终端来使用以便访问主机资源,平时,PC还是PC,与上面强调的并不矛盾!而当我们说C虚拟D时,C和D是紧密相关的,C绝对离不开D,而C仅仅是一种概念的抽象(或许是用"虚拟",而不用"模拟"一字之差的本质),D才是真正的实体。而非要以实体为依据方可理解C的话,则C是由D的一部分加上其它的实体而组成的一种综合体,而且C的局部性能必然低于D,整体性能必然高于D,否则没有任何意义。显然本文研究的D是"内存",C是"虚存"。"虚存"离开了"内存"就根本不可能存在;"虚存"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对应用程序员而言,可以这样认为,你的虚存空间的大小就是你可使用内存空间的大小,随心所欲,编写多大的程序皆可,不必考虑分段问题,更不会涉及覆盖技术,因为如果需要,系统程序员可以随时为你增大虚存空间。正如应用程序员根本不管内存是如何工作的一样,你根本不必关心虚存是如何工作的。而对系统程序员而言,这样的理解则差得太远。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理解这个"虚存"呢?说白了也很简单,因为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离开了具体的实体是无法(至少也是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的。实际上是由三种实体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实在的、尤如"内存"一样的效果,这三种实体是:内存中的一部分、磁盘上规定容量的存储空间和一种具体的算法(即实现虚存功能的程序)。显然,虚存的局部性能(如存取速度)一定比内存差,因为CPU能执行某条指令之前,必须先判断它是否已在内存之中,如不在,则要从磁盘中调入内存,当然慢于直接从内存中读取的速度;而虚存的整体性能(例如2GB的虚存,只要几MB的内存加上2GB的硬盘空间就可以实现)却远远高于内存,要让内存达到2GB,那是非常困难的事,更甭说多个2GB的地址空间,而每个地址空间还可以拥有若干个2GB的数据空间了。总之,Virtual Storage是虚存,是一种理想化了的、而且是切实可用的"内存"!通过Virtual Storage(虚存),大家理解了Virtual(虚拟机器)的本意以及与"模拟"的差别,类似的概念,如Virtual Computer(虚拟计算机),Virtual machine(虚拟),Virtual disk(虚盘),Virtual environment(虚拟环境),Virtual Meeting(虚拟会议技术),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Virtual workstation(虚拟工作站),Virtual-worlds(虚拟世界),那就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