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

目录导航

歌诀

附子理中人参姜,白术甘草蜜同尝。温阳祛寒益脾气,寒热腹痛要辨清。

成份

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辅料为蜂蜜。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微甜而辛辣。

功能主治

附子理中丸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规格

大蜜丸每丸重9克

用法用量

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不良反应

尚不明确。

禁忌

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

附子理中丸附子理中丸1.忌不易消化食物。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孕妇慎用,哺乳期妇女、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吐泻严重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6.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本品不宜长期服用。 7.服药2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

密封。

执行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

方义

方中附子温阳祛寒,配以炮姜温运中阳,白术健脾燥湿,人参益气健脾,炙甘草补中扶正,调和诸药。五药配伍,有温阳祛寒,益气健牌之效。

运用

本方以畏寒肢冷、睆腹冷痛、呕吐泻利、舌淡若白滑、脉沉细迟缓为辨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慢性肠炎、心力衰竭,痢疾等。

加减化裁

虚甚者,重用人参;虚寒并重者,重用干姜、人参;胃逆呕吐较重者,加生姜、半夏、砂仁;寒湿下注见下利较重者,重用白术,加茯苓、苡仁。

附注

附子理中丸的药理作用《中成药》(1990:5:25):实验证明,附子理中丸能增强小鼠的耐寒能力,对醋酸引起的小鼠腹痛有显著的镇痛作用。附子理中丸还可明显拮抗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对家兔离体肠管的作用,对离体肠管的运动状态有双向调节作用,即明显拮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回肠运动抑制和乙酰胆碱引起的回肠痉挛。

附方

名称:理中丸

组成:官栋参二钱(去芦),漂白术二钱(土炒),干姜炭一钱五分,炙甘草一钱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五分重。每服或一九或二三丸,用大红枣去核、蒂,水煎汤,放凉调服

主治:小儿脾虚,中寒面青,腹痛寒呕寒泻,四肢厥冷,一切虚寒者

出处:《春脚集》卷四

名称:参桂理中丸

组成:人参一两,白术三两,川附子二两,干姜三两,炙草、肉桂各一两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三钱重,朱砂为衣,蜡皮封固。每服三钱

主治:受寒腹痛

出处:《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名称:理中丸

组成:人参八分,白术八分,甘草八分(炙),干姜六分,高良姜八分,桂心六分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腹以饮送下,一日二次。渐加至四十丸,老小以意加减

主治:冷热不调,霍乱吐痢,宿食不消

出处:《外台秘要》卷六引《广济方》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