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 除混凝土拌和物本身品质外,对刚浇筑后的混凝土实施精心养护,是提高混凝土早期和最终力学特性,保证混凝土抗渗性、耐久性等指标的重要手段。当养护不到位时,极易出现混凝土表层混凝土表面品质降低,其主要原因是,环境湿度小于混凝土内部湿度时,混凝土内部遗留水分蒸发通道和孔隙导致表层疏松;养护持续性差,混凝土表面干湿交替,在混凝土强度较低时,受到温湿度反复变化,形成了表面干缩和温度裂缝;在强度增长期内混凝土表层受到外界影响最大,导致表层一定范围内混凝土强度永久性损失。当表层混凝土出现空隙、裂隙时,极易导致置于内部的结构钢筋生锈(钢筋保护层一般3~5cm),当混凝土开裂达到一定宽度和深度时,将影响整个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寿命。 1.1 混凝土养护的有关规定 混凝土浇筑密实成型后,在自然气候条件下采取保湿防干、保湿防冻等措施,使之获得所需强度和其它性能(如耐久性等),该法被称为自然养护法。《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保湿养护;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要求养护7d以上;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养护14d以上;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1.2 混凝土养护的目的 通俗的讲,养护是混凝土施工的重要工序之一。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极易受高温、大风等自然因素影响出现混凝土表面水分损失过快而中断水泥的水化过程。混凝土养护就是为保证混凝土表面不出现早期干燥,使混凝土周边具有高湿度的小环境,保证混凝土表面水泥有足够的水进行水化,以获得设计期望的混凝土潜在性能,达到防止混凝土过早干燥,产生早期开裂的目的。混凝土养护的关键是为混凝土提供适合的温度、湿度条件。既要预防脱水干缩,又要预防温度收缩导致混凝土表面发生开裂。 1.3 混凝土常用的养护方法 洒水养护是一种传统的混凝土自然养护方法,通过洒水既可保证混凝土表面湿润,可有效防止混凝土脱水过快影响混凝土最终强度,又可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干缩开裂。洒水养护不失为一种简单易行、经济实用的养护方法,仍被工程界广泛采用。 养护是混凝土施工必不可少的工艺过程,自然养护需要大量的养护水。水资源的日益短缺使人们的节水意识日趋增强,相应的节水措施也应运而生,以混凝土养护用水来说,人们采取保持新浇混凝土内部水分免于蒸发损失的措施来替代传统的供水养护措施,既达到节水目的又简化了养护工艺。此外,对于那些洒水养护不便的特殊结构(如桥梁桥墩等),保水养护方法尤其能体现出其技术经济优势。 近年来,在洒水养护技术的基础上,又成功引用了织物覆盖吸水保湿、覆膜包裹减少水分蒸发、滴灌补水等技术,丰富了混凝土养护方法,取得了简化养护工作量、提高养护效果、降低水耗等方面的实效。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出现了以养护剂、养护模为代表的新产品和养护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