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上长血管瘤是怎么产生的

全部回答3
默认 最新
  • 肝血管瘤,主要指肝海绵状血管瘤。本病主要是胚胎发育中血管发育异常所致,是最常见的肝良性肿瘤,约占肝脏良性肿瘤的42-45%。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常在中年以后出现症状,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内分泌因素有关。 由于肝血管瘤属常见肝良性肿瘤之一,它在人体的生长中也有两种情况:大多数生长缓慢,甚至到了一定程度便停止生长,临床上一般在单个直径5cm以下者,只要不再增长,一般对身体不会构成什么大碍,所以,临床上对不出现任何不适症的小肝血管瘤,一般不提倡治疗,但日常上必须注意不要进行剧烈运动,避免肝部的猛烈碰撞;只有少部分肝血管瘤出现某一年龄段突然猛长的情况,由于血管瘤长大对肝脏等脏器造成压迫,使之出现临床症状,这种情况就必须治疗了。 由上所知,小血管瘤多无症状,大血管瘤常有胀痛和其它压迫症状,如压迫胃肠道引起食欲不振、嗳气、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症状。 肝血管瘤的并发症有: (1)肝血管瘤破裂:可引起急腹症或内出血症状。 (2)血小板减少症和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少数病人常因凝血机制障碍而引起此症。 (3)肝脏肿大:血管瘤长大时会引起肝脏肿大。 (4)肝囊肿:约10%的病人可并发肝囊肿。 网友最关心的是怎样区别肝癌和肝血管瘤,b超可以发现肝肿瘤,但几乎无法分辨肝癌还是肝血管瘤,加强ct分辨率约为92%,也就是说,仍有约8%的血管瘤无法辨别,这就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注意。本站上网一年多来,已收到9位病人的咨询,这9位病人都是先被诊断为肝血管瘤,尔后50天至3年内又被确诊为肝癌。其实这有两种情况:一部分开始确实只是血管瘤,后又出现肝癌;而另一部分就是误诊了。 那么,被确诊为肝血管瘤后如何确定是否误诊呢,这是肝血管瘤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下面谈一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1)必须经加强ct确诊,若ct仍确诊为血管瘤,那么可进行如下诊断。 (2)病人若同时存在肝硬化、乙肝、afp阳性,那么是肝癌的可能性更大,必须密切注视。 (3)肝癌大部分生长迅猛,一个月内就可成倍甚至数倍地增长,就是极个别增长缓慢者,一个月内也会有30%以上的增长,而肝血管瘤增长缓慢,绝大部分肝血管瘤一年内体积都不会出现增长。所以,病人被确诊为肝血管瘤后,一年内自己仍要积极复查,一般复查可这样安排(复查用b超即可): a:30天后做第一次复查,血管瘤应没有变化;若存在肝硬化、乙肝、afp阳性中的任何一种,应20天复查一次;连查三次正常方可按下法复查。 b:第一次复查的60天后进行第二次复查,血管瘤仍应没有变化; c:尔后每三个月复查一次,连查3次,若血管瘤仍没变化,以后改为每年复查一次。 那么,肝血管瘤应如何治疗呢? 其实笔者就是一位肝血管瘤患者,但至今没进行过任何治疗,为什么呢? 其实,若肝血管瘤不再增长,现在又没有任何症状,笔者认为不治为好,因为疗效最有效的是手术,但若对身体无大碍,何必动一刀呢。至于中药,说实话,要用中药消除肝血管瘤,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且必须大量长时间服用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活血散瘀的药物,而“是药三分毒”的事实告诉我,若无大碍,何必去长时间吃这些“毒药”?且中药治疗的消瘤率并不高。当然,对那些继续增长并造成病症的患者,最好的治疗方法仍是手术。
    0 点赞
  • 你好!血管瘤是比较常见的血管性疾病,多为先天性的,一般出生时就有。它的原因比较复杂,目前也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普遍被认可的原因的还分为两类如下: 一、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早期血管性组织分化阶段,由于其控制基因段出现小范围错构而导致其特定部位组织分化异常,并发展成血管瘤。 二、 也有学者认为在胚胎早期(8~12月)胚胎组织遭受机械性损伤,局部组织出血造成部分造血干细胞分布到其它胚胎特性细胞中,其中一部分分化成为血管样组织并最终形成血管瘤。 血管瘤的形成原因每位患者是不同的,虽都为先天性,但并不是所有的血管瘤都是一个原因造成的,只有到正规的整形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后方可得知。
    0 点赞
  • 肝血管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数发现于成年人,多见于30~70岁,其中女性多于男性。不良情绪也是导致出现肝血管瘤的一个重要原因。经调查证明,如果长期生活在愤怒、紧张、忧郁的情绪之下,会造成情志内伤,以至“血气稽留”、或“津液涩滞”,着而不去,渐结成积(肝血管瘤)。不良的饮食习惯同样是造成肝血管瘤的主要因素。如果经常吸烟、引酒,食用肥腻厚味的油脂类或辛辣刺激性及生冷的食物,会“致伤脾胃、肝脾失和”造成“气虚、血瘀、痰结”而加快肝血管瘤生长。
    0 点赞

没有更多内容了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