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转变成为托氏体和马氏体

全部回答2
默认 最新
  • 1 奥氏体 :碳溶于γ-fe中所形成的固溶体.任何成份的钢加热到奥氏体单相区都能全部转化成奥氏体(见铁碳相图)。其形成步骤分四步:1)在铁素体和渗碳体晶界形核;2)晶核的长大(溶解渗碳体和碳原子);3)剩余渗碳体的溶解;4)奥氏体均匀化(碳在奥氏体中继续扩散至均匀)。 奥氏体相变的举例:奥氏体不锈钢的固溶处理(固溶加热温度1050-1130,在水中快速冷却)、高锰钢水韧处理 2 马氏体 :钢经过淬火所得高硬度相。钢的奥氏体化之后,冷速大于临街冷却速度时,奥氏体才能过冷到ms点以下转变为马氏体。 3贝氏体 :在珠光体转变和马氏体转变温度范围之间,过冷奥氏体将按另一种转变机制转变。由于这一转变在中将按温度范围之内发生,故称之中文转变(贝氏体转变),转变所得产物为贝氏体。 上贝氏体 :形成温度550°左右(中高碳钢);下贝氏体 :3540°以下形成(含碳量低时可能高于350°)
    0 点赞
  • 要把这几个说的特别细不太可能,大致说一下,要融会贯通还得自己看书才行。前三个都是冷却得来的,属于C曲线上端的高温转变产物,索氏体和屈氏体都属于珠光体,分别被称为细珠光体和极细珠光体。三者对应的过冷度由小到大,所以硬度和强度由低到高。后三个的直接母体是淬火马氏体。是加热产物,对应的工艺分别称为低温、中温、高温回火。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硬度和强度以及耐磨性会大致呈下降趋势,但是塑性和韧性在提高,尤其是回火屈氏体有着很高的弹性极限和韧性,因此是弹簧钢的主要组织。回火索氏体综合机械性能很好,因此普遍作为结构轴类构件的最终热处理。
    0 点赞

没有更多内容了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