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关于物候的读书笔记?

全部回答2
默认 最新
  • 顶顶更健康,越顶吃的越香。 :-D:-D
    0 点赞
  • 物候是指物候生物长期适应温度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这种现象称为物候现象,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果、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称物候现象。指植物在一年的生长中,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而发生萌芽、抽枝、展叶、开花、结果及落叶、休眠等规律性变化的现象,称之为物候或物候现象;与之相适应的树木器官的动态时期称为生物气候学时期,简称为物候期。 利用物候知识来指导农业生产的研究,在世界各国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叫物候学。物候学和气候学相似,都是观测一年里各个地方、各个区域的春夏秋冬四季推移,它们都是地方性的科学。所不同的是,气候学是观测记录某地的冷暖晴雨,风云变化,例如某天刮风,某时下雨,早晨多冷,下午多热等等,据以推求其原因和趋向。物候学则是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往来、养育,例如杨柳绿、桃花开、燕子始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气候变化及其对动植物的影响。气候观测是记录当时当地的天气;而物候观测的记录,不仅反映了当天的天气,也反映了过去一个时期内天气的积累。所以物候学有时也叫生物气候学。四个因素纬度差异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这首先就是纬度(南北的差异),就是说,在不同的纬度上,物候来临的迟早是不同的。例如,越往北桃花开得就越迟,候鸟来得也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不仅有南北的差异,而且因季节、月份的不同而异。 例如中国地处世界最大大陆──亚洲的东部,大陆性气候极显著;冬冷夏热,气候变化极为剧烈。在冬季南北温度相差悬殊,但到夏季又相差无几。从长江黄河大平原上的物候差异尚且不能简单地按纬度计算出来,至于丘陵、山岳地带物候的差异自必更为复杂。经度差异东西的差异,也就是说经度的不同,是影响物候现象的第二个因素。东西的差异,在欧洲主要决定于气候的大陆性强弱不同。凡是大陆性强的地方,冬季严寒而夏季酷暑(中国温带地区就是如此)。反之,大陆性弱(即海洋性气候地区),则冬季既不太冷,夏季也不太热。在欧洲如德国,从西到东,离海渐远,气候的海洋性逐渐减弱,大陆性逐渐增强,所以德国同一纬度的地带,春初东面比西面冷,而到夏季就形成东面比西面热。中国全国具有大陆性气候,加以天山、昆仑山、秦岭自西向东横亘于中部,因此地形气候与北美、西欧大不相同。天山、昆仑山高耸于西部,在东部则秦岭山脉由西向东渐次降低。到东经116度以东,除了个别山岭如大别山、黄山之外,都是起伏不平的丘陵区。所以冬春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寒潮,可以挟其余威长驱直入,侵扰长江以南的地区。这对物候有很大影响。除了寒潮,风暴影响物候也是常有的事。中国西南、西北的同一区域的地形高下可以相差很大,物候随地形转移,经度的影响就变为次要的了。一般说来,在同纬度上,经度和高度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可能起很大作用。例如在北纬30度左右,稻麦两熟区在岷江流域只能种到2000米的高度;向西至大渡河流域可种到2200米的高度;更向西至金沙江流域则可种至2500米的高度。高下差异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但到了秋季,如乔木的落叶等现象则越往高处越早。这一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尤其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中国华北和西北一带,不但秋季逆温层极为普遍,而且远比欧洲的高而厚,常可高达1000米。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而不合适,就是这个道理。古今差异第四个因素是古今的差异。就是说古代和现代,物候的迟早是不同的。利用历史上的物候记录能否证明这一点呢?西洋最长久的实测物候记录是英国马绍姆家族祖孙五世在190年的时间里对诺尔福克地方的物候记录。物候最迟是在1956~1957年,而1957年正是太阳中黑子最多年。根据英国马绍姆家族所记录的长期物候,我们可以把18世纪和20世纪物候的迟早作一比较。如以1741~1750年十年平均和1921~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与始花的日期相比较,则后者比前者早9天。换言之,20世纪的30年代比18世纪中叶,英国南部的春天要提前9天。农谚 “立冬蚕豆小雪麦,一生一世赶勿着”;“十月种油,不够老婆搽头”,是失败教训的总结,提醒人们要抓紧季节,不误农时。 “芝麻头上两瓣叶,只怕深来不怕浅”的农谚,生动地说明了单子叶植物(如粟)和双子叶植物(如芝麻)对播种深度的不同要求。 “秧苗起身,还要点心”,以“点心”来比喻起身肥的作用和分量,恰到好处。冬季种麦子没有灰肥是很大的问题,农谚用“无灰不种麦,无酒不请客”来强调说明灰肥的重要性。稻缺氮肥,叶片发黄,亟需增施肥料,农谚用“稻子黄恹恹,主人欠它豆饼钱”来讽喻。玉米打顶后可以促使植株生长有力,结棒子粗壮,农谚就用“玉米去了头,力气大如牛”来比喻,其他如“番薯不怕羞,一直栽到秋”,“种田草子河泥,小孩糖梗荸荠”,“秀稻黄,吃块糖;秀稻黑,没得吃”等都是生动活泼而又含意深刻的好农谚。成语 阴晴圆缺 落叶知秋 春暖花开 风和日丽 皓月千里 秋高气爽 铄石流金 雪虐风饕 春光明媚 春风得意 春华秋实 春意盎然 春花秋月 春寒料峭 春雨如油 夏日可畏 夏雨雨人 夏炉冬扇 冬裘夏葛 秋高气爽 一叶知秋 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晚风习习 万里无云 乌云密布 阴风怒号 冰雪严寒 秋风萧瑟 大雪纷飞 碧空万里 日丽风和 风轻云淡 风雨交加 天寒地冻 风雨凄凄 惠风和畅 春暖花开 寒冬腊月 岁暮天寒 风轻云净 碧空如洗 候鸟 金腰燕 楼燕 黄鹂 杜鹃 布谷鸟 豆燕。【看在不是很少的份上选我吧】
    0 点赞

没有更多内容了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