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和重卡是2005年汽车行业的亮点”,年初,各家基金经理和券商研究员这样评 述时,背后是宇通客车(600066)掌门人汤玉祥会心的微笑——他所掌管的宇通客车是市场公认的行业龙头,投资机构到访络绎不绝,公司股票深受二级市场追捧和认同。
半年多时间过去,宇通客车58.57%的中期净利润同比增长,确实没有让市场失望。然而,再次到访的机构老朋友们,却不约而同地向汤玉祥提出一个并不十分愉快的问题——“宇通如何评价对手的一系列整合,有何应对措施”?
让宇通客车如此棘手的,是他们的老伙伴金龙汽车(600686,前身为厦门汽车,简称厦汽)。这家中国最早的合资客车公司,在2005年里经历了一系列成功的“手术”。
3月10日,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下称“大金龙”)并入金龙汽车合并报表;4月25日,已经拥有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下称“小金龙”)的厦门汽车更名为金龙汽车,中国客车业著名品牌“金龙”二字出现在上交所股票交易行情中;6月7日,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下称:苏州金龙)股权结构之争,历时3年终有定论;8月1日,同为客车整车制造商的大小金龙、苏州金龙“三龙”整合后,净利润48.9%的同比增长,书写出一份上好的中期报表。
从上半年的经营数据来看,宇通客车净利润6678万元,远高于金龙汽车的4751万元。然而,2004年的产值数据,宇通客车33亿元,却低于金龙系40多亿元的总产值。
一边是较高的盈利,另一边是较大的产量;一边是高端的品牌定位,另一边是更长的发展历史。宇通和金龙不自觉间站在了行业龙头的PK台上,当然,至少在目前,这似乎并不是一个你死我活的舞台。
宇通奇迹
客车行业在资金和技术上的要求低于轿车和卡车行业,因而进入壁垒较低,行业竞争激烈,市场集中度不高。目前,国内市场的客车品牌就有宇通、中通、金龙、亚星、上海申沃和丹东黄海等。其中,亚星客车是国内早期的客车行业龙头,后来亚星因为内部管理问题,逐渐走下坡路。其后的金龙汽车和宇通客车都有不错的表现。
宇通客车目前已基本具备年产大中型客车18000辆、客车底盘8000台的生产能力,是国内最大的客车制造厂商之一。
“大金龙一直在前面,宇通后来者居上”,正如著名汽车分析人士钟师所言,陷入纷争前的金龙汽车似乎有更大的优势。
2001年,金龙客车产销量10200台,销售收入31.28亿元人民币,销量和销售收入都占到全国客车市场份额的近1/6;2002年,金龙客车产销量13922台,销售收入40.9亿元人民币。2001年以来,金龙客车连续3年保持了客车行业产销量第一的市场位置,成为中国客车市场的标杆。金龙客车目前市场保有量40000台,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客车保有量最多的客车品牌。
然而,近3年,金龙汽车,特别是大金龙的净利润出现连续的大幅下滑。2002年,大金龙实现净利润10169万元,2003年净利润就下滑到3777万元,2004年净利润仅有2460万元。
“后来赶上”的宇通客车正是抓住了3家金龙内耗的发展契机,奠定了自己的行业龙头地位。其净利润在2002年与大金龙基本持平,2003年、2004年增至12825万元和14368万元,把大金龙远远甩在身后。
连续的业绩增长背后,真正使宇通客车实力提升的,是其自2002年实施的产品结构调整。当年,宇通与德国MAN商用车公司共同组建了猛狮客车有限公司,总投资3.2亿元,投资双方各占50%股权,合资公司主要从事高档大中型客车底盘及零部件的生产和销售,设计产能为年产底盘8000辆。值得注意的是,客车行业最大的制造瓶颈就在底盘,大、小金龙至今仍无底盘生产资质。与MAN的合作,不但为宇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更重要的是,宇通借此顺利的进入了高档客车市场。2004年年底,宇通客车在国内大中型客车市场占有率近22%,稳居榜首。
“三龙”归一
股权内耗,让金龙汽车付出了太多的代价。坐拥人才、市场之便的金龙汽车,在总结、反思之后,于1年之内打出了一套股权整合的连环拳。
整合的第一步,是平息金龙汽车长达3年之久的“福厦之争”。
2004年7月,福建省国资委、省经贸委下发了《关于贯彻省政府专题会议精神,组建省汽车工业投资公司,推动福厦汽车重组的意见》。按照这一文件,福汽集团于当年11月16日,将其所持厦汽全部股份所享有的除收益权、股份转让权及质押权外的股东权利授权厦门国投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