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磁感应法的原理是什么?

全部回答2
默认 最新
  • 因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力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 问题描述: 电磁感应是因为磁通量的改变而产生的,但是为什么磁通量的改变会产生电磁感应呢? 参考答案: 电磁感应的本质可以追塑到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电场,当导体处在此电场中时,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作定向移动而产生电流即感应电流;如果不是闭合回路,则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使断开处两端积累正、负电荷而产生电势差----感应电动势。
    0 点赞
  • 地磁感应法最典型的应用就是北宋《武经总要》所记述的制指南鱼法。这个关于地磁的感应法,是世界上人工磁化方法的最早实践。这一方法的原理是:首先把铁叶鱼烧红,让铁鱼内部的分子能动增加,从而使分子磁畴从原先的固定状态变为运动状态。其次,铁鱼入水冷却时必须取南北方向,这时铁鱼就被磁化了。现在分析起来是很有道理的。因为这样使鱼更加接近地磁场方向,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磁感应。由此可见,古人在那时就已经意识到地磁倾角的存在。再次,“蘸水盆中,没尾数分则止”,使它迅速冷却,把分子磁畴的规则排列固定下来,同时也是淬火过程。最后,指南鱼不用时要放在一个铁制的密闭盒中,以形成闭合磁路,避免失磁,或者顺着一定方向放在天然磁石旁边,继续磁化。这种磁化法完全是凭经验得来的,但是它是磁学和地磁学发展的重要一环,比欧洲用同样磁化方法早了400多年。指南鱼
    0 点赞

没有更多内容了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