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

全部回答2
默认 最新
  • 支气管扩张在支气管组织解剖结构上呈现不可复原性的扩张和变形。支气管扩张肉眼检查可见支气管壁明显增厚,伴有不同程度的变形,管腔可呈囊、柱状或梭状扩张。扩张的管腔内常有粘液充塞、粘膜明显炎症及溃疡,支气管壁有不同程度破坏及纤维组织增生。显微镜下可见支气管壁淋巴细胞浸润或淋巴样结节,粘液腺及淋巴细胞非常明显。支气管粘膜的柱状上皮常呈鳞状上皮化生。支气管壁有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不能见到正常结构,仅见若干肌肉及软骨碎片。管壁上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周围肺组织常有纤维化、萎陷或肺炎等病理改变。 一般炎症性支气管扩张多见于下叶。由于左侧总支气管较细长,与气管的交叉角度近于直角,因此痰液排出比右侧困难,特别是舌叶和下叶基底段更是易于引流不畅,导致继发感染,故左下叶支气管扩张较右下叶为多见。舌叶支气管开口接近下时背支,易受下叶的感染,故左下叶与舌叶的支气管扩张常同时存在。支气管扩张在上叶尖支或后支者多数为结核性所致。伴随支气管行走的肺动脉可有血栓形成,有的已重新沟通。支气管动脉也可肥厚、扩张。支气管动脉及肺动脉间的吻合支明显增多。病变进展严重时,肺泡毛细血管广泛破坏,肺循环阻力增加,最后可并发肺源性心脏病、甚至心力衰竭。 临床表现 其典型症状为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 支气管扩张的治疗原则是消除病原,促进痰液排出,控制感染等内科保守治疗,必要时行外科手术。
    0 点赞
  • 建议:支气管扩张的治疗主要是防治呼吸道的反复感染,其关键在于呼吸道保持引流通畅和有效的抗菌药物的治疗。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通过祛痰剂稀释脓痰,再经体位引流清除痰液,以减少继发感染和减轻全身中毒症状。  (一)祛痰剂 可服氯化铵0.3-0.6g,溴已新8-16mg。亦可用溴已新8mg溶液雾化吸入,或生理盐水超声雾化吸入使痰液变稀,必要时可加用支气管舒张剂喷雾吸入,以缓解支气管痉挛,再作体位引流,以提高其疗效。  (二)体位引流 体位引流的作用有时较抗生素治疗尤为重要,使病肺处于高位,其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可使痰液顺体位引流至气管而咳出。根据病变部位采取不同体位引流,每日2-4次,每次15-30min。体位引流时,间歇作深呼吸后用力咳,同时用手轻拍患部,可提高引流效果。在引流痰量较多的病例,应注意将痰液逐渐咳出,以防发生痰量过多涌出发生窒息,亦应注意避免过分增加患者呼吸和循环生理负担而发生意外。  二、控制感染 支气管扩张急性感染时,常选用阿莫西林(amoxicillin)0.5g,每日4次,环丙沙星0.5g,一日2次;或口服头孢类抗生素。或用青霉素80万u和庆大霉素8万u肌肉注射,一日2次;严重感染时可用氨苄青霉素4-6g,或一、二代头孢菌素加丁胺卡那霉素静脉滴注。对平日无症状的轻症患者,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后,可服SMZ-TMP2片,每日2次,或红霉素、麦迪霉素0.3g,一日3-4次。另全身用药配合局部给药,可提高抗菌效果。可用青霉素10-20万u或庆大霉素4万u,于体位引流后雾化吸入,每日2-3次。有时可考虑环甲膜穿刺,注入抗生素及湿化液,加强抗菌和排痰作用。经纤支镜局部灌洗后,注入抗生素也有显著疗效。  三、手术治疗  反复呼吸道急性感染或(和)大咯血患者,其病变范围不超过二叶肺,尤以局部性病变反复大咯血,经药物治疗不易控制,年龄40岁以下,全身情况良好,可根据病变范围作肺段或肺叶切除术。若病变很少,且症状不明显,或病变较广泛累及两侧肺,又伴呼吸功能严重损害的患者,则不宜作手术治疗。  四、咯血发生要及时到医院积极处理
    0 点赞

没有更多内容了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