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轮动力是如何分配的?

全部回答4
默认 最新
  • 汽车发动机的动力经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最后传送到驱动桥(前后驱动道理是一样的,而前驱动轴在转向轮上各带了球头万向节,即起到转向作用也可以驱动车轮),再左右分配给半轴驱动车轮,而驱动桥包括了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汽车差速器是驱动轿的主件。它的作用就是在向两边半轴传递动力的同时,允许两边半轴以不同的转速旋转,满足两边车轮以纯滚动的形式作不等距行驶,减少轮胎与地面的摩擦。 汽车在拐弯时车轮的轨线是圆弧,如果汽车向左转弯,圆弧的中心点在左侧,在相同的时间里,右侧轮子走的弧线比左侧轮子长,为了平衡这个差异,就要左边轮子慢一点,右边轮子快一点,用不同的转速来弥补距离的差异。 而同时,也输出动力,以完成有动力不同距旋转。
    0 点赞
  • 这个问题用文字表达,你也许不能完全理解,试试吧。如你所言汽车在弯道时候,内外圈的长度不一样,转动的圈数也不一样,所以不论前驱车或后驱车,在发动机动力传输至驱动轮前,先经过差速器,再由差速器分别输出动力给车轮,差速器里有小行星齿轮(一般4只,锥形),连接行星齿轮的是一个十字节,就是每个节上装一只行星齿轮,另外还有一个大锥形齿轮覆盖安装在小行星齿轮(就是十字节上的4个行星齿轮)使4个行星齿轮的齿与大锥形齿轮的齿相互咬合。这是单纯的理论解释的结构,其实还应该有其他的一些零件,如轴承等,在此不多描述。那么如何差速呢?我们见到的驱动轮总感到它是一根杆子连着一边一个轮子,其实不是的,它是两根,每根的一头连接车轮,另一头上有花键,其中一个与套有4个行星齿轮的十字节连接,另一个与大锥形齿轮连接,在大锥形齿轮的外圈也有齿牙,与发动机动力传输端连接,于是当汽车直线行驶时,车轮两边平衡,大锥形齿轮带动整个行星齿轮转动(此时行星齿轮几乎不自传),最终通过“两根杆子”将动力输出到车轮。如果两个轮子转速不同,就意味着两边阻力不同,于是就会迫使行星齿轮开始自转,转速根据阻力不同而不同,这样左右车轮就有了差速。其实这个原理看图的话很好理解,即觉得如此巧妙,又觉得如此简单,不得不佩服发明者的聪明才智。
    0 点赞
  • 首先解释一下汽车前、后轮制动力分配比:简单地说,就是前轮制动力与前、后轮总制动力的比值。 下面再解释理想的汽车前、后轮制动力分配比: 在制动过程中,前、后车轮制动力的分配比和装载情况、道路附着条件和坡度等因素都有关系,当制动器制动力足够时,汽车制动过程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前后轮同时抱死拖滑;前轮先抱死拖滑,然后后轮抱死拖滑;后轮先抱死拖滑,然后前轮抱死拖滑。在这三种情况中,以前、后轮同时抱死拖滑附着条件利用最好,并且最安全可靠。 那么,理想的汽车前、后轮制动力分配比,就是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证汽车在制动时前、后轮同时抱死拖滑的制动力分配比。 可是在汽车制动的过程中,由于惯性的原因,汽车的质心会前移,而且不同的道路附着系数也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保证前、后轮同时抱死,那就要求汽车的前、后轮制动力的比值是可变化的。即二者的比值应该是曲线。这个曲线就被称为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理想分配曲线。 不知道解释清楚了没有,这些都是按照我的理解通俗的解释,如果还不明白,可以查阅一下《汽车设计(清华刘惟信)》第十七章第三节,或者《汽车工程手册(设计篇)》第五章第二节。
    0 点赞
  • 你看到的99%的汽车都是前轮驱动的,所以后轮是没有动力的。而前轮驱动的车子中,有90%都是独立悬挂的,也就是说。两个轮独立工作,而不是由一条横梁连接的。既然是独立的,那么就可以更容易的处理驱动过程中圈数不一样的情况。而处理这种情况的零件叫差速器,简单说下差速器是怎么干活的吧发动机给轮子的驱动效果并不是以圈数来衡量的,而是扭矩(力X力臂)其实每个前轮受到的扭矩是一样的。内侧轮子受到的阻力矩比较大,所以转动的慢,自然圈数少。外出轮子受到的阻力矩小,转动的快,自然圈数多。车子的后轮一般都是半独立的,也就是他们也可以有自己的转角,但是不像前轮那么自由。完全独立的后轮,一般是多连杆后悬,这样的车子的转弯操作性要远远好于半独立,和非独立的后轮悬挂
    0 点赞

没有更多内容了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