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河是苏中里下河地区排水入海的最大干河,西从宝应射阳湖起,向东流经建湖、阜宁、滨海、射阳等县(为叙述方便,本文将射阳河的建湖和阜宁马荡段称为上游,阜宁段称为中游,射阳、滨海段称为下游),全长198公里,河口宽100—450米,水深5—11米,曲折系数43%。射阳河流域面积4036平方公里,涉及盐城市4个县,养育着近400百万盐阜儿女,肩负着整个里下河。
“射阳河, 八十八道弯,弯弯都是金银滩,棉花白,稻穗黄,虾肥蟹壮鱼儿胖,更有那一望无际的马家荡……”一首民谣唱出了射阳河的富庶祥和、绵延久远和丰富的历史文化。
射阳河图册(29)射阳河无疑是大自然的杰作,她是昔日烟波浩淼的射阳湖连接大海的一条通道。早在楚汉战争期间,有个姓项名伯字缠的人,在鸿门宴上助刘邦脱险,刘邦得天下后封他为射阳侯。所属他封地里的湖泊便得名射阳湖,这条悠长的河道也因射阳湖而名传后世。而在盐城市阜宁民间都是用这样一则民间传说来演绎射阳河的形成:相传,上苍看到淮东大地钟灵毓秀,而常受水患肆虐,就派一只老绵羊和一群小羊到淮东挖河排洪,老绵羊在挖河过程中每遇村落就自然拐弯,一直到达大海,就形成了这弯弯相联的河道,人们为了感谢老绵羊,就称之为“谢羊河”,由于方言和字型的相似,逐渐形成了射阳河的名称。
射阳河上自里下河水网地区,下到黄海入海口,全长178公里,就好象一条蜿蜒的巨龙横亘于苏北大地之上。清晨,旭日东升,满河红晕,泛着点点银光;傍晚,夕阳西下,一抹红云远挂天际,撒网的渔翁,时断时续的号子,构勒出一幅幅渔歌唱晚的水墨画卷;夜晚,射阳河更是灯光浆影,水滔滔熔了白天的疲劳,荡漾着温馨的故事。
射阳河图册(14) | 射阳河图册(14) |
射阳河图册(14) | 射阳河图册(14) |
苏中里下河地区是水网地区,大大小小的河流织成水的网络,而射阳河则是这张网络中的纲领。它是苏中里下河地区最大的排水走廊,也是苏中、苏北发展河海联运事业的一条黄金水道,全长198公里,西起宝应射阳湖,流经建湖、阜宁、滨海、射阳等县,浩浩荡荡,奔流入海。流域面积4036平方公里,养育着400万盐阜儿女,肩负着里下河地区40%的防洪、排涝和32万公顷耕地的灌溉任务。可以说,射阳河是盐阜儿女的母亲河、生命河。水脉与人的血脉相通,射阳河的儿女热爱自己的母亲河,即使是远离故乡的游子,也忘不了梦中的射阳河:“潮起潮落,奔流澎湃,风狂更使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潮平岸阔,微波闪耀,月窥更觉妩媚动人,直似西子面”。 射阳河是美丽的,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也有美丽的神话传说和人文蕴涵。
射阳河,一川风物,河水泱泱,这是大自然的恩赐,射阳河的儿女福祉何长!河水不会断流,因而灵气不会稍减。
射阳河有湖、有荡、有岛、有桥、有闸、有滩涂,水里有河鲜宝藏,水面上有美丽的风光,这在平原地区是别具特色的。
射阳河图册(2)上游九龙口、马家荡一带,湖荡相连,河与滩相包容;蟹池、荷塘星罗棋布,渔舟出没,芦苇丛生,鹅鸭成群结队,一派水乡泽国景象。九龙口地处宝应、建湖、阜宁三县交界处,九条河流在此汇合,一岛漂浮水面,形成九龙抢珠之势。景自天成,堪称奇绝。
中游永兴一带,有支流交错;朦胧宝塔久立于此,出示人间沧桑;桃花湾碧水长天,鸥飞鹭翔。
古镇庙湾,旧有“庙湾八景”为古老的射阳河增色;现有射河风光带为之添彩。特别是“阜宁外滩”,成了国内知名的外滩之一;这里移步成景,令人目不暇接。南岸还有投资近千万元,占地面积近7万平方米,可容纳上万人集合的人民广场,集绿草鲜花、喷泉雕塑、欧式廊柱于一体,气象如此宏大。阜宁县城的亮化工程就是以“蓝色射阳河”为主题,以射河路、阜城大街、园林路、胜利路等主要街道两侧楼宇亮化为主线,以横卧射阳河上的新阜宁大桥、新世纪大桥、阜宁大桥、东风大桥、串场河大桥等为烘托,以数座高层建筑绽放在空中的玫瑰为补充,以南国风情、水乡世界、锦绣外滩等十多处亮化小品为点缀而形成的非凡景观。夜晚华灯齐放,射阳河两岸交相辉映,整个县城呈现出“天上人间,梦幻阜宁”的迷人景象。
射阳河的下游主要在射阳县境内。这一段河面宽度在400米左右。由于河道弯曲系数较大,形成了诸如邵尖岛、射阳岛、金海岛等一个个自然岛屿,绿水环抱,碧波荡漾;水中有渔舟,村里有炊烟;嬉水的野鸭弄趣,高翔的海鸥晾美。沿河两岸的大堤巍峨延绵,鱼池成方,粮田成片,果树成林。
架在射阳河上的大桥,除了解放后先后建立的射阳河闸、阜宁大桥、千秋大桥外,近年又建成了硕陈大桥、合利大桥,以及阜宁县城的一系列大桥,等等。
射阳河两岸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稻、麦、豆、花生、玉米、高粱等五谷杂粮应有尽有,质量优良。
射阳河的水产丰富鲜美而有特色。鱼虾蚬蚌自不必说,射阳河的螃蟹天下独步。尖脐者油满,圆脐者膏厚;一身八足二螯,无不装满洁白如雪之细肉,与其红如玛瑙者膏、黄似蜜汁者油正好成色、香、味三绝。自射阳大闸建成后,内河蟹已不如往昔那么多;但于今的马荡大青蟹还是颇负盛名的。据老人回忆,射阳河出产一种银鱼,长约二三寸,大如小指。生的是银白色的透明体,煮熟后成玉白色浑白状。处理时去头一扭即连肠拉出,然后再清洗,与蛋花作汤,鲜美无比。肉嫩无鳞,骨软酥脆,连骨吃毫无腥味。此鱼产于初夏。还有一种琵琶鱼,出于射阳河支流淤成河,鱼身赭黑色,大约二寸左右,平扁而头尖圆,状若琵琶。它同样也是肉嫩无鳞,骨软松脆,味道极美。此鱼产于秋冬之交。
射阳河的芦苇同一种情愫并生,有一个身居海岛台湾的老阜宁人曾如此描绘过家乡射阳河丛生的芦苇:“春夏季内,竿叶扶疏,迎风摇曳,映水成趣,舟行游目所击,雅韵如流;清香阵阵,沁人心脾,更感舒畅。入秋竿竿吐穗,翻白开花,白茫茫一大片,极像为沿湖铺上了一层其大无比、也其美无比之羊毛毯,更似白云着地。如此平分秋色,叹为观止焉。”明末兴化名儒李长科有“庙湾八景”诗,其中一首是赞“旧河苇色”的;而同时代的陈一舜之“庙湾八景”也有一首赞“南浦秋葭”。由此可见,射阳河的芦苇旧时已成为很美的景致了。
射阳河图册(24) | 射阳河图册(25) |
射阳河图册(24) | 射阳河图册(25) |
射阳河图册(29)射阳河的水灵带来了地灵,从古到今有过许多著名人物,也有许多著名人物在这里留下了英雄业绩和诗文。出生在射阳河畔的汉代名人有臧洪、陈琳、陈容等人。南宋时期有陆秀夫。明朝有一个从射阳河边走出去的将军叫许保,世居许湾,勇力绝伦。嘉靖年间有一钦使乘巨舟从射阳河出海,遭遇飓风,潮骤落,舟搁于滩上不得下。许保邂逅见之,奋右臂推舟遽入深水之中。钦使极其骇异,把他荐之于枢府,授武职。后许保从征辽阳,屡建勋绩,晋升为上将军典护卫。许湾有将军堰、力气沟等遗址。现代有影响的人物有著名烈士顾正红,还有胡乔木、乔冠华以及周克玉、朱训等政坛俊彦和科技精英。
还有许多著名人物在射阳河畔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唐时造反的黄巢在临河的喻口筑城屯军,后人把此地称为“巢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范仲淹曾在此修筑过捍海堤,被人称为“范公堤”。明朝的盐城知县杨瑞云于万历九年(1581年)组织浚通射阳河,以减水灾,历时七个月而功成;人们为了感念他的恩德,特将所挑之土垒为墩,名曰“杨公墩”,并刻碑纪念。清末状元张謇曾在此兴办过盐垦业。新四军领导人刘少奇、陈毅、陈丕显、黄克诚、张爱萍、洪学智等,都曾在这片热土上战斗生活过,与盐城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射阳河图册(14) | 射阳河图册(14) |
射阳河图册(14) | 射阳河图册(14) |