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也在十七世纪中起开始使用鸸鹋油。 今天,我们在美国使用人工养殖方法大量繁殖鸸鹋,从活着的“恐龙”获得的鸸鹋油,定能创造出二十世纪的奇迹。它有深层渗透能力、能愈合烧伤、切口、皮疹和其他皮肤疾病。鸸鹋油还能对肌肉疼痛有止痛作用;对由于体育活动造成的受伤、关节炎症有治疗作用。 这种史前古鸟,对美国农业之未来、对开发崭新的药物、保健产品、美容产品和镇痛产品,正发挥重大作用。
0观看
油草,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油草Leptochloa chinensis(L.) Nees的全草。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及陕西等地。具有行水破血,化痰散结之功效。常用于症瘕积聚,久热不退。
12观看
油杉〔拉丁学名:Keteleeria fortunei (Murr.)Carr〕松科,油杉属常绿乔木,高可达30米,胸径达1米以上;树皮黄褐色或暗褐色,纵裂或块状脱落;1年生枝红褐色,无毛或有毛,2~3年生小枝灰色或淡黄褐色。叶在侧枝上排列成两列,球果圆柱形,种子有膜质阔翅,种翅中上部较宽,与种鳞近等长。2~3月开花,球果10~11月成熟。[1] 主要分布在越南北部、香港和中国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湖南、江西、云南及浙江。 树形优雅美观 ,可作庭园绿化
4观看
“土榨油”,以“新鲜”为卖点,一斤平均售价仅10元左右,现榨现卖,销量颇高。 土榨油,首测19家花生油作坊的油品有16家掺入棕榈油、大豆油、动物油脂等杂质,而其中6家甚至检测出黄曲霉素B1超标,这属于一类致癌物。黄曲霉素已经通过蒙牛黄曲霉素M1超标事件为中国大众所熟悉,据称黄曲霉素B1的毒性相当于鹤顶红的68倍,氰化钾的10倍。
《油层物理(第2版)》介绍了多孔岩石的性质及其与各种流体(气体、烃类化合物流体和水)相互作用的概念、理论和测试过程。多孔岩石的表面性质及其中的流体决定着流体流动的速度、原油开发过程中所使用的经济有效的开发方法和滞留在岩石孔隙中的残余油的数量。据估计,在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和第二次采油结束后滞留在油层的剩余油量超过原有储量的40%。要采出这些剩余的油需要更精细的了解油藏的特性(例如应用油层物理的理论和方法),强化二次采油和提高 采收率。将油层物理和数学模型与现
7观看
《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欧阳修再次遭飞语中伤,自请外任,这一卷是在出知毫州时作的。[1] 该文以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而钱不湿的这件小事,说明了”熟能生巧”这个普通的道理,该文通俗易懂,意味深长,非常具有教育意义。[2]
9观看
亚麻仁油中富含值物性Omega-3及木酵素,为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无法制造的,需由食物中摄取,多不饱和脂肪为人类营养中最重要的因可抑制强力的雌激素及前列腺素,故可预防癌肿瘤之生成及生长。亚麻仁油由亚麻仁制取而成,亚麻仁是亚麻的籽实,属亚麻科,别称胡麻,因其原产于东印度地区,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经丝绸之路将亚麻带回中国,主要种植于旧时匈奴一带,是“胡人”聚集的地区,因此而得名。
1953年10月,国家在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后,11月又对油料实行了统购统销。
3观看
妥尔油又称液体松香,是从碱法(主要为硫酸盐法)制木浆时所残余的黑色溶液制得。
1观看
欧洲油菜 (拉丁学名:Brassica napusL. )是十字花科芸薹属草本作物。[1]其原产于欧洲,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 欧洲油菜茎直立,有分枝,仅幼叶有少数散生刚毛;叶柄长2.5~6厘米,基部有裂片;中部及上部茎生叶由长圆椭圆形渐变成披针形,基部心形,抱茎;总状花序伞房状;花梗长6~12毫米;萼片卵形,花瓣浅黄色;长角果线形,果瓣喙细;果梗长约2厘米;花期3~4月,果期4~5月[2]。
2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