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气门可变技术是以日系车为代表,的本田的“VTEC”技术,和丰田的“VVT”技术。你说的“可变正时气门”就是“VVT”技术。
当然,还有其他厂商的气门控制技术,也被业界广泛才有。不过使用的最多的,还是以日本厂商的技术居多。
这项技术主要是通过改变发动机的进气系统,从而达到节能或提高输入功率的目的。
这里笔者用汽油发动机来说明,当然也可以称之为“自然吸气式发动机”。
我们可以在初中的“物理”课中,找到“热机”这个课时。
在那里可以看到,气缸在4个工作状态下,工作。
其中“进气”、“排气”都会有气缸顶部的气门装置配合。
我们可以注意到,底部的气门是2个。
也就是一个负责“进气”,一个负责“排气”。
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结构简单,维修也方便。
但是,不足也很明显。
由于只有1个进气,发动机的吸气值是恒定的。
这里需要说明,本次说明没有把增压发动机做为例子。
如果用户需要更大的输入功率,或者在低负载下要降低发动机的输入功率。
那就有问题了。
之前的做法是,在发动机喷油系统中做文章。
当然,这个也是有限度的。
我们再来看看多气门结构的好处。
多气门,也就是说,气缸有不少于3个气门。
最常见的是4气门。
当然,少数的发动机也有3气门的,或者有4气门以上的结构。
气门的进气,和排气定义都有所不同。
在这里我们还是要使用最常见的4气门的发动机来说明。
有的厂商会定义为1个排气,3个进气。
也有的会定义为2个排气,2个进气。
其实这个很好理解。
发动机在地输出低功率的时候,只要很少的燃烧空气,此时进气门只要开启一个就可以满足。
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比如怠速,缓慢行驶,或者低转速行驶等等。
中等输入功率的时候,3进气系统会开启第二个进气门。
这样的情况也很多,比如中速行驶的车辆,时速在50~80左右的。
高负荷功率输入的,就会把所以的进气门开启。
比如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急提速,爬坡,或者重车载物等等。
总之:可变气门是个控制系统,一定是在多气门结构的发动机上。他的工作原理和使用后的结果不言而喻。
当然,现在大众的“TSI”技术虽然是缸内直喷,但是可变气门技术也在配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