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世纪中叶,发达国家就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机械化,在以后几十年的发展中,农业机械产品向高速、高效、低能耗、联合、自动化、智能化、系列化方向发展。我国目前国内技术水平与国外技术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国内厂家主要以生产动力机械和中小型机具为主,大型机具主要依靠国外大型农机企业。但由于受国内农艺的限制和价格的限制,国外机具在国内的适用性较差,国内农业机械装备企业主要以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再创新的方式实现农机具的国产化,设计生产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机械。 国外农机最新技术发展情况包括利用激光制导技术和工厂化育秧技术实现农作物种植的全程机械化技术、免耕播种技术、精密及变量播种机械化技术,移栽机械化种植技术、地膜覆盖种植与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多功能果园作业技术、高架式葡萄收获机技术等。 农业机械技术特点 用于某项作业的农业机械,首先应满足作业的农业技术要求,并具备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整的可能性,或采用变型的方式,以适应不同的农业技术要求。 农业机械的使用分散、环境条件差且复杂多变,而且农事作业的季节性很强,因而对农业机械的要求是:安装、调整、保养、与拖拉机的挂接、工作部件的起落、易损件的更换和一般故障的排除等简单易行,并采取各种安全防护措施,以保障机器的正常运转和操作人员的安全。例如在土壤耕作机械上安置自动越障装置和各种外露运动件的防护罩或挡板,以及防寒、隔热、防尘、隔音和减振等设施。 通用性和综合利用 为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降低作业成本,在保证农业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农业机械应有广泛的通用性和很高的综合利用程度。例如一台通用机架,可以换装播种、中耕、开沟、培土、施肥、植物保护和薯类挖掘等各种不同部件,以便用于不同季节的不同作业。一台谷物联合收获机只要更换和调整少数部件,即可用以收获水稻、麦类、豆类、玉米、高粱和向日葵等多种作物。 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 农业机械及其零部件的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是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便于供应配件和维修的重要措施。在中国,制订并实施了有关各类农业机械的类型、基本参数、技术条件、试验方法和主要零部件尺寸规格等项目的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还制订了铧式犁、旋耕机、圆盘耙、水田耙、播种机、水稻插秧机、潜水电泵、喷灌泵、摇臂式喷头和饲料粉碎机等产品系列,其中有的系列产品零部件通用化程度达到80~85%以上。 其他技术经济指标 包括农业机械的生产率、使用寿命、价格和作业成本,以及劳动力、能量和钢材的消耗等,通常用单位幅宽或单位小时生产率的机器重量、金属耗量、机器价格和所需功率等指标来衡量,或者用完成单位作业量的成本、劳动力和能量消耗等指标来衡量。在确定农业机械新产品或新品种的经济效果和推广使用的可能性时,可以将这些指标与原有产品或人工作业比较。ind.chyxx.com/201211/186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