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电子商务学院

西南财经大学电子商务学院

目录导航

西财简介

西南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坐落在成都平原,携光华、柳林两校区,辖地2300余亩,是“园林式院校”。

学校始于1925年创建的上海光华大学,至今有近90年的办学历史。1925年6月3日,在“五卅”反帝爱国怒潮中,爱国师生从圣约翰大学脱离,拥戴张寿镛先生创办光华大学,校名取自“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卿云歌》),象征着复兴中华,反抗帝国主义割宰和奴役的革命精神。1938年,光华大学在抗战烽火中由上海内迁成都办学,后定名为光华大学成都分部。1946年更名为私立成华大学。1952年私立成华大学改为公立。1952至1953年并入西南地区16所财经院校、综合大学的财经系科,更名为四川财经学院。1960年分设四川财经学院和四川科学技术学院,1961年合并更名为成都大学。文革期间历尽沧桑。1978年恢复为四川财经学院。1980年划归中国人民银行主管,1985年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1995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2000年以独立建制划转教育部管理,2010年成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201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4126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6269人;硕士研究生6113人,博士研究生1211人,留学生533人。

学校现有金融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和统计学4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涵盖31个二级学科)和4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有5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及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3个博士后流动站;现有56个博士学位培养专业、79个硕士学位培养专业(含16个硕士专业学位),32个本科专业,27个学院(中心、部)等教学单位。

学校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和“现代金融创新实验教学中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金融智能与金融工程实验室”,以及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等一批教学与科研机构。

学校主办的《经济学家》为全国社会科学优秀期刊,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财经科学》为全国经济类核心期刊。图书馆馆藏文献232万册(含电子图书),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财经文献中心。

学校坚持“质量优先、内涵发展”战略主题,以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发展主线,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为着力重点,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财经大学。

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学校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金融学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特色,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13万多名校友中有一大批金融行业领军人物,被誉为“中国金融人才库”。学校大力推进重点学科的突破、优势学科的跨越、支撑学科的崛起、新兴学科的培育,努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学科生态体系。深厚的金融行业背景、独特的金融学科优势、出色的金融行业影响力是学校的显著标志。走特色发展之路,建好财经大学,彰显金融特色,着力构建大金融学科群,着力建设中国西部财经智库,是学校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

坚持走人才强校之路。大学聚大师,大师铸大器。在学校波澜壮阔的历程中,胡适、周有光、钱钟书、徐志摩、叶圣陶、谢霖、陈豹隐等大师曾于此著述立言;彭迪先、李孝同、梅远谋、刘洪康、杨佑之、汤象龙、王叔云、刘诗白、曾康霖等著名经济学家于此传道授业。学校以“普天之下是我的领地,世界学者是我的知音”的气度和胸怀,以超常规举措面向全球广揽英才,引进全职海归博士150余名,特聘海外院长9名,特聘讲座教授和课程教授100余名,形成了海外人才的“群聚效应”。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31人,有教授189人、副教授342人,博士生导师252人。

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学校成立通识教育学院,构建有财经特色的通识教育体系;实施国际化创新人才和光华创新人才培养等项目;实施研究生分类培养和培养机制改革;实施“深彻转变课程教学范式”行动计划;围绕学校发展战略目标,以新机制组建四大学科特区;大力推进内部管理综合改革,完善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构建新型的人事及分配制度;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这些改革举措有力地推进了学校事业的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

坚持走开放和国际化之路。学校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多渠道地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渠道,构建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平台。引进“海外名师”和“高层次文教专家”等优质教学资源,推进教学科研国际合作。与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所知名大学、金融机构及知名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携手全球行业巨头,建立与美国甲骨文公司(Oracle)合作的“金融服务中心”、与英国英杰华保险公司(AVIVA)合作的“中国保险会计师培训中心”、与日本冈三证券(Okasan Securities)共建“金融实验室”等多个专门教育机构,并与花旗银行(Citibank)、汇丰银行(HSBC)、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澳新银行(ANZ Bank)、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三井住友海上保险(Mitsui Sumitomo Insurance)、住友商事(Sumitomo)等进行合作。罗伯特A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罗伯特恩格尔(Robert F. Engle),莱因哈德施尔顿(Reinhatd Selten),詹姆斯米尔利斯(James Mirrlees),奥利弗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先后到访我校,与师生展开高层次、前沿性对话与研讨。

西财一路走来,波澜壮阔,虽经风雨,但坚定执着、勇敢前行。在这个机遇无限、跨越发展、高度竞争的时代,西财人秉持“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大学精神,发扬“严谨 勤俭 求实 开拓”的校训,弘扬优良传统,永葆大学理想,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着的努力,携手同心,砥砺奋进,加快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财经大学,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办学历史

2001年底,为支援绵阳科技城建设,中国人民银行模拟银行实验中心的领导和同志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与酝酿,调研与分析,并与全国五大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之一的绵阳市人民政府多次接触,提出了在绵阳试办电子商务学院兴建校区的设想,经西南财经大学校领导慎重研究,并与绵阳市政府反复磋商后,双方签订了合作办学的意向书。2002年3月18日,西南财经大学以西财大党发20024号文《关于新设校内教学机构的通知》,决定成立西南财经大学电子商务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增设校内教学单位电子商务学院(直属院系),其地位与校内其他学院完全相同。2006年起,西南财经大学电子商务学院完成了历史使命不再招生,院系学生则整体迁回西南财经大学光华校区。遗留下来的涪江校区改建为今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绵阳校区。

学院构成

校门校门电子商务学院是西南财经大学的直属学院,由西南财经大学全额投资,培养电子商务、财务管理(现代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网络市场营销方向)、物流管理四个专业的本科生和金融电子化方向的研究生。2002年本科招生438名,研究生10名;2003年本科招生873名,研究生10名。截止2005年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总数为2832人,研究生29人。[1]

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校园环境(19)学院坐落在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校园占地585亩,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校区的规划设计理念秉承西南财经大学的文化传统,学校大门、校牌字体、校内道路、建筑名称等与财大本部的格调相同。教室、实验室、校园网络等基础设置的建设配套完善,充分体现了电子商务学院的现代化特点。学院的建筑风格返璞归真、贴近自然,并且注重人性化。校区建筑布局合理、依山而建、层叠起伏、错落别致。宽阔的校园道路蜿蜒展开,教学楼内斯坦福式回廊等公用场所的构建,为师生的学术交流及课余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精心保留下来的原始植被与人工培育出的草丛林地相互交织;天然的湖泊镶嵌在其中,山青、水秀、草绿,展示出原汁原味的自然风光;原本属于珍稀鸟类白鹭家园的两个浅水池塘保存完好无损。这里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交通方便,是读书学习的好地方。

校区建筑按使用功能分为教学科研区、生活服务区、运动健身区、教工生活区四大区。教学科研区位于位于学校大门附近,由光华广场和五栋主体建筑构成。教学楼采用侧廊式构架,宽大的走廊便于课后学生交换及安全流动,分布在两侧的异型房间,充分考虑现代互动式教学与讨论课的需要;图书馆采用方形外观造型,四面采光,可以从不同方向收览校园景色;每栋学生宿舍都建有一椭圆形的学生活动厅,学生可以在此处打乒乓球、练健美操、习武等,晚上熄灯后还可以在这里上自习。每栋宿舍都配有一间容纳十台洗衣机的自助洗衣房,为学生提供方便。服务中心则集食堂、浴室、超市、银行、医院、理发店、书店、洗衣店、开水房于一体。待整个校区建设完成以后,规划容纳4500名学生的规模。学院还利用新机制与国外大学开展多层次联合办学,为国家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几个主要方向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人才。[1]

师资力量

学院教师主要由西南财经大学的骨干教师、面向国内外招聘的优秀教师、以及外籍教师组成。对教师实行聘任制,在注重师资队伍稳定的同时,遵循市场化原则,坚持优胜劣汰。学院同时聘请一批社会知名学者担任顾问并兼任学院的相应课程,拥有一支学术精湛、经验丰富、崇尚终生学习的专业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74人 ,其中,专任教师101人(含外教12人)。教师中有其教授、副教授37人,博士后1人,博士11人,硕士研究生37人,是一支高水平的队伍;同时,教师中青年教师占了一半多,又是一支充满活力的年轻化的队伍。

科研环境

校园网:学院建立了1000兆主干、100兆到桌面的高速校园网络,而且四通八达,深入到每个教室、图书馆、办公室、每个学生寝室桌面、食堂、超市等每个角落,并以次为基础,实现了校园一卡通,在校园内完全实现电子商务。

实验室:学院建立了667台以 IBM 计算机为硬件平台的各类实验室,以学院 10 个专业为中心发展的各专业实验平台:商业银行模拟实验室、金蝶联合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第三方物流实验室、企业经营实战模拟实验室、 SAS 统计分析实验室、电子税务模拟实验室、网络实验室等,为学院各专业的本科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条件。

图书馆:学院现代的图书馆不仅藏书丰富,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宽敞、宁静的阅读环境,在功能上,检索大厅、文献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和自习室的分离能够保证师生有一个高质量的环境。

研究机构:学院与社会各界积极合作,建立各种研究开发中心和实验室。已经建立中国人民银行模拟银行实验中心、西南财经大学 ---- 金蝶软件联合实验室,此外,西南财经大学 ----SAP 联合实验室也正在洽谈过程中。

良好的科研环境是学院提供的硬件设施。学院大力支持和鼓励师生的研究活动,努力实现产学研的良性循环和一体化。

办学成果

学院秉承西南财经大学办学50多年来的优良传统、深厚的文化积淀,良好的校风、学风,同时,重视教育观念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在 “ 经世济民、孜孜以求 ” 的大学精神指引下,遵循 “ 明德诚信、严谨治学、立志成才、创新开拓 ” 的院训,在已初具规模的教学体系和管理、服务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教学条件,继续了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管理以及学风建设上迈上一个新台阶,建成了国内一流的电子商务学院。

学院办学四年(2002年-2005年)来,根据国家对学校教育教学的要求,全院师生员工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学院建设与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2004年英语四级考试电子商务学院一次通过率达到了42.75%;办学声誉渐起,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广泛的好评,2004—2005年学院招生的火爆程度就说明了这一点。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