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动车组

全部回答6
默认 最新
  • 动车组是城际和市郊铁路实现小编组、大密度的高效运输工具,以其编组灵活、方便、快捷、安全,可靠、舒适为特点备受世界各国铁路运输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青睐。
    0 点赞
  • 把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每节车厢上,使其既具有牵引力,又可以载客,这样的客车车辆便叫做动车。而动车组就是几节自带动力的车辆加几节不带动力的车辆编成一组。  带动力的车辆叫动车,不带动力的车辆叫拖车组。动车组技术源于地铁,是一种动力分散技术。一般情况下,我们乘坐的普通列车是依靠机车牵引的,车厢本身并不具有动力,是一种动力集中技术。而采用了“动车组”的列车,车厢本身也具有动力,运行的时候,不光是机车带动,车厢也会“自己跑”,这样把动力分散,更能达到高速的效果。  作为一种适合铁路中短途旅客运输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动车组的分类有多种:按照传动类型,可分为电动车组和内燃动车组;按照动力形式,可分为动力集中型和动力分散型;按照传动方式,又可划分为电传动和液力传动两种类型。  由于动车组可以根据某条线路的客流量变化进行灵活编组,可以实现高密度小编组发车以及具有安全性能好、运量大、往返不需掉转车头、污染小、节能、自带动力等优点,受到国内外市场的青睐,被誉为21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宠儿”。内燃动车组通常两端是动力车,部分带客室。国内常见的动车组都是这一类的,如神州号,四方厂、唐山、戚厂、长客的动车。电力动车组分为动力集中型和分散型,两年前的DDJ1和蓝箭就是动力集中型。而春城号和中原之星是动力分散型。通常的电力动车组都要由客车厂家、使用单位和株厂或株所联合研制。
    0 点赞
  • 是将动力装置分别安装在几个车厢上。将动力分装的火车就叫做动车组。我们国家的D字头由于使用了这种火车所以D字头就被我们叫动车组了。D代表动车组,K表示快速列车,T表示特快列车,Z表示直达列车,N表示由省铁路局直管的管内快速,A和L表示临时客车。
    0 点赞
  • “动车组”这个词流行之前,同样的事物也被称做“列车组”、“机车组”等。这个由国人创造出来的词在英文中没有明确的对应,最接近的翻译为“Train Set With Power Car”──带有动车的列车编组,非常Chinglish(chinese english →中国式英语)。   “动车组”其实是个似是而非的概念,为了更好地说明,可以人为地把它分为两大部分,即正统意义上的动车组和扩展意义上的动车组,在下文中分别称做“狭义动车组”和“广义动车组”。 [编辑本段]【狭义动车组】  “狭义动车组”英文名为“MU”,全称“Multiple Units”,意为“单元式组合列车”。“单元”是这种列车中最突出和最核心的概念。   “单元”指若干车辆以特定方式连挂以实现特定功能的编组。而当这样的编组中一节车也不能再缩减时,称做“最小单元”。某些情况下,单元内会有可以摘除冗余车辆,但多数情况下单元就是最小单元。最小单元一旦被拆散,该单元用以实现的功能将消失,或者不再完整。在比较罕见的情况下,单节车也可以成为单元。   为方便进一步描述,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划分单元:   1. 制动单元。   若干车辆按照一定的组合或顺序连挂,连挂后的编组具备完整的制动能力。   最小制动单元被打破后,编组失去制动能力。所谓丧失制动能力,即编组无法下闸制动──这个相对好办,拿别的车拖着或者推着,按调车方式慢慢走;也有可能无法松闸缓解──这个就需要专门的处置措施了,在车轮抱死的情况下硬拖硬推是相当糟糕的主意。   提到这个单元,也会同时提到一列暂时未做定义的“广义动车组”──“中华之星”,这个争议多于公开资料的特殊列车。从已有的照片上看,该动车组的拖车总以 3的倍数出现,即0、3、6或9。有有传闻云该车采用微机指令直通制动。因此估计,该列车每特定三节拖车方能组成一个完整的制动单元。一个可能的方式是其中一节车装有空气压缩机,为本车和相邻的两节车提供制动与缓解的动力;而微机指令传递系统又可能在没有压缩机的车上。   2. 自走单元。     若干车辆按照一定的组合或顺序连挂,连挂后的编组具有若干个司机室,在本编组司机室控制下具备完整的运行动能力。多数情况下,自走单元包含若干个完整的制动单元;而其中又以一个自走单元即为一个制动单元的情况居多。   最小自走单元被打破后,编组失去自力运行能力,并可能因制动单元被破坏而丧失制动能力。   当前形态CRH1的自走单元为动车+拖车+动车;当前形态CRH2A的自走单元为4节,编组为拖车+动车+动车+拖车。   3. 随走单元。   若干车辆按照一定的组合或顺序连挂,连挂后的编组在其他编组中司机室控制下具备完整的运行与制动能力。多数情况下,随走单元包含若干个完整的制动单元;而其中又以一个随走单元即为一个制动单元的情况居多。随走单元可以不包含司机室,而自走单元在很多情况下也具备随走功能。   最小随走单元被打破后,编组失去自力运行能力,并同样可能因制动单元被破坏而丧失制动能力。   当前形态“长白山”的4、5、6号车即构成一个随走单元;其自走单元成为非驾驶端时,也成为随走单元。   4. 运营单元。   若干车辆按照一定的组合或顺序连挂,连挂后的编组能用来执行运营任务。不同的运营组织方式对运营单元有不同的要求,但运营单元一般包含若干完整的自行/制动单元,有时也包含随走单元。   最小运营单元被打破后,运营变得很不方便,甚至事实上无法继续。   以当前形态CRH5为例,该车由两个自走单元背靠背连挂组成,每个自走单元各有一个司机室,连挂后分别位于列车两端。该列车的典型运用环境要求列车终到后无须调头即可立即折返。如果拿掉一个自走单元,只剩一个司机室,列车在向某个方向行驶时必然出现司机室在车尾的情况,事实上无法实现高速载客运营的目的。   5. 特殊单元。   在ICE3型列车里,4、5号车都是拖车,没有动力,纯粹只是与列车首尾两个自走单元兼容的电气-制动单元。这样的单元在其他型号/系列列车中是非常罕见的。   在现代,数量众多的单元式组合列车都具备以下特征:   1. 多个司机室,每个司机室都具备完全的列车操控能力。列车至少有两个司机室,一般分布于列车两端,在列车终到换向或中途换向时无须调头。有些列车具有更多司机室,可以在中途停站时轻易分解成独立而完整的若干列车。   2. 编组完整风格统一,同一系列的列车,各节车尺寸样式不会相差太远,甚至无法轻易与本系列之外的车辆连挂。这个特征在高速列车和新型通勤列车中尤为明显。 [编辑本段]【广义动车组】  动力归机车掌管,车厢啥事也不操心,最多制动时出点力;车厢随便加一节、减两节,毫无“单元”这个概念──这是大家都了解、认为应该如此、并且实际上也被火车保持了大半生的特征。这是传统列车,它和动车组也没什么联系,毫无疑问。然而,就是有那么一些列车,和传统列车之间有着难以说清道明的关系,又和单元式组合列车缠杂不清,处于灰色地带。它们有着某些单元式组合列车的特征,但又因为这些特征不是单元式组合列车的本质特征,或者特征继承得不完整而偏向于传统列车:   1. 这些列车同样拥有多个司机室,特点类似单元式组合列车。   2. 编组完整统一,而且编成运营编组后不会再根据客流货流随意改动,编组相对固定;由于车钩、管线等连接设施不兼容,很难添加不同系列的车厢,而且管线不兼容还可能破坏整列车的操控能力。   .但是,抛开运营,纯从运行、制动方面看,技术上编组中可以相对随意地添加同系列的车厢,或者减少车厢。   3. 像单元式组合列车一样无须机车牵引,这些列车的编组内自带动力车,能为编组提供运行的动力。   .然而这些动力车在编组中的数量稀少,往往只有编组总节数的1/4或更少;这些动力车拥有充斥车体大部分空间的庞大机械间,不承载乘客或货物,或者只是象征性地在机械间之后的空位里摆几拍座位;动力车在冲编组中拆离出来后,只需简单出力,甚至无须处理,即具备完整的走行、制动等能力。   综合来看,这些列车形似单元式组合列车而神似传统列车,然而又不严格符合单元式组合列车或者传统列车的特征。在国内,这些混乱的集合即为扩展意义上的动车组,或者说是“广义动车组”。也有一些人称之为“伪动车组”。   老外对这些列车的认识也比较混乱,这些列车中的动力车有时被称做动车“Power Car”,也有时被称做机车“Locomotive”。为免除麻烦,国外一般不刻意区分这些列车与传统列车的区别,通称“Train Set”,固定编组列车。
    0 点赞
  • 就是在两地基本直接到达的火车,或中间只停靠几个站的,上下车时间很短的,俗称子弹头列车
    0 点赞
  • 动车发明了,单节车厢会动了。由动车编成的动车列车和与无动力车厢混编的列车也有了。编组灵活,加速能力强,有些动车、动车列车或混编列车甚至两头都有司机室,不用专门的调车作业就能往返运行。方便。酷。完美?No。   早期的动车各节自成体系,不能相互操作,列车中每节动车都要有人操作。然而通勤线路九曲十八弯,通勤列车又走走停停,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之间的配合也难免会出差错,一旦前车猛然减速而后车刚好加速,又寸到弯道上……。   频繁的脱轨事故使得动车列车编组只能很小,这大大扼杀了动车编组灵活的优势。好在车到山前自有路,一项来自新型电力机车的技术──重联──砸碎了动车发展的枷锁。重联,指用特定手段将兼容机车的联系在一起,由一个司机室操纵。最常见的手段是用一组重联电缆连接多台同系列机车的操控系统或动力系统。动车由电力机车发展而来,产生于电力机车的重联技术也很快用于动车列车。从此,动车列车与无动力车厢混编的列车可以由一个司机全面操控了。从此,动车组诞生了。   时间:1903年7月8日。   地点:德国柏林。   编组:动车+无动力车厢+动车+动车+无动力车厢+动车。   这种无动力车厢不会隔断动车之间的联系,因为它也安装了重联线。与动车相对,这种专门为动车组准备的无动力车厢叫从车,中文翻译为拖车──尽管有时候它是被夹着走或者推着走。   8月14日,由接触网供电的单相交流电动车组问世。   10月28日,西门子公司制造的三相交流电动车组进行高速试验,首创时速210.2公里的历史性记录。   一战结束,内燃机车开始普及,内燃动车出现。   二战结束,内燃机车也能重联了,内燃动车组出现。   60年代,日本决心新建高速客运铁路网,于是有了世界上首列运营用高速动车组──新干线-0系。   70年代,法国试制了燃气轮机高速动车组──TGV-0。   80年代,高速铁路网在欧洲延伸,风驰电掣的各系TGV以300km/h的速度成为法国人的骄傲。   90年代,TGV试验速度突破500km/h。   新世纪,TGV试验速度突破570km/h。   然而在大多数场合,动车组担负的都是市内、市郊、城际通勤任务。大多数轻轨、地铁以及国外大多数城际列车都是动车组。高速列车在动车组中只占很小比例。   引用一份来自网络的统计, 世界各国/地区的铁路系统中,使用动车/动车组最大的为日本,占87%;荷兰、英国次之,分别占83%和61%;法国、德国又次之,分别占22%和12%。
    0 点赞

没有更多内容了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