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船在太空中飞行大体上经历摆脱地球引力进入空间、轨道飞行和机动飞行三种形式。 挣脱地球引力。1686年,牛顿在他发表的《自然哲学数学原理》一书中指出,任何两个物体间都有相互吸引力,由此创建了万有引力定律。由于人与地球的质量相差太悬殊,所以,人总是被地球强大的引力所束缚而不能离开地面。要离开地球就要摆脱地球引力。但是如何克服地球引力呢?这就要使一个物体离开地球,必须沿着地球引力相反的方向对它加力,使它做加速运动,当它达到一定的速度时停止加力,它就能以惯性一直向前而脱离地球,人类把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工具是运载火箭。 航天器在宇宙里航行是靠速度来实现的。当运载火箭达到每秒7·9千米的速度,我们称之为第一宇宙速度或环绕速度,这时飞行器才能环绕地球飞行,成为地球的卫星,但是还是摆脱不了地球的引力。达到每秒11·2千米的时候,我们称之为第二宇宙速度或逃逸速度,也叫逃逸速度,在这个速度下,飞船才能冲破地球的引力,进入宇宙空间,在广阔的太阳系空间活动。当达到每秒16·7千米的时候,我们称之为第三宇宙速度,在这个速度下,飞船才能冲破太阳系的束缚,飞出太阳系,进入银河系广阔的空间遨游。 在飞行过程中,火箭上的控制系统根据火箭所在位置和速度,不断调整火箭发动机推力的方向,使得火箭按照预定的轨迹飞行。 飞船要在太空中飞行,遇到的第一道难关是在运载火箭的举托下,摆脱地球的引力,进入宇宙空间。当运载火箭点火起飞至飞船与火箭分离,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就全部结束,飞船开始依靠自身的动力在太空飞行。 轨道运行。载人飞船的运行轨道简单地说就是它绕地球飞行的路线。不过,这是一条特殊的路线,它是由载人飞船入轨初始条件决定的,例如入轨速度(一般在8千米左右/秒)、运载火箭的发射方位等。入轨初始条件确定后,如果没有外力作用,载人飞船将沿着这条路线运动下去。人们把为条特殊的路线称为载人飞船绕地球的运行轨道。 载人飞船等航天器绕地球运行有顺行轨道、逆行轨道、极轨道和赤道轨道。载人飞船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的叫顺行轨道,载人飞船的运行轨道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叫逆行轨道,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垂直的叫极轨道,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之间夹角为零度的叫赤道轨道。载人飞船主要采用顺行轨道。 飞船与火箭分离后,飞船进入轨道。飞船入轨后,飞船捕获地面控制信号,建立轨道运行状态,展开太阳能电池帆板并对准太阳。飞船入轨一段时间后,地面控制系统提供初始轨道数据,并通过地面测控站发送给飞船,指挥控制飞船按预定轨道绕地球飞行。 机动飞行。如果仅仅是完成一次没有特殊任务的载人轨道飞行,那么,没有必要对飞船进行轨道机动。如果飞船要执行特殊的任务,如,进行地面观察就需要对飞船运行轨道进行调整,尽量降低飞船的运行高度,这样才能提高观察效果。如果进行太空编队飞行或交汇对接,一艘飞船要追上另一艘飞船,就需要加快速度,调整运行轨道高度。飞船进行轨道调整,是通过安装在飞船四周的喷气发动机来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