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百科全书在结构上有哪些主要特点?

全部回答1
默认 最新
  • 百科全书的条目包括标题、正文内容和图表等。在百科全书的编纂中,条目的命名非常重要。好的命名应该便于检索,有学者认为条目应该都是独立的主题,应以方便读者的检索为准则。另外,条目的主题应该是客观形成的,而不是人为拟定的。例如海湾战争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狗的神话”则是人为拟定的主题。 条目的命名应该清晰明确,不能含糊不清。例如新型武器,很难界定“新型”的划分。 百科全书条目的选择有一些共通性的原则: 独立主体原则:主体应该是相对独立的,就像我们去一个公司办事,我们先想到的是公司的名称、地址,而不是其中的某个部门。 客观形成原则:这个主题应该是人们在了解,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客观形成,为人所熟知,而不是人为拟定的。如创世神话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神话题材类型,但是狗的神话就是一个人为概括的主题。因此缺少公认的规范性和确定性。 单一主题原则:如时间和空间是两个主题,应该分设。 准确性原则:条目的名称应该准确的表明条目的主题。 通用性原则:应该使用规范的或约定俗成的名称 名词性原则:条目名称应该是名词性的,静止的。如“解放海南岛”应该改成“海南岛战役”。 简要性原则:如使用唐诗,而不用唐代诗歌。 非研究原则:百科全书不是研究论文 非应用原则:百科全书不是为了指导具体的应用 (注:以上内容主要参考文献2) 百科全书的分类结构以及不断更新的特点使它非常适合在线或断线的电脑格式。最近几年,大多数主要的百科全书都已经在不同程度上电子化。基于磁盘(特别是CD-ROM)的出版物拥有携带方便、成本低廉的优点。同时,电子百科全书还可以包含各种传统媒体无法承载的多媒体格式,例如动画、音像或视像。概念有关联的文章之间的相互动态链接也是一个重要的优势。在线的百科全书则拥有动态的优点:新的信息几乎可以立即被呈现,而不用等到下一次的出版。
    0 点赞

没有更多内容了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