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聚氨酯油墨为什么容易沉淀

全部回答2
默认 最新
  • 水性油墨通常呈碱性(主要靠胺类物质来维持),一般水性油墨的ph值应该控制在8.0-9.5之间为宜,如果ph值太高,会影响油墨的干燥速度;如果ph值过低,则油墨的黏度升高,干燥速度变快,容易造成印版和网纹辊的堵塞,引起版面上脏。 1、水墨的干燥主要是挥发型干燥及渗透型干燥。油墨的干燥性能是指油墨在转移到承印物上之后干燥所需要的时间,这也是衡量油墨质量和性能的重要的指标之一,因此,控制好油墨的干燥性能是取得良好印刷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 柔版水性油墨的干燥速度取决于印刷机的印刷速度、干燥设备的干燥能力和承印物材料的性能以及油墨自身的组成成分。选择油墨干燥速度的一般原则是:在印刷机现有的条件下,油墨在进行下一印刷色组之前及进行复卷或堆叠之前应该能够充分干燥,但是在印版上却不能干燥。如果油墨干燥太快,就会在印版和网纹辊上干燥并逐步堆积,并有可能堵塞网纹辊,造成半色调网点的丢失或者破坏,实地部分出现漏白;如果油墨的干燥速度过慢,会出现印刷品异味的现象,或者在多色叠印的情况下会引起背面粘脏。 2、撤淡剂:用于降低颜色的深度,用量不限。加入大量撤淡剂可能导致水墨粘度略有上升,此时可同时加入少量稀释剂进行调节。 3、稀释剂:用于降低水墨的粘度。用量在3%以内不会降低水墨的颜色深度,并可保持水墨的ph值不变。加入较多的稀释剂或使用硬度高的自来水稀释会导致气泡的产生,可同时加入消泡剂进行消泡。稀释剂应边搅拌边缓慢加入,以防粘度过低。 4、慢干剂:用于降低水墨的干燥速度,用量为0-10%。 5、快干剂:用于加快水墨的干燥速度,用量为0-3%。 6、消泡剂:用于消除气泡,用量为1‰-2‰。 7、ph稳定剂:用于保持水墨的ph值,用量以使水墨的ph值维持在8.5-9.5为宜。 8、增稠剂:用于增加水墨的粘度,用量为0.5%-1%。
    0 点赞
  • 水性UV油墨一般由基料树脂、光引发剂、添加剂和水组成。基料树脂是油墨体系的主体成分,油墨最终固化膜的性能主要由基料树脂决定。常用的树脂有:不饱和聚酯、聚氨酯丙烯酸酯类、丙烯酸酯化聚丙烯酸、聚酯丙烯酸酯。用于光固化水性油墨的不饱和聚酯,是以二元醇或多元醇与马来酸酐进行酯化反应制备而成的。为了使树脂具有亲水性,可以利用二元醇(如聚乙二醇)引入亲水结构,用含光活性基团的酸或醇封端则可获得光活性。聚氨酯丙烯酸酯类树脂是研究得最多的体系。与一般的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差别仅在于如何在分子中引入亲水性结构。与上述不饱和聚酯相似,亲水性结构一般可利用二元醇单元引入。例如可利用聚乙二醇引入非离子型的亲水链段;利用二羟甲基丙酸(D M P A )引入羧基,得到离子型的自乳化树脂。光活性基团可以通过(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 E A 或 H E M A )的羟基与聚氨酯末端异氰酸酯基(-NCO)反应引入,也可以利用丙烯酸与端羟基聚氨酯的羟基进行酯化反应得到。丙烯酸酯化聚丙烯酸具有价廉、易制备、墨膜丰满、光泽好等优点。一般可用丙烯酸与各种丙烯酸酯共聚引入亲水性的羧基,用(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或(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引入羟基或环氧基以便进一步引入丙烯酸氧基,从而获得光活性。 除了与油性体系所用的光引发剂在吸收性质、不变黄等方面的要求相同以外,用于水性体系的光引发剂还必须具有与水性环境相容、挥发性低等要求,以保证墨膜预干燥(一般在60~80℃)时仍能保持所需的浓度。使用较多的光引发剂是Darocur 2959,由于其分子上比 Darocur1173多了一个羟乙氧基,使其在水中的溶解度相对较大(母体Darocur1173的溶解度仅为0.1%),因而较易在预干燥时挥发掉。
    0 点赞

没有更多内容了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