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吸中开泵叶轮拆卸方法?

全部回答3
默认 最新
  • 不上水,有没灌液,进口阀的开启,泵转向是否正确。如果是真正的自吸泵且没有毛病,就不需要止回阀,建议拆掉后再试3~5分钟,看能不能出水,不过泵里应预先加上水,不需要加满,大概一半左右就可以啦!如果仍然不行再看看金属进水管是否漏气(从你叙述情况应该不会),或管子是否瘪(如果瘪,需要...用手堵住进水口,加引水通电,吸力小可能水封坏了 吸力大是进水口漏气。一般吸30秒抬手泵就带起了了,(先试试泵漏电不)安全第一从叶轮两侧进水,外壳从轴中线分为上下两半。自吸泵不上水怎么办?自吸泵不上水原因? 自吸泵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自吸泵不上水?那么到底原因是什么呢?今天乐达泵业技术人员就给大家分析下,并找到解决办法。 1.电压过低:调整电压 2.吸程过高或吸入管路太长:降低吸程或缩短管路 3.机械密...1,井动水位下降,水泵抽空,解决方案:在泵额定扬程内往下下泵加出水管,或改用更大扬程泵 2,叶轮脱轴,或电机部分和叶轮部分脱离 3,泵管有泄漏的地方 249174409
    0 点赞
  • 湖南天宏专业中开泵  在进行拆卸时,先把转子放在胎具上,然后再将横梁放于叶轮入口端面上,在千斤顶对轴的顶压下,整个转子垂直向上移动,当横梁与胎具上部框架两侧的固定梁相接触时,便起到限制叶轮向上移动的作用。随着转子下方千斤顶的继续施压,当顶压力超过叶轮与轴之间的结合阻力时,就会使叶轮与轴产生滑移,直至脱落。  顶压力及加热方法的确定  转子在拆卸时其顶压力的大小、加热温度的高低及时间长短都是影响转子能否顺利拆下的关键。  顶压力的确定  利用装配理论进行计算,其拆卸力为:  P=πDL?q?f  式中:D—配合面直径,m;  L—配合包容面长度,m;  q—形位误差所应起的正压强,Pa;  f—摩擦系数。  计算得出:拆卸力P=181335×10-6qf。  由上式可看出,形位误差所引起的正压力q和摩擦系数f的微量变化,会导致拆卸力很大的差异,实践得出对于长期在介质中运行的循环水泵转子来说,叶轮拆卸时的摩擦力是相当大的,一般f取2~8,q取9.8×104~1.47×105,这样Pmax=213249.96N。  加热方法的确定  针对叶轮的结构形式,结合生产实际,我们采用两把气焊同时对叶轮毂加热,气焊火焰形式为氧化焰。加热时间要严格控制,若加热时间短,孔的膨胀量不够,叶轮不能和轴产生滑移;如加热时间过长,叶轮上的热量迅速传递给轴,轴得到过多热量以后,局部升温,轴径增大,在理论上表现为轴的升温速度加快,轮毂的升温速度变缓,由温差引起的轮孔与轴之间的间隙不是增大而是减小,就很可能产生过盈配合,使拆卸无法进行。
    0 点赞
  • 双吸中开泵拆卸顺序:双吸中开泵的拆卸步骤应从拆下吐出侧的轴承部件开始,其顺序大致如下(因泵的结构有所差别.在拆卸过程中会略有不同):a、柠下吐出侧轴承压盖上的螺栓和吐出段、填料函体、轴承体三个件之间的联接螺母卸下轴承部件:b、拧下轴上的圆螺母,依次卸下轴承内圈、轴承压盖和挡套后,卸下填料体(包括填料压盖、填料环和填料等):c、依次卸下轴上的O型密封较圈、轴套、平衡盘和键后,卸下吐出段(包括末级导叶、 平衡环等);d、卸下末级叶轮和键后,卸下中段(包括导叶):按同样方法继续卸下其余各级的叶 轮、中段和导叶,直到卸下首级叶轮为止:e、拧下吸水段与轴承体的联接螺母和轴承压通上的螺栓后,卸下轴承部件(三昌泵业提醒在这之前应先将泵联轴器卸下);f、将轴从吸入段中抽出,拧下轴上的固定螺母,依次将轴承内圈、O型密封圈、轴套和挡套等卸下。至此双吸中开泵拆卸工作基本完成,但在上述拆卸过程中,还有部分零件时相互联接在一起的,一般情况下拧下联接螺栓或螺母后可卸下。
    0 点赞

没有更多内容了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