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容储能式电子点火系统的组成 电容储能式电子点火系统的基本组成如图3-29所示。 (1)直流升压器 直流升压器由振荡器、变压器、整流器三部分组成,用于将电源的低压直流转变成400v左右的直流电。其中,振荡器用于将电源12v的直流电转变成交流电;变压器则将振荡器产生的低压交流升压为300-500v左右的交流电;整流器将变压器输出的交流变为400v左右的直流电,并向储能电容充电。 (2)储能电容 储能电容用于储存点火能量,并在需要点火时向点火线圈初级绕组放电,使点火线圈次级产生高压。 (3)晶闸管 晶闸管的作用是在非点火时间里,隔断储能电容与点火线圈的连接,以使直流升压器能迅速将电容充足;在点火触发信号输入时,则迅速导通,让储能电容及时向点火线圈初级绕组放电,使点火线圈次级产生高压。 (4)晶闸管触发电路 晶闸管触发电路的作用是根据点火信号发生器的点火信号产生触发脉冲,使晶闸管能迅速导通,而在非点火时间,则保持晶闸管的控制极为零电位或负电位。 2.电容储能式电子点火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1)点火线圈储能过程 接通点火开关,振荡器便开始工作,将电源的低压直流转变为变压器初级的低压交流,经变压器升压,变压器的次级输出400v左右的交流,再经整流器整流后,成为400v左右的直流,并向储能电容充电。这种储能过程在接通点火开关便开始进行,它不受点火信号控制。 (2)点火线圈次级产生高压过程 当点火信号输入时,触发电路便产生一个触发脉冲,使品闸管迅速导通。储能电容便向点火线圈初级绕组放电。在点火线圈初级通路,初级电流迅速增长的同时,点火线圈次级绕组产生很高的互感电势,并使火花塞电极两端的电压迅速升高直到跳火。 3.电容储能式电子点火系统的特点 相比于电感储能式点火系统,电容储能方式点火具有如下特点。 (1)最高次级电压稳定 储能电容的充电电压高,充足电时间极短,晶闸管的导通速率又极高,因此,次级电压几乎不受发动机转速的影响。这一特性使得电容储能式点火系统特别适用于高速发动机。 (2)对火花塞积炭不敏感 次级电压上升速率高,一般在3—20μs,因此,次级回路有漏对最高次级电压影响较小。也就是说,电容储能式点火系统对火花塞积炭不敏感,在火花塞有积炭、高压回路有漏电(不很严重)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良好的点火性能。 (3)点火线圈的工作温度低 由于电容储能方式只是在点火的瞬间有较大的电流通过点火线腰,而在其他的时间里点火线圈不通电流,因此,点火线圈的平均电流小,其工作温度低,使用寿命长。 (4)低速时点火系统能耗低 电容储能方式其电能消耗随发动机转速的增加而增加,在发动机怠速时电能消耗最少。这一特点对蓄电池极为有利,因为在发动机息速时,往往需要蓄电池提供点火所需的电能。 (5)能量损失小 整个储能过程能量损失小,点火线皤的能量转换效率高。 (6)火花的持续时间短 电容储能式电子点火系统的火花持续时间一般为1-50(电感储能式为1-2ms)。太短的点火时间会造成在发动机起动和低速时电火花难以点燃混合气,使发动机不能正常工作,甚至于熄火。这一缺点是电容储能式点火系统在普通发动机上使用很少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