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的润滑是为了降低两个相对运动的接触面(简称摩擦副)间的摩擦与磨损。当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作相对运动时,存在着一种抗拒其作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摩擦的类别取决于摩擦条件,可分为干摩擦、液体摩擦、边界摩擦和混合摩擦。摩擦会产生下列后果:磨损、噪音、高温。 摩擦对设备是非常有害的,主要表现在使能量损失增加和加大机件的磨损程度。润滑技术就是尽量减少这些影响。良好的润滑能提高机械效率,保证机械长期可靠地工作,节约能源。润滑良的机械,轻则功率降低,磨损增大,重则使机械损坏。据估计,世界能源的1/3~1/2最终被各种同形式的摩擦消耗掉。因此,改进润滑工作,对于降低机械的摩擦损失和节约能源有重大意义。 润滑可分为四种形态:流体润滑(HL)、弹性流体润滑(EHL)、边界润滑(BL)及混合润滑(ML)。 (1)流体润滑 当物体之间的接触面被润滑油膜完全隔开时,此时的润滑称流体润滑。 流体润滑时,物体之间的摩擦面没有直接接触,因此摩擦仅发生在润滑油之间,运动阻力仅由润滑油分子间的吸引力(内聚力)形成,摩擦系数取决于润滑油的黠度,因而摩擦系数很小,-般在O.01~0.001的范围内,流体润滑是最理想的润滑方式。 (2)弹性流体润滑 在齿轮、滚动轴承等零件中,两摩擦面的几何形状差别很大,实际接触面较小,因此承受的压力也较高。在很高的压力下,材料产生弹性变形,间隙内润滑油的勃度也将急剧增大,由于黠度增大和表面变平的联合作用,使摩擦表面问得以保持住足够厚的油膜,并能在油膜中产生较大的压力,足以和外压抗衡,保证了油膜被挤出,防止了机件表面的磨损。这种情况下的润滑称之为弹性流体润滑。 (3)边界润滑 是指物体之间摩擦面上存在-层由润滑剂构成的边界膜时的润滑。液体润滑摩擦阻力小,但必须在润滑油黠度与运动零件的转速、负荷配合适当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在负荷增大或黠度、转速降低的情况下,液体油膜将会变薄,当油膜厚度变薄到小于摩擦面微凸体的高度时,两摩擦面较高的微凸体将会直接接触,其余的地方被一到几层分子厚的油膜隔开,这时摩擦系数增大到O.05~0.15.并出现能控制住的有限磨损,这种情况叫做边界润滑。边界润滑时的减摩抗磨作用主要取决于润滑油添加剂与金属摩擦表面形成的边界膜(吸附膜或化学反应膜)。 (4)混合润滑 棍合润滑是边界润滑和流体润滑之间的-种过渡状态,是包括大部分流体润滑和局部边界润滑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