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型更换周期各国有所同,美国约为5-6年,欧洲约为7-8年,日本约为4年。目前,轿车车身造型的主要发展趋势有以下几方面: (1)强调人与地球、向然环境的和谐共存。在造型中突出环保意识,追求外形符合主气动力学的要求,降低油耗。 (2)从主动及被动安全性技术出发,强化防碰撞、防伤害行人的局部结构及细节的设计。 (3)外形要适应道路拥挤、停车场缺乏的都市交通状况。 (4)增大车厢内部可利用的空间,提高乘座的舒适性、多功能性,满足时代潮流及个性的需求。 具体措施: (1)加长轴矩。在总长变的情况下,加长轴距,减小前、后悬架的突出部分,增加乘坐空间的舒适性。 (2)减少发动机机舱空间。要求设计师能提供更紧凑的发动机,以便使整个挡风玻璃及驾驶室前移,增加车厢内的有效利用空间。 (3)外形设计。并追求外形全部是圆形,而是在影响空气动力性的情况下,使圆滑过渡与有棱有角的几何线条合理地结合起来,使造型至于过分单调,看起来更加强劲有动感,富有个性和时代气息。 (4)前、后端部的处理。前、后端的处理可使造型灵活多变,并且创造特色和个性。前、后灯的型式及位置,散热器通风及保险杠的设计,汽车商标的显示等,可以是多种多样同的组合。 (5)前、后保险杠和后柱的设计及布置,要使乘客增加安全感。后灯也趋向于布置得高些,让后面车辆的驾驶员更容易看到。 (6)内饰的现代化。由于交通拥挤,堵车现象日益严重,乘客在车内停留的时间增加。 因此,人们要求提高乘坐的舒适性,井且尽可能地提供用于思考、学习或娱乐的设施。如: 采用较多的吸音、隔音及隔振材料,以降低噪声及振动;增加功能更全、品质更好的音响、电视及通讯设施;未来轿车将采用多功能的中央处理器和显示屏幕,从显示屏幕上获得所需的各种信息;通过屏幕上的触摸按键,控制音响、空调、雨刮器、电动天窗和消雾器等电气设备。 (7)内饰居室化。根据需要调整座椅的姿势、方向及位置等。有的车型将根据需要作更大的变化,如方便于会谈、办公及休息等。车内加上一些装饰品、艺术欣赏品及花卉、水果等,使人感到车内如同居室一样温馨、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