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汽车制动效能的定义
制动效能是指汽车行驶速度迅速降低至停车的能力,是制动性能中最基本的评价指标。制动效能一般用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表示。它是指汽车在良好的路面上以规定的初始车速和规定的踏板力制动到停车的制动距离或制动时汽车的减速度。它是制动性能的最基本指标。
二.制动性能的参数
制动力、制动减速度、制动距离三个参数。GB7258-2001<<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规定用制动力法、制动减速度或制动距离法三者之一来评价汽车的制动效能。
汽车制动效能是指汽车迅速降低车速直至停车的能力。汽车制动效能的评价指标有制动距离S(单位m)和制动减速度(单位m/s2)。
制动距离S是指汽车以给定的初速度,从脚踩到制动踏板至汽车完全停住所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与踏板力(或者制动系管路压力)以及地面的附着情况有关,也与制动器的热工况有关。
制动减速度是地面制动力的反映,而地面制动力与制动器制动力有关。
三. 有关标准对轿车行车制动器的制动性能要求。
表4-1轿车行车制动器的制动性能要求
项目 中国GB7258 EEC 71/320 瑞典 F18 美国联邦135 试验路面 φ≥0.7 附着良好 φ=0.8 Skid No81 载重 空载(满载) 1人或满载 任何载荷 轻载、满载 制动初速 50km/h 80km/h 80km/h 96.5km/h 方向稳定性 偏出≤2.5m 不抱死跑偏 不抱死跑偏 不抱死,偏出≤3.66m 距离或减速度 ≤19 (20)m ≥6.2(5.9)m/s2 ≤50.7m, ≥5.8m/s2 ≥5.8m/s2 ≤65.8m 踏板力 ≤500N ≤490N ≤490N ≤66.7~667N
四.影响汽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的因素:
(1)作用在制动踏板上里的力
作用在制动踏板上的力越大,制动的减速度就越大,则制动距离就越短;
(2)路面条件和天气情况
路面条件主要是决定附着系数,系数越大,制动减速度越大,制动距离越短,天气主要是影响空气湿度和路面的附水层,湿度越大则制动减速度越小,制动距离越长;
(3)制动器的热状况
衡量制动器热状况的指标是热衰退性,我国规定的是以一定车速连续制动15次,每次制动强度为3m*s-2,最后的制动效能应不低于冷制动时的60%。所以热衰退性好,则制动减速度大,制动距离短;
(4)制动初速度
其只影响制动的距离,初速度越大,制动距离越长;
(5)驾驶员的反映时间
就是驾驶员判断需要知道到脚踩到制动踏板的时间,反映时间越长,制动距离越长,而其只影响制动距离;
(6)制动器的作用时间
因为制动器是由回位弹簧拉紧,蹄片与制动鼓间有间隙,所以要克服这些之后才是真正的制动开始时间,所以制动器的作用时间越长,制动距离越长,但也不影响制动减速度。
所以在汽车设计时,考虑尽量短的制动距离,就要综合考虑到各方面因素,合理分配各方面的影响因素。
五.改善制动效能的措施
(1)增大制动器制动力
增大制动蹄与制动鼓结合面积,采用制动蹄摩擦面圆弧半径稍大于制动鼓内径及合理调整蹄、鼓间隙的办法可以达到这一要求;应保持摩擦表面的系数;必要时重新调整制动控制阀的平衡弹簧,加大预紧力,使制动气室的气压和储气筒的气压相近,以增大制动蹄对制动鼓的压紧力。
(2)缩短制动协调时间
减少制动系机械部分的旷量;适当减少制动踏板的自由行程;保持制动管路畅通和气、液路系统的封闭;适当缩小蹄鼓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