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文体论的第一篇 《明诗第六》。“晋世群才,稍入轻绮。张、潘、左、陆,比肩诗衢,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注释〕缛:繁盛。力:指作品在读者身上所起的影响和作用。“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翻译:(“晋世群才”的诗歌)文采比正始时期更加繁多,(但内容的)感染力却比建安时期柔弱。太康,是西晋文学的繁荣时期,此时时局稳定,文人们有时间和精力用于文学的创作和研究,又因社会小康,文人多忘乎所以,歌功颂德,故形式主义文风亦日趋严重,追求文学作品形式的华美,创作成就并不太高,文人自学地追求作品的艺术表现,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大潮是趋于浮艳,诗尚雕琢,文崇骈俪,词采绮丽成为诗文的普通特色。代表这种主流派风格的作家,就是“张、潘、左、陆”他们,即:张载、张协、张亢、潘岳、潘尼、左思、陆机、陆云等。刘勰所说“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指的就是太康文学及这些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