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秋人家

晒秋人家

目录导航

晒秋人家定义

篁岭篁岭       婺源篁岭,地处江南山区,因村中“地无三尺平”,村落依山而建,村民房屋呈阶梯状U型分布,受地形限制,山中村民没有空地晾晒农作物,只能使用竹晒匾晾晒在自家眺窗前木架上,既不占地方,又便于收藏。每年夏秋交替,房前屋后成了竹晒匾的世界,长长木架托起圆圆的晒匾,春晒茶叶、蕨菜、水笋;夏晒玉米、茄子、豆角;秋晒黄豆、稻谷、辣椒……,形成了一幅幅五色斑斓的水彩画,山居人家,对晒秋有着深厚的情感,篁岭晒秋已形成一种民俗文化,一种社会现象,代表了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因此,婺源篁岭也被外界称为“晒秋人家”。

概述

窗衔篁岭千叶匾,门聚幽篁万亩田,篁岭村岭高500米,因“其多篁竹”得名。这里是清代父子宰相曹文埴、曹振镛的故里。“地无三尺平”,山崖上的篁岭村受地形限制,房屋高低排布、错落搭建,周边古木参天、梯田密布,被称为“梯云村落、晒秋人家”。数百年来,篁岭村民早已习惯用平和的心态与崎岖的地形“交流”,从而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寻求新的平衡点。祖辈起,就用竹晒匾晾晒农作物,既不占地方,又便于收藏。每到收获季节房前屋后成了竹晒匾的世界,长长木架托起圆圆的晒匾,篁岭“晒秋”形成中国特有的民俗符号。春晒茶叶、夏晒蕨菜;秋晒辣椒、稻谷、黄豆……,这里一年四季都是画家和摄影家的创作乐园。

为改善生存条件,篁岭村正在经历一次“嬗变”,座座新居迁至岭脚,在为“生活在岭头,劳作在平地”不便的生存方式划上句号同时,原居地“原汁原味”的旅游开发紧锣密鼓。失修倒塌的宗祠重新矗立;破败的众屋修旧如旧重塑原貌;衰落的农舍得以匡扶改造……,农耕文明的“星火”更是沿着水口步入田园,走进广袤的原野。

人文与自然环境

晒秋人家晒秋人家      晒秋人家篁岭是人文的杰作,数十栋古老徽派民居在百米落差的岭谷错落排布,家家凿窗采光,户户支架晒物。村民们用眺窗为画板,支架为画笔,晒匾为调色盘,春晒茶叶、蕨菜;秋晒红辣椒、稻谷黄豆……就这样成就了一幅幅民俗风情杰作,一年四季延绵有序。

晒秋人家篁岭是自然的宠儿,依偎在石耳山的怀抱,被周边数万亩梯田簇拥,层层叠叠的梯田印衬着鳞次栉比的农舍,四季皆有各种颜色的呵护、娇宠,稍不留神就会碰翻颜料桶,于是乎漫山遍野的大红、新绿、嫩黄……

民俗风情

篁岭人家篁岭人家       晒秋人家篁岭保存良好的徽式古村落格局,有原汁原味古村落风貌及民情民风。篁岭村庄的房屋结构开式特殊,农家一楼大门前临大路,大门后是厅堂;户户二楼开后门可到达更高处的另一大路,二楼前门拦腰上下砌墙,与屋外搭建的水平木头架连成一体,用以晾晒农副产品,较好地解决了坡地建村、无平坦处晒农作物的矛盾。晒晾农作物使用竹晒簟,既不占地方,又便于收藏。每年的收获季节,房屋间成了晒簟的世界,五颜六色的农作物与黑色屋顶之间从重叠叠,甚是壮观。

晒秋人家篁岭处处闪烁着民俗风情的亮点,这里有一幅缩写版流动的“清明上河图”,近三百米的“天街”古巷两旁徽式商铺林立,茶坊、酒肆、书场、砚庄、篾铺,古趣盎然。

饮食文化是篁岭民俗传神之笔,篁岭“天街食府”的“天街农家宴”菜源料全用自猎、自种、自养之物。它以徽菜为根源、以婺源饮食文化为精神,以篁岭民俗、民情为基准,独成体系。       入夜,篁岭的“夜生活”拉开了民俗风情的帷幕:龙珠灯笼在岭头最高处挑起,霎时村两端鞭炮齐鸣,龙狮两支舞龙队从村两头沿天街舞动而行,最后集中到村东头民俗广场。此时民俗广场的风情演出隆重献演,黄梅戏、徽剧、傩舞百花争艳;踩高跷、叠罗汉、划旱船群技竞艺……

元宵节夜舞板龙灯

用竹骨彩纸扎成龙头龙尾,龙身由各户自扎。各节花灯内点蜡烛,每节板上两盏花灯,长达2米。一条龙灯由上百节板灯连接组成。元宵之夜,穿行于村镇小道,如巨龙游走。

婺源傩舞

又称鬼戏,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婺源傩舞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初叶就有婺源傩舞外出表演的记载。这种带有原始宗教色彩和图腾崇拜意识的舞仪,寄托了村民的美好愿望,表演非常古朴、粗犷、夸张、简练,有“中国舞蹈活化石”之称。

婺源徽剧

属于皖南“石牌”流派。具有老吹腔、高拔子等徽剧的特色;又吸收了目莲戏的高腔、下江调,并吸纳了赣剧的南词和婺源的民间小调。由此逐渐形成了既有皖南特色,又有着浓郁地方韵味的“婺源徽剧”。全国两个徽剧团之一的婺源县徽剧团,曾于1959年参加江西古老剧种汇报团赴京演出。

婺源地戏

是婺源民间的一种由乡民穿戴戏衣,化装成人们熟悉的一组组戏剧人物亮相游行的敬神与娱乐相统一的传统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初、三月三、四月八和迎秋打醮时,不少地方都会演出地戏。地戏有地戏、马戏、抬阁和高跷等形式。扮演者穿戴戏衣,饰成生、旦、丑、末、净等角色,依次亮相。

地理位置与交通

婺源旅游线路图婺源旅游线路图     “晒秋人家”篁岭景区坐拥婺源旅游东线,距婺源县城距离仅39公里,江湾高速出口距离仅9公里。距离景德镇机场、黄山机场均约为80公里。从201省道进入篁岭“村村通”道路已全面拓宽,从岭脚至岭头缆车开通。一向因交通不便而藏隐深山的篁岭古村已向游客撩开了神秘的面纱。游客从江湾镇沿省道201,在镇头村右拐前行4.5公里,到达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可乘观光索道或景区公交进入游览。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